入關新美洲 第三百八十六章 柔佛仍在抵抗
消息是來自柔佛王國。
馬六甲王國和柔佛王國均分布在馬六甲海峽附近。
1405年,馬六甲第一個國王拜里米蘇拉隨明朝使節入朝,明成祖親自冊封其為國王,更是將馬六甲地位提拔至與暹羅等同。
1409年,馬六甲更是遣使節隨鄭和寶船入貢,明朝正式冊封馬六甲為藩國;于情于理,馬六甲王國自然對于來此的可能傳播文化和生產技術的華人報以熱烈的歡迎。
就這樣,一部分鄭和船隊的的中國船員,在今天馬來西亞的彭亨、柔佛、新加坡等地扎下了根。他們中間,又多半來自善于經商的廣東潮汕和福建閩南。
兩地的宗族文化都講究衣錦還鄉、提攜同族,一傳十,十傳百,在地少人多的福建和潮汕兩地都掀起了“下南洋”的浪潮。
1511年,馬六甲王朝就亡于堅船利炮的葡萄牙殖民者,馬六甲城也淪為葡萄牙人的殖民地。
分崩離析的馬六甲王國由于失去了國都,剩余的部分由馬六甲王朝末代皇子阿拉烏丁在1528年于柔佛重組了新的王國——柔佛王朝。
建都于賓擔島,疆域還包括新加坡島和廖內群島。
短短數年,華人就基本壟斷控制了當地的經濟。
老虎不在,余威尚存。
大明作為當今世界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等等方面,他的影響力雖然隨著“片甲板不下海”迅速衰落。
然而當地人們仍不敢小覷。
萬一.....惹怒了,誰也不敢試大明的反應。
此時的歐洲人還對大明持有好感和仰慕,也不敢大肆做出任何過激反應。
而且葡萄牙人也正和柔佛王國,蘇門答臘島的亞奇王國,三方正進行戰爭和爭斗。
在這個情況下,華人也受到各方的拉攏,希望華人來振奮經濟。
舉一個例子,印度洋上有中國船只在自由的航行,雖然要向葡萄牙繳納一定的過路費。
茍生也是吃了消息堵塞的虧,否則會安然無恙地通過這里。
西班牙沒有獲得阿茲特克巨額的財富,整個國家還沒有太飄。
查理五世沒有獲得大量的財產來發起一場場大的攻勢,較歷史上有些保守。
所以錢財的驅使下,西班牙在南洋的投資加大。
大秦和西班牙都在暗中和柔佛有了接觸。
柔佛有大秦的消息。
茍生心知肚明,這是新大明的政策,大秦一定是新大明在南洋的分支。
柔佛首都,舊柔佛。
茍生向劉大叔借了一些錢,帶著巴頓來到了柔佛的首都。
在這里了解了大秦的消息。
而且打探了一下順塔國。
茍生喃喃道:“按照消息,順塔國應該是友,先去順塔國,再坐打算。”
“走,去順塔國。”
他帶著巴頓,把所有的積蓄拿了出來,當做前往順塔國的船票。
順塔國,都城。
成片的水稻,田地里都是忙碌的奴隸。
人少,那就買人。
奴隸到處都有,大量的馬來奴隸涌入,為大秦建設填磚填瓦。
陸敬仁已經是新大明帝國
政策堅定不移的支持者和踐行者。
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陸敬仁行走在宮殿中,神情欣喜,今日有一批寶貝從北方運過來。
都是來自大明得!
他推開宮殿,一個個人正在穿梭在人群中,滿屋子的書籍。
他們抱著書行走,一旁還有人指揮,進行粗略地分門別類。
干的是熱火朝天。
一旁的管事人走上前來,拱手道:“大秦王,一共收來了1500多本書,都是一些基礎的書籍。”
陸敬仁點點頭,十分滿意。
這是朝廷交給他的任務之一。
當年前往新大陸的時候,帶的書籍不多,許多都是人們回憶默寫下來的,難免會出現錯誤和偏差。
文化,是人內心中潛移默化的東西,對人的發展和國家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他派人收集有關大明的書籍。
彌補新大明的缺陷,增加文化歷史底蘊。
“命人盡快進行摘抄,確保有復本,而且繼續進行購買,多多益善,不要太重視價格,有多少要多少。”陸敬仁吩咐道。
管事的人露出一絲為難:“大秦王,這.....工作量太大了,人手不夠。”
“那就找人,我不信有人和錢過不去。”
“對了,還要專門找幾個審核員,盡可能的減少錯誤。”
上面一張嘴,下面跑斷腿。
管事的人露出一絲苦笑,嘚了,任務多了。
而后陸敬仁又審查了一番。
提出了種種要求。
“把右邊的宮殿也空出來,都給我裝滿,還有注意防濕防蟲子,這些書籍我都有大用,不能出現任何閃失。”
做完這些,陸敬仁有些感嘆道:“把這些書籍運回新大明,用不了幾十年,大明也會文武昌盛,再造中華呀!”
心中涌起一股豪邁。
他目光閃爍:“等找個機會,去大明走一遭,看看大明如何。”
若不是朝廷嚴加管控,不許透露身份,不行干涉新大明,他早就在大明周圍興風作浪了。
茍生風塵仆仆,終于到達了順塔國。
平安無事的得到了陸敬仁的接見。
新大明的第一次航海,算是有個不完美的結局。
一時半刻返回不到新大明。
茍生在陸敬仁的幫助下,決定在南陽建立雀衛分支。
從而更好的為新大明服務
宗教改革更加刺激了神圣羅馬帝國的財政,西班牙國王,神圣羅馬帝國國王查理五世大肆鎮壓新教徒。
在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意大利,西班牙等統治范圍內進行強壓統治,大量新教徒紛紛外移。
在麻疹,天花肆虐的時候,庫拉集結了一支800多人的隊伍,帶有藏獒和獵犬,30匹馬,50門火炮,200支火繩槍,等若干物資,朝著印加進發。
入關新美洲 第三百八十六章 柔佛仍在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