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53章 楚王殿下怎么跟樹皮較上勁了?

  第453章楚王殿下怎么跟樹皮較上勁了?

  楚王府冷清了幾天,終于在李寬回來的那一刻,恢復了熱鬧。

  “阿耶,你終于回來啦!”

  當李寬進入楚王府別院的時候,小玉米第一個沖了上去。

  自己總算是可以結束禁足的生活了,太好了!

  “小玉米,你這是長高了不少呀。”

  李寬抱起小丫頭,在地上轉了兩圈。

  也許是營養足夠好,小玉米的身高和體重都要比一般的唐人小孩要高要重。

  “見過王妃娘娘!”

  這個時候,程靜雯也聞聲走了過來,武媚娘有點心虛的行了個禮。

  “靜雯!”

  李寬放下小玉米,上前牽住了程靜雯的小手,雙眼對視,一時之間有千言萬語想要說,卻是什么都說不出來。

  “哎喲!”程靜雯右手摸了摸肚皮,“這個小家伙,知道他阿耶回來了,在肚子里亂踢了呢。”

  李寬連忙好奇的蹲下聲,將耳朵貼在程靜雯的肚皮上,果然感受到小家伙在里面鬧騰。

  十月懷胎,實際上大部分嬰兒都在九個多月的時候就來到了這個世界。

  算算時間,也差不多快到了生產的時候了。

  “走,我們進屋里說話。”

  五合居。

  潘旺今天的心情非常好。

  由于他重新選擇了五合居的新菜式發展路線,人氣一直不如味之素和點都德的五合居,近來大有追趕超越的架勢。

  在長安城中,大家慢慢的有了一個五合居是吃山珍海味的地方的印象。

  此時,長孫沖和杜荷等人就坐在五合居的一個雅間之中,品嘗著五合居最新出品的紅燜豬婆龍肉。

  這洪州的豬婆龍皮到了長安之后,楚王府已經有專門的工匠在研究怎么將這皮鞣制的漂亮好用,而這豬婆龍肉干,雖然沒有鯨魚肉干那么流行,卻是讓潘旺獨出心裁的給制作成了新式菜肴。

  甚至五合居的這個豬婆龍宴,還帶動了長安城不少酒樓跟風開發使用了豬婆龍肉干的菜式。

  “杜兄,這李寬昨天已經回到了長安城,依我看,這段時間曲江書院和渭水書院就暫時別去挑釁觀獅山書院了。”

  本來,杜荷最近是在跟長孫沖商量,讓兩個書院聯合去觀獅山書院踩場子,好好的炫耀一把學員們在經學方面的優勢。

  不過,突然發生了永平縣主遇刺的事情,長孫沖昨天是被自己阿耶給鄭重提醒,近來不要招惹李寬。

  “長孫兄,你放心。這李寬如今估計正憋著一股氣呢,我可不想成為出頭鳥。”

  在杜荷看來,李寬此時的心情肯定是非常不好的。

  “嗯,雖然我們不主動挑釁,但是該發展的還是要發展。那觀獅山書院旗下的歌劇院,這兩年吸引了無數長安城百姓的眼光,我們渭水書院也準備修建一座歌劇院,用來演出各種戲劇。”

  歌劇院如今早就實現了盈利,長孫沖也是知道這一點的。

  怎樣長久的運營一座書院,長孫沖并沒有什么經驗。

  不過,他如今領悟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觀獅山書院怎么做,大家就跟在后面怎么做就行了。

  “這個我知道,聽說這歌劇院、新華書店、印刷作坊,都已經新成了一系列的產業了。”

  杜荷雖然一直不爽李寬,但是說到掙錢,他卻是不得不佩服。

  “嗯,這李寬出去了這么久,不知道回來之后會搞出什么動靜來,這段時間大家都緊盯著他呢。”

  楚王府中,李寬在書房里面跟自己的幾個重要謀士開著會。

  “王爺,徹底解決草原問題,這是千年以來的大難題。依我看來,還是得靠武力才行。”

  薛禮有勇有謀,這一次李寬也把他叫過來開會。

  “秦皇漢武,跟胡人打了多少年?這些胡人就跟野草一樣,沒了一茬又長出了新的一茬。依我看,還是要按照王爺以前提出的草原戰略,慢刀子割肉,讓這些胡人慢慢漢話,這一點,涼州周圍就做的很好。”

  許敬宗覺得涼州的一切措施,都有自家王爺的影子在那。

  而從這些手段來推測,李寬是傾向于使用軟手段來根治草原問題。

  既然想到了這些,許敬宗自然就支持這種觀點了。

  “我倒是覺得威逼利誘,應該多管齊下,才能真正解決草原問題。”

  上官儀的意見比較折中,也算是比較取巧吧。

  “要我說,我們干脆一個部落一個部落的往江南道等地遷移,愿意主動過去的,那就享受突厥人一樣的待遇;不愿意主動過去的,正好涼州的捕奴隊也可以有新的捕奴方向了。南方現在大力推廣水稻種植,正是需要大量的奴仆的時候呢。”

  王玄策這一次跟著李寬轉了大半個大唐,覺得移民之策,似乎效果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如今是妥妥的支持繼續擴大移民規模。

  在他看來,如果草原上都沒什么人了,哪來的胡人侵擾大唐呢?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不過,卻是不能這么便宜了這幫人。這樣,東海漁業不是在倭國招募了不少人去挖礦嗎?從里面先挑選個兩千人帶回登州,然后訓練幾個月,放到草原上去,讓他們當個幾年馬匪。告訴他們,只要完成了任務,到時候就可以在大唐給他們每人一百畝地,讓他們成為大唐的子民,并且,所有搶奪到的財物,最終都歸他們。”

  安排大唐的正規軍去草原當馬匪,這個事情李世民估計不會同意。

  但是換成石見銀山的那些倭人礦工,阻力應該就小多了。

  “本王昨天面見陛下的時候,已經提議要修建涼州到敦煌,還有涼州連接朔州的水泥路,將整個黃河以南都徹底納入到大唐的實際統治當中來。”

  “西北貿易聯合涼州的各個商家,將鹽巴和茶葉的價格往上抬個三成,爭取明年的時候翻一倍。然后,所有投奔大唐的部落,全部都要遷移到江南去…”

  李寬林林總總的將自己完善草原攻略的一些想法給大家共享了一下。

  當然,最根本的方法,其實就是讓草原變成塞上江南,讓大唐的百姓在那里安家樂業,這些地方,自然也就穩如泰山。

  觀獅山書院醫學院的學員,今天接到了一個非常特別的任務。

  “林郎中,沒聽說過柳樹皮可以入藥啊,我們現在這么多人,剝了這么多的柳樹皮,感覺怪怪的呢。”

  林然如今是觀獅山書院醫學院的教諭,昨天李寬專門找他談話,說是要教大家制作一種“仙藥”。

  當初秦瓊病入膏肓,李寬生生的用“仙藥”把他從鬼門關給拉回來了,這一幕,林然可是記憶猶新。

  所以李寬的方案雖然聽起來非常的不靠譜,但是他卻是義無反顧的去做了。

  “彭恩,楚王殿下的仙藥制作方案,豈是你可以揣測出來的?雖然柳樹皮過往不曾有郎中用來入藥,但是誰知道楚王殿下會不會有什么特別的用處呢?”

  彭恩雖然不是林然的弟子,但是也算是林然手把手教授過的學員,并且,他算是在外科手術方面比較有天賦的學員。

  看來,當初彭恩對著一幫豬和雞煉出來的手法,用在人身上的時候,也有那么點用處啊。

  “話是這么說,不過感覺這些游人看我們的神情總是很奇怪。”

  彭恩從柳樹上刮下來一塊樹皮,放入身旁的背篼之中。

  這渭水兩岸,遍植柳樹,也算是歷史悠久了。

  每棵樹上搞掉點樹皮,倒也不用擔心把它們給搞死了。

  誰讓觀獅山書院格物學員的化學水平還不夠高呢,李寬只好使用這種比較土的方法來先制作一些藥了。

  讓大唐增加一千萬人口。

  這個任務李寬可沒有忘記。

  當務之急,就是先搞出來一些經典的特效藥,花費了一些積分從系統中兌換了制藥的方法之后,李寬立馬就安排了觀獅山書院的學員們開始干活。

  神藥阿司匹林一時半刻還搞不出來,水楊酸的話倒是一點也不難的。

  雖然這個水楊酸,用來解熱止痛的話,經常會有強烈的不良反應,但是總好過高燒不退。

  有這么一個東西出來,大唐每年死在高燒中的人口,應該可以減少一半以上吧?

  宣政殿中,李世民一臉疑惑的看著李忠。

  “寬兒安排了一幫人去剝樹皮?”

  李世明擔心李寬最近搞事,所以專門讓李忠安排人盯著楚王府的動靜。

  沒想到卻是聽到了這么一個不可思議的消息。

  這些樹可不是薛延陀人,剝它們的皮干什么?

  “千真萬確,渭水河邊如今的柳樹基本上都變得坑坑洼洼,好些柳樹皮都被剝走了。”

  李忠也是一陣不解,但是還得老老實實的把情況說清楚。

  “柳樹皮能夠干什么?”

  李忠:…

  陛下,你別問我這個問題啊。

  我不懂啊。

  李忠欲哭無淚!

  “陛下,是否要請楚王殿下進宮一趟?”

  “算了,朕倒是想看看寬兒能把柳樹皮整出什么花樣出來。”

  長孫府中。

  “阿耶,楚王府這幾天都沒什么動靜,唯一讓人感到不理解的就是觀獅山書院醫學院的一幫學員,在渭水邊上折騰柳樹。”

  長孫無忌當值回府之后,長孫沖跟往常一樣的要去聆聽一下教誨。

  “醫學院的學員?”

  長孫無忌坐在太師椅上,食指輕輕的敲打著桌面,不知道在想什么。

  “是的,都是醫學院的學員,幾百號人浩浩蕩蕩的把渭水兩邊的柳樹皮剝的不成樣子。”

  長孫沖做事也不像是當年那么沖動,對于自己阿耶的吩咐,那是百分百的執行。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但凡是跟李寬有關的事情,都不能以常理來推測。如今的局面,就只能是多看、少說、少做了。”

  長孫無忌現在還在為作坊城周圍的幾萬畝土地頭疼呢。

  當初跟風的買了這么多土地,雖然沒有貶值,但是也沒見升值,就那么占用著長孫家的大量錢財。

  “嗯,渭水書院那邊,我也已經跟杜家溝通了,先消停一陣子。這段時間,長安城中估計很多人都在看著楚王府的動靜,都在看那李寬會發什么瘋呢。”

  一個人干的壞事多了,猛人之間沒啥動靜了,大家都有點不習慣。

  “陛下今天在朝會之后,再次召集大臣討論水泥路的修建事情,其中好大一部分都是跟周邊草原的州府有關系的,為父估計這應該跟李寬有關系。”

  “以孩兒對他的了解,他不可能就這么放過薛延陀人,但是到底有什么動作,一時半刻也猜不出來。不過,我不認為他會無緣無故的跟柳樹皮較勁。”

  “一動不如一靜,先看看再說。”

  大唐這幾年的國力蒸蒸日上,長安城中的人口數量也逐年增多。

  這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事情。

  巢家的醫館仁心堂每天都有數不清的百姓前往就診。

  大多數時候,小孩子碰到發燒之類的癥狀,都得靠熬,而成年人的話,就很難熬了。

  發過燒的人都知道,別說是高燒,就是稍微體溫偏高一點,渾身就沒有力氣,難受的要命。

  如果高燒不退,那么很容易出問題。

  為何大唐每個村子幾乎都有一些瘋子或者傻子呢?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曾經發燒把腦子給燒壞的。

  這種人的命運,比直接病死了還要可憐幾分。

  “師父,今年冬天還沒有到來,生病發燒的人似乎就比往年還要多一些,到了年底,還不知道會是怎么一副場景呢。這長安城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醫館倒是沒有太多的增加,到時候我們就是累死累活,也要忙不過來啊。”

  說話的是仁心堂的館主巢元的徒弟陳昌。

  巢元作為太醫院醫正巢方的堂弟,在長安城算是一名小有聲望的郎中。

  “這每隔幾年,總會出現一下病情變嚴重的情況。去年冬天是一個暖冬,今年多一些病災,也不奇怪。”

  巢元一邊麻利的開了一副方子交給醫館里的伙計去抓藥,一邊讓陳昌叫下一名病號過來看病。

  仁心館占地面積頗大,既有自己專門的院子用來曬制一些藥材,也有一處院子用來專門安置一些病情比較嚴重的病號。

  當然,仁心館雖然有著仁心二字,該收的費用還是要收的。

  長安城中,能夠在這里住下看病的人,都是小有身家的。

  本書作者推薦:

哎呦文學網    大唐孽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