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公子 第八十三章 天下圖(上)
五月,北地草原。
大地之上,草木繁盛,遠遠望去,猶如一塊綠色的地毯,延伸至天地邊際。
藍天,白云,燦陽,綠地,宛如一幅秀麗的畫卷。
一頂頂白色的帳篷連成一片,若盛開的白色花朵,點綴著草原。
此時在營地中央,匈奴單于頭曼“金帳”之前的一處高臺之上,代表著頭曼身份的纛旗高高矗立。在這面纛旗的周圍,有上百面代表著草原部落的各色旗幟,簇擁著這面纛旗。
“單于,單于,頭曼單于!”
高臺下的歡呼聲,讓這片草原開始喧騰起來。
站在高臺之上的頭曼,俯視著跪拜在臺下的人群,心情格外的激動。
匈奴單于頭曼,雙手敞開高舉,面對天空大聲禱告道:
“感激長生天,你忠誠的子民頭曼,衷心向你禱告,望你能繼續佑護你的子民,讓你的子民不斷繁榮強大。”
在中原大地大戰不斷之際,北地的匈奴,也開始了一統草原的步伐。
前幾年登基為匈奴單于之位的頭曼,仿效中原體制,在頭曼城建立起了匈奴王庭。
頭曼登基之后,審時度勢,一改過去匈奴南下的國策,轉而北進。
對于單于頭曼來說,北進并不意味著放棄了南方的中原大地,而是情勢所迫。
做為發起于陰山草原之地的匈奴聯盟,在數百年的歷史中,匈奴與草原上東胡、月氏等部落聯盟一樣,一直是想南下侵吞繁華的中原大地的。
但是,很悲劇的是,面對南方中原的秦、趙、燕三國,草原部落之國,每次入侵中原的結果,皆是鎩羽而歸。
秦、趙、燕三國的疆域,反而在同草原各國的屢次戰爭中,不斷北擴。
尤其是讓頭曼記憶深刻的是,發生在燕武成王七年(公元前二百六十五年),匈奴大軍與趙國大戰的事件。
那一年,頭曼的父親想趁秦、燕兩國伐趙之際,趙國無暇應對匈奴之際,率領著匈奴主力全師而下,企圖收復匈奴的故地雁門、云中等地,沒想到碰上了趙軍將領李牧。
李牧匯聚了代郡、云中、雁門等地幾乎所有的趙軍出戰,動用了戰車一千三百乘、騎兵一萬三千人、步兵五萬、弓箭手十萬,與匈奴主力會戰于云中。
此戰,李牧大破匈奴主力,追逐頭曼父親數百里。
頭曼的父親也因此戰受傷,回到匈奴后,沮喪萬分,郁郁而終。
這讓頭曼意識到,就憑匈奴此時的國力,是不可能南下入侵中原各國的。
要想最終打敗中原各國,就必須完成草原一統。
在此國策之下,頭曼登基之后,在這幾年內,開始了北征。
到了今天,匈奴終于讓北方的丁零等部落聯盟,臣服在了自己的腳下。
匈奴的疆域已不局限于陰山一帶,而是擴展至了貝加爾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
此番匈奴的兵鋒又指向了西域樓蘭、烏孫、呼揭,及其周圍的二十六個小國。
想到這些,頭曼的心情可謂是酸甜苦辣。
登基為匈奴單于以來,排除政敵,修筑頭曼王庭,建立類似于中原各國的朝堂,北上征伐,才有了今天北地眾多草原部落的臣服。
高臺之上頭曼,控制住了自己心中的情緒,高聲喊道:“陀羅同。”
“在。”臺下的陀羅同上前,右手撫胸,向自己偉大的單于躬身致敬。
“陀羅同在此次征伐中,功績卓著,不虧為我草原上的雄鷹,今日封你為左谷蠡王。由你率軍攻伐西域諸國,若再建新功,本單于不吝賞賜。”
頭曼在高臺之上,大聲對陀羅同封賞道。
按照匈奴的官職,左谷蠡王的官職已經很高了,僅次于單于之下的左、右賢王。
對此,陀羅同心中非常的感激,跪伏于地大聲謝恩。
接下來,單于頭曼又大封此次北征的匈奴立功人員。一口氣分封了一百二十六個千戶,這就是匈奴現在所有的底蘊——總計為十二萬六千戶。
如果按十人一戶來統算的話,此時的匈奴人口數,大概為一百二十多萬人。
同中原一樣,草原之上也是戰亂不斷,人口夭折數比中原更為厲害。
不過草原一戶,最少可出征勇士一到二人,這樣算下來,匈奴的大軍,此時最少有二十多萬人。對草原的各部落來說,實力已經是最為強大了。
封賞完畢后,頭曼在高臺上,大聲對自己的臣民們高喊道:
“草原的勇士們,我的臣民們,受長生天的指引,我們此番西征,必能讓西域各國臣服于我匈奴狼騎的腳下。去吧,去征服他們吧!”
“尊貴的單于,我們是狼的后代。此番西征,必會讓西域各國臣服在大單于的腳下,我等是不會讓單于失望的。”
陀羅同在高臺之下,高聲喊道。
六月下旬,薊宮,親和殿。
天色已很晚了,天上繁星點點。
薊宮的宮門此刻已經關閉,親和殿內,卻仍是燈火通明。
姬康伏在案桌之上,在燈光下仍在批奏著文書。
看罷情報局從草原上傳來的情報后,姬康眉頭微皺。
從侍官令王從手里,接過一條浸過冰水的絹巾,姬康搽拭了下臉上的汗珠。
又從桌上拿起一份文書,仔細看了起來。這份文書是幾位閣相會同軍部,所做的一份關于燕國未來發展方向,乃至燕國軍事力量部署的文書。
這份文書,是燕國將來發展與規劃的文書。
詳細看了兩遍之后,姬康起身來到了殿內的地圖旁,把目光又注視到了上面。
經過此次抗擊五國聯軍的戰斗后,燕國上下,終于看到了一統天下的希望。
燕國的民眾對此充滿了信心,燕國的官員也對此沒有任何的質疑。
幾位閣相,包括姬康,對此也充滿了信心。
在這份文書中,燕國大的整體戰略,非常清晰,也非常明確。
那就是先中原,后草原。從明年開始,先用五年的時間,統一中原各國;再揮師北上,用三年的時間,將北地草原納入到燕國的版圖。
如此,華夏一統。
在此過程中,匈奴無疑是燕國在將來一統草原時,最大的敵人。
故此,對于匈奴各方面的發展,姬康是十分的關注。
對于匈奴的不斷壯大,姬康是很不樂意看到這種狀況的。但是,鑒于目前中原的情況,姬康實在是騰不出手來,來削弱匈奴。
而想利用東胡、月氏等國,羈絆匈奴的策略,如今看起來,效果也不是很大。
“為了減少華夏將來統一的代價,一統中原的步伐,是要加快了。”
侍官令王從聽到桌前自家年輕的君王,輕聲言道。
王從心中一凜,趕忙朝周圍看了下,發現親和殿內,除了自己外,沒有他人,心中這才放下心來。王從知道,剛才從姬康嘴里透露出的這一段話,是燕國的最高戰略機密。
又看了一遍手中的文書,姬康對這份規劃文書,心中仍然感到有點缺憾。
鑒于這個時代,民眾對地理的認知,并沒有把西域乃至高原,規劃其內。
不過,姬康對此也相當的滿意了。
燕國做到以上的規劃后,再行規劃也不遲,不是么?
隨著衛地戰事的結束,燕國國內已經歸于平靜。
燕國各路大軍,根據姬康的詔令,已經開始陸續撤離衛郡。
留守衛地的只保留了兩個陸軍正規軍,分別是卿秦率領的第六軍,以及原先薄望率領的第九軍。第六軍駐守帝丘以及范城一帶,第九軍則駐守朝歌、浚城等地。
至此,大將劉勝率領的第八軍,回返濟西高唐胡歸良的第三軍,包括衛地的第六軍、第九軍,已經對趙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
在薊都北端的上谷、漁陽兩郡,榮巖所率領的第一軍,左宗率領的第二軍,也可以隨時對趙國的代郡、云中、雁門發起攻擊。
燕國的戰略方向,已經非常清楚。
那就是欲統一華夏,必先統一中原;欲想統一中原,必先戰據趙國。
今年衛地之戰燕國雖然大勝,姬康并沒有采納朝堂以及軍隊中許多將領的建議,而去攻伐他國。此戰雖然勝了,但是燕國損失也很大。
而且,戰后的事情也非常的多。軍隊需要休整、獎勵;軍械需要修補;傷員需要救治;戰歿將士需要撫恤;還有提拔、封賞等等事情很多。
更為重要的是,此戰燕軍將士傷亡達七萬多人,這需要給予補充、訓練;再說,燕國經濟民生因為此戰,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也需要給予盡快恢復。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姬康希望一統后的華夏,是一個繁榮的華夏,而不是一個百業凋零的華夏。
占據一地,穩定一地,繁榮一地。
姬康對此,心中非常的清楚。
重新回到桌前坐下,姬康提筆,在這份燕國未來數年的發展與規劃文書上,寫了個“準”字。看了看案桌之上,已經沒有了其他文書,就伸了伸腰身,打了個哈欠。
站起身來,對侍候自己的侍官令王從吩咐道:
“明天把寡人批閱的這些文書,讓幾位閣相傳閱下,盡快執行。另外,對于這份規劃文書,告知幾位閣相,傳閱完后,暫時存檔,概不外傳。”
“諾。”王從躬身應道。
大燕公子 第八十三章 天下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