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天下 第一百零六章 鴻都門學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避免閱讀本章內容出現錯誤!
漢武帝為彰顯漢家功績,沿秦置設置了太史令,有司馬談擔任,談死其子司馬遷繼任,司馬遷就成為最后一個編撰史書的太史令。
太史令自司馬遷之后,知史務者皆出于他官,而太史令不復掌史事,僅限于天文歷法職掌范圍。
周倉和程磊皆為拜為郎官,作為趙普的侍衛,可往來于宮禁之中,至于黃蓋因心系舊主,便暫時在盧植麾下。
因趙普在京中局勢已然安穩,因此不日起,他將返回元氏縣接孫策到京師,于趙普門下就學。
在就任儀式上,參加的人選有大將軍何進、尚書令盧植、司徒崔烈、虎賁中郎將崔鈞等。
但自秦起,設置太史令,職位漸低。西漢開始至文景兩朝皆無此官職。
所謂的蘭臺令史是東漢始置的官名,隸御史中丞,掌書奏及印工文書,兼校定宮廷藏書文字,秩六百石,是御史臺小官無疑。
但蘭臺令史在東漢時有一項職權,掌史官之事,班固就曾以蘭臺令史之職撰述國史。
漢武帝在宮中置女史之職,以記皇帝起居,故有《禁中起居注》。后世以“起居”作為史官的一種職掌和名稱,與此有很大關系。
太史令據傳聞夏代末已有此職,只是被稱為太史。
西周、春秋時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
到了后漢,朝廷沿襲了這種體制,以他官史官之事,蘭臺令史就是從這時正式成為史官。
三國魏明帝增置史官著作郎那是后世了。
蔡邕作為馳名天下的大儒,之前也曾在朝中擔任議郎等職,漢靈帝想起早年曾多向蔡邕請教災異之事,蔡邕不畏強權盡職盡責,直言進諫,憶起他的好來,覺得蘭臺令史這等小吏官職低了,想要重新拜蔡邕為議郎。
這里簡單提一下,很多人的固有印象是太史令在漢時編撰史書的官職。事實上那是在漢武帝之前。
初時,漢靈帝打算將趙普之前居住的官驛賜給趙普作為府邸。
但官驛房間眾多,他獨居過于奢侈,而且漢時對地方官的考察的頻繁,多需入京述職,他若是獨占官驛,朝廷還需另建一處,勞民傷害,便婉言謝絕。
崔氏在京中多有宅院,崔烈以崔氏之名,贈與趙普宮外兩里許的院落。
于是,趙普便將那處院落作為趙宅,他在京師雒陽的府邸,程磊、周倉以及兩伍軍士作為他的隨行人員和護衛。
趙普在修書給趙云、蔡邕等,讓他們進京就職之后,正式進入了作為侍中的狀態。
從后世而來的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額外的小心謹慎。
在這期間,張讓、趙忠之流多曾向趙普示好,示好的根源當然不是他大權在握。
中常侍的職權在宮禁之中遠高于侍中,雖然現在趙普因為書法、詩賦,以及盧植替他宣揚神乎其神的名聲,讓漢靈帝非常賞識,說是眼下皇帝跟前的紅人絲毫不為過。但是與根深蒂固的中常侍們根本沒法比。
他們之所以如此,不過是出于謹慎,一是多個朋友,總比多個敵人強上太多。
再者,趙普是為盧植一黨,再明顯不過,這幫憂患意識極強的大宦官們仍然寄希望于在當前形勢下盡量緩和與士族公卿的矛盾。
趙普是非常合適的人選,官職是為在宮中就職的侍中,多需與他們打交道,又曾力勸盧植不可行清君側。
趙普當然對這些心知肚明,對待這些中常侍們的態度溫和,談不上親近,亦不排斥。
沒過太久,趙普入京剛足一月,漢靈帝去鴻都門學視察,讓趙普給這些學生們講上一堂課。
這事,之前他是毫無準備的。
鴻都門學創立于東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二月。是后漢學習、研究文學藝術的學府,校址設在京師雒陽鴻都門而得名。
其選送的學生,乃至課程的設置,與太學大大不同,在當時甚至是截然相反。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太學之名始于西周,興于漢武帝年間,太學在前后漢兩朝達到極盛,史書記載漢光武帝起營太學,訪雅儒,采求經典闕文,四方學士云會京師洛陽,于是立五經博士。
到了漢質帝時,太學生已經多達三萬余人。
相比之下,鴻都門學就是非主流,太學以士族子弟為主流,課程以儒家經學為主,講究學以致用,是務實派。
而鴻都門學招收學生是經由州、郡三公擇優選送,多數是士族看不起的社會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以尺牘、小說、辭賦、字畫為主要學習內容。
所謂尺牘是古時書信的名稱,由于當時的書信都刻之簡牘,規格為以尺一寸,所以稱尺牘、尺翰、尺簡、尺牒等,原來是一種實用文體,使用廣泛,有一定書寫格式,包括章、奏、表、駁、書等類。
過到了后漢,尺牘中已有不少精彩散文。
其他的小說、辭賦、字畫等不難看出,這是一個以文學藝術課程為主導的學府。
這在當時是頗為受士族、世俗所輕視的。
趙普從后世的角度能夠看到鴻都門學設置的益處,以及優于時代的進步性,畢竟它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學、藝術專科學院,開唐代專科學校之先聲,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可授課要從何說起呢!
更何況這鴻都門學算是宦官一黨所盤踞的勢力。
侍中最為作為皇帝的近侍,都居于宮內,漢武帝時因侍中莽何羅圖謀行刺,始令侍中出居宮外。王莽執政時復入,東漢章帝時復出外。
如此反復之后,侍中成了皇帝近侍之中唯一在宮內辦公,宮外居住的官職。
盧植直言蔡邕年老,只盼能為漢家著史書,傳揚功績于后世,對朝中政務已然了無興趣。
漢靈帝這才作罷,便拜蔡邕為蘭臺令史,負責編撰史書,并在京中賜他府邸一座,著令尚書臺即刻便發詔書征召蔡邕入朝。
趙普在入京師的第五日,正式入宮覲見漢靈帝劉宏,拜為侍中。
除卻蔡邕之外,漢靈帝聽聞趙普有子侄趙云,年方十八歲,便征召他為郎官,讓他們叔侄重聚。
這點上趙普有些始料不及,事實上此刻他初入京師不足半月,各種局勢各方勢力他都還不算太清楚,因此不太想讓趙云此時入京。
可漢靈帝一番好意,他貿然推卻,恐造成上次以病重為由推掉侍中引漢靈帝不悅的后果,只好拜謝受恩。
這場由宦官趙忠掀起的誅殺盧植舊部以撲滅士族公卿誅宦呼聲的風波,至此以盧植入京拜為侍中而正式結束。
之后,盧植和趙普向漢靈帝提及逃往江東避禍十余年的蔡邕,兩人皆建議拜蔡邕為蘭臺令史。
閱讀建安天下
建安天下 第一百零六章 鴻都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