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醫二代 345.踢館(1)
何天勤說的人就是19床,之前幫忙申請幫困基金幫助的就是霍志業。當然他沒和病人細說,只說有可能成功,但幾率不大。畢竟骨折申請幫困成功的幾率本來就很低,連他自己都沒報什么希望。
也是王平石自身情況幫了個小忙,被壓縮的椎體出現了嚴重的形狀改變,后凸壓迫了椎管內神經。在這種情況下,不做手術很有可能繼續加重這種改變,最后造成嚴重的脊髓損傷。
有錢救治和沒錢后的結果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成了拿到幫困基金的重要籌碼。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了疾病診斷無錯的基礎上。
如果背后真正的病因不是服用激素,王平石繼續停用激素,但其他部位的骨骼仍然在遭受破壞,那這次手術的意義就不同了。
病因不除,有了這次的壓縮性骨折,那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霍志業不可能只用一次手術就把它們全解決掉。只要不排除原有的病因,每一節椎體都會是下一次壓縮性骨折后壓迫椎管的元兇。
這種情況下,病人的預后極不可控。一日不排除病因,手術的遠期效益就近乎于0。
如果王平石的病情真的和祁鏡想的一樣,那再把錢資助給王平石做手術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反而把錢給老錢手里那個重病人說不定還能搏一搏,就算成功率不到20也總比浪費來的好。
當然祁鏡對第一人民醫院幫困金的流向完全不感興趣。
他只是擔心,這筆錢要是讓王平石對病情做出錯誤判斷,并且重新燃起治愈的希望,那就會出問題,大問題。說不定剛做完手術,就會把祁鏡拒之千里。
沒有病人本人的支持,診斷難度會陡然提升。
一邊是公立大三甲醫院的內部幫困基金,由副主任帶著自己的小組坐鎮,能直接手術治療。而另一邊則是小醫生富家公子哥的奇怪組合,至今只是有過一面之緣,對病情連個定論都沒有。
相較之下,孰優孰劣可想而知。
把空蕩蕩的飯盒扔進垃圾桶,祁鏡輕輕地打了個飽嗝,隔窗望向了不遠處的外科大樓,淡淡地說道:“看來還得回去一趟......”
“小祁啊,你怎么對骨折感興趣了?”何天勤笑著問道,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哦,最近內急來了個腰腹痛的病人,查心電圖陰性,查胸腹主動脈也沒撕裂,沒泌尿系統結石沒消化系統的其他癥狀。”祁鏡笑著解釋道,“后來做了X光才發現是腰椎的壓縮性骨折,疼痛都放射到了胸骨下緣和上腹部,也是沒誰了。”
“是這樣啊......”
“所以我想去骨科看看,增加些壓縮性骨折方面的知識。”
祁鏡說得煞有其事,在兩個實習生眼里沒覺得有什么問題,內科醫生為了工作多了解了解外科內容沒壞處。但何天勤聽了后總覺得哪里怪怪的,具體哪兒怪他也說不上來。
“你們有沒有多的白大褂?”
“有,休息室里掛著不少。”
“那就借我一件吧。”祁鏡笑了笑,“下午就還給你們。”
沒一會兒,他就在那個巴掌大小的房間里淘換到了一件還算干凈的短袖白大褂,身材型號也正合適。等祁鏡穿上白大褂離開急診,何天勤這才慢慢地反應過來。
“何主任,你怎么了?”
何天勤手里捏著一本病歷冊,眼睛卻看著從窗外走過的祁鏡,忍不住問了一句:“這小子會不懂壓縮性骨折?”
“內科醫生對骨科有些不了解不是挺正常的嘛。”
何天勤也覺得是這個道理,但這小子推翻了太多看似合理的現象。冷不丁用普通人的常理去解釋,反而會讓人下意識地覺得不合理。
這時徐佳康總算回了辦公室,準備好好歇一會兒:“這病人不得了,一來就吐了500,根本止不住,現在冰鹽水壓著,不過我估計下午還得吐。”
“生命體征怎么樣?”
“暫時還好。”徐佳康伸了個懶腰,在飲水機旁倒了杯水一股腦灌下肚,“吃飯吃飯,吃完還得開工。小張,待會兒方子全給小王解決,你進icu幫我忙。”
“嗯,行。”
“這病人還好送的快,要是再晚半小時......”徐佳康邊說邊走到辦公桌旁,忽然發現那摞病歷沒了蹤影,嘴里的話語戛然而止,“桌子上的病歷呢?去哪兒了?誰見過?”
“病歷?”一位實習生顯然有印象,連忙答道,“那堆復印紙啊,被剛才那位祁老師帶走了。”
“祁鏡?”
“對對,就是他!”
說好幫人保管的東西,要是就這么憑空沒了肯定會被祁鏡罵個狗血淋頭,徐佳康可負擔不起。好在東西沒丟,聽后他這才松了口氣,坐在桌邊拿起了飯盒。
徐佳康往嘴里扒了兩口已經涼了的飯菜,隨口問道:“人走了?”
小張點點頭:“嗯,剛走,說是去骨科學學壓縮性骨折的相關知識。”
徐佳康剛聽,眉頭就猛地一皺。入口的飯菜才剛要下咽就被他一口氣全噴了出來:“什么?咳咳咳,咳,你剛才說什么?”
實習生嚇了一跳,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么話,怯生生地回道:“他去骨科了......”
“我知道去骨科了,然,然后呢?”
“去學壓縮性骨折啊。”
“你說他去學?開什么玩笑,你以為他和你們一樣是實習生啊!”徐佳康擦擦嘴,回看了他們一眼,“一個壓縮性骨折,我都能說透,他會不知道?還去學?”
“徐老師,你別緊張。”一旁的小王連忙幫著解釋道,“這是他自己說的......”
“誰緊張了,我才沒緊張!”
一院內急的徐佳康實力是全院共睹的。
臨床診斷實力甚至已經到了主治的級別,而他平時也是自視甚高。除非副高,否則誰來他都不放在眼里。就剛才下來的神經內科副主任錢伯耀,別人見了肯定得叫聲錢老師,而他見了卻只是主動叫聲“老錢”打個招呼。
如果是平時叫會診,但凡是徐佳康打的電話,下來會診的就起碼是主治水平。普通的高年資住院就算級別比他高上半級,但水平上還是會有差距,實力不對等。
這些小事兒實習生們都看在了眼里,也早就習慣了。
可現在只是來了個外院的住院醫,徐佳康對待的態度卻發生了180度大轉變。不僅笑臉相迎,就剛才在icu,他竟然還展現出了一副學生模樣在那兒靜靜聽著,完全沒有平時不服輸的樣子。
“我就在想小祁今天怎么忽然謙虛起來了,總感覺怪怪的。”何天勤喝了口茶,笑著說道,“去骨科看看也好,能增增視野。”
徐佳康想起了那份被祁鏡拿走的病歷,輕輕地搖了搖頭:“這要是去看去聊倒還好了,怕就怕他來者不善啊。”
“嗯?他難道是去踢館的?”
“希望他能好好談吧。”徐佳康嘆了口氣,“只不過這家伙一旦謙虛起來就準沒好事兒。”
“這話倒是不假。”何天勤竟然也跟著點了點頭,“之前找他做醫療鑒定后的審查問話,他也是謙虛的不行,最后把我們幾個老骨頭耍得團團轉,硬是聽了他一個多小時的戲。”
兩個實習生是越聽越糊涂了:敢情謙虛按在這個人身上,反倒成了貶義詞?
“徐老師,你的骨氣呢?”
“是啊,徐老師,你變了。”
“什么骨氣?什么變了?”徐佳康乍一聽還沒明白,但轉念一想這才知道他們的意思,連忙撩起兩腳踹在了他們的屁股上,“變你們個鬼呢!快抄方,等我吃好飯就得進icu做事!”
現在正是醫生們吃午飯午休的時候。
外科醫生雖然很忙,手術不斷,但安排的擇期手術都會預設手術和相應的休息時間,考慮午休。所以大多數醫生都會在12點前結束手術,回辦公室吃飯休息,為下午的手術做準備。
因為經驗和習慣的原因,醫生午休的方式五花八門,什么都有。
最常見的就是閉目養神和睡覺,趴桌子,躺沙發,睡休息室的板床成了占比最多的三類。除了睡覺之外,看書,看報,散步,甚至找病人家屬一起看電視,上網,找小護士們聊天都是很不錯的消遣方式。
不過今天中午,由霍志業牽頭,骨科的醫生辦公室里安排了一次科內病例大討論。主題內容就是19床王平石的病情分析、鑒別診斷和后續手術方案。
事情來得很突然,讓大主任謝宗培有點納悶:“這19床怎么了?”
“哦,幫困基金批下來了,手術時間定在后天上午。”霍志業看著王平石的病歷夾,笑著說道,“病人的病程有些長,我就想在手術之前再開一次討論會聽聽大家的意見。”
“我還以為19床出事兒了呢,之前不是討論過了么,怎么又要討論?”謝宗培拿過王平石的病歷夾翻了起來,“老霍啊,你什么時候變得那么謹慎了?”
霍志業只是笑了笑,沒多說什么。
其實之前王平石剛入院的時候,骨科就在一次早交班的時候,特地騰出一部分時間進行了簡單的討論。當時的結果就是激素造成的骨質疏松,全科通過,沒什么異議。
但昨晚那個電話卻讓霍志業察覺到了一絲不安。
那位年輕人態度很差,但提問的角度卻非常刁鉆,每一個都落在了霍志業的未知領域。這些疑問就像一根根扎進他心底的利刺,越想越不舒服,但想拔卻怎么也拔不掉。如果王平石自動出院,他倒是能及時調整心態,把重心放在其他病人身上。
時間一久,也就忘了。
但現在資金到位,19床能手術了,那一切就得蓋棺定論才行。
病例討論是臨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加深對病人情況的了解,同時整合全科室醫生們的臨床思路,給病人一個最好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醫生們討論病情,而實習生們則主要是旁聽外加做些雜活。
一般的雜活就是在白色寫字板上抄寫病歷,以及陳述病人的病情發展史。就像當初給季廣浩做的會診討論一樣,祁鏡匯報病史,而胡東升則負責抄寫記錄。
不過外科還需要大量影像學的檢查報告,如果有必要,還得動用幻燈片和讀片器。畢竟一些圖像,還是用這種東西來呈現比較好。
而這次討論,霍志業并不想那么麻煩,讓人抄個病歷匯報下病史就行了。
因為是臨時起意,午休有不少實習生會回自己宿舍休息,留在科室里的人并不多。霍志業只能隨緣叫上兩個看上去還不錯的學生,給他當起了臨時工。
一位就是值班的那位實習生小史,也正巧是他手下第三小組的成員,對病人的情況有些了解,直接成了病史匯報員。而另一個則是霍志業在走廊上偶遇的,看模樣還不錯,就是有些面生。
“你是哪個小組的?”
“第二組。”
“第二組”霍志業顯得失望,但心里也知道這時候要求不能太高,所以還是把手里的19床的病歷夾遞了過去,“知道這個19床的情況嗎?”
“哦,知道知道。”實習生接過病歷夾,連忙答道,“是個長期激素治療導致的脊柱壓縮性骨折,過兩天要出院的吧。”
霍志業一聽柳暗花明,連忙點頭贊道:“不錯不錯,了解得很清楚嘛。”
“前兩天我剛值完班,對病人還有些印象。”實習生顯得很謙虛,翻開了病歷夾,忽然發現里面的治療一欄上出現了變動,“霍老師,這病人不出院了?”
“嗯,暫時不出院了。”霍志業簡單解釋了一句,把他帶進了醫生辦公室,“先抄病歷吧,把病人主要的病史都抄上。”
此時的醫生辦公室里坐了不少人,很多都是平時難得一見的骨外科醫生。而病例討論本身又和早交班不同,光靠聽解決不了問題,所有人的視線都必須停留在記錄板和病史匯報員身上。
這就給實習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小史哪兒做過這種工作,剛上臺就被臺下那些醫生們看得心里直發毛。結果,在腦海里準備的匯報內容被抹了個干凈。不得已,他只能求助于那位剛進來的“同僚”:“你手里的病歷能不能借我看看,看幾眼就還你。”
我真不是醫二代 345.踢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