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風流人物 甲字卷 第六十五節 深謀遠慮
馮唐背后還跟著一個女人,模樣倒是和母親段氏有些掛像,但臉要尖一些,也要年輕許多,頗有幾分姿色,那便是段姨娘,也算是馮紫英真正的姨娘。
大周婚制和前明也有些不同,張氏崇信古制,推崇姬氏所建大周,婚姻制度也略有不同,尤其是在貴族士紳中,除了妻妾制度之外,還有一個媵制。
所謂媵,往往都是家族聯姻的時候嫡妻嫁過來的時候可以陪嫁庶出、同宗姐妹或者侄女,因為是庶出或者同宗,身份肯定不會太高,特別是在男方人丁單薄且嫡妻無子的情況下,這種庶出或同宗女子所生的兒子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妾出子繼承夫家家業,保護妻家家族利益。
當然這主要是指貴族士紳的婚嫁才能出現這等可能涉及到雙方家族聯姻利益牽扯面較寬的問題,也才會有這種近似于婚姻補充的制度。
比起純粹的納妾,這種媵妾地位明顯要高于一般納來的妾,甚至可以在正妻身故之后接替成為正妻,若是正妻無子的情況下,其子也可以視為嫡子,即便是在正妻有嫡子的情況下,媵子女的地位也要高于一般的妾生子女。
媵既可以是嫡妻嫁過來時就陪嫁過來,也有可能是嫡妻嫁過來之后多年無出,然后再物色自己庶出或者同宗姊妹、侄女嫁過來。
這種情形在戰國秦漢乃至三國時代都比較流行,倒是在唐宋并不多見,但在大周王朝建立之后,推行許多古制,這種制度又有恢復。
馮母嫁給馮唐之后幾年一直無出,后來馮母才將這一個堂妹納入為媵,但沒想到自己這個妹妹嫁過來依然無出,倒是自己又等了幾年生下了馮紫英。
“見過姨娘。”馮紫英這個姨娘雖然無出,但是一直很喜歡馮紫英,幾乎是一手把馮紫英帶大的,現在這位姨娘也不過三十歲出頭,比馮母要小十歲。
“我的兒,來,讓姨娘看看,昨日回來你也不來見見姨娘?”小段氏在自己姐姐和丈夫面前就沒有其他兩個姨娘那么拘束,對自己這個一手養大的“兒子”很親熱。
“沒事兒,姨娘,沒馮佑說的那么夸張,再說了,我翻了年就十三歲了。”馮紫英故作不滿的道:“而且我也有朋友陪著一道,他對那邊情況很熟悉。”
他的生日是九月初二,馬上就要滿十二歲,按照這個時代的規制,翻過年過了春節就算是十三歲了。
“哼,你那個朋友比你年齡還小,能濟得什么事兒?若非馮家祖上積德,上蒼庇護我馮家,你怕是早就……”
馮唐昨日赴兵部員外郎的宴,這才在席間聽到了很多關于自己兒子的傳言,這讓他又驚又喜又憂,席間免不了就多喝了幾杯,所以回來也就有些晚了。
“老爺!”段氏和小段氏同時發急,只有這一個獨苗,可當不起這等晦氣話。
馮唐自然不會說下去,只是哼了一聲,這才坐進椅中,小段氏也就挨著自家姐姐下手坐下。
“說吧,你又有啥主意?”對自己這個兒子,馮唐是真的不敢小覷了。
昨晚席間兵部員外郎和一位兵部主事都提到了從山東那邊傳來的消息,稱漕兵能順利剿滅山東剿匪叛亂,得益于幾個原因。
一是漕運衙門上下一心,總督、御史和總兵官勇于任事,將士上下效命;二是龍禁尉消息靈通,搶得先機;三是地方上士紳通力支持。
其中也專門提到了馮紫英的情況,稱他甘冒奇險通過山陜糧幫與龍禁尉合作,成功的策反了部分附從亂匪,這才能夠如此順利的一舉解決了臨清叛亂。
這個消息是從兵部要員們嘴里傳出來的,自然不假。
更讓馮唐又驚又喜的是按照兵部和山東方面上報的這份戰績里,自家兒子的功勞幾乎就是鐵板釘釘跑不掉了,尤其是稱他智勇雙全,少年無雙,這般夸贊若是能當得起,只怕就真的要傳入皇上耳朵里去了。
當然這里邊也有幾分擔憂,自家兒子才十二歲就落下這般名聲,日后若是沒能混出一個好前程,只怕又要落下一個小時了了大時未佳的方仲永名頭了,這是馮唐決不能接受的。
這意味著兒子恐怕單單要走蔭監這條路都有點兒過不去了,如他自己所說,恐怕還真的要走鄉試會試的路,不考出一個舉人進士來,還真不好交代。
正因為如此,馮唐這一夜過去,心態也就有些變了,甚至一大早醒來之后還在床上想了好半晌,這才起床過來,沒想到兒子已經在這里游說其母了。
“兒子現在已經和母親說了,如今馮家情況不同以往,得有一些改變。”
馮紫英見父親也如此關心,也更為高興,相比于說服母親,若是能讓父親點頭,這事兒就要好辦許多。
“一是臨清那邊咱們馮家不能再這樣下去,應當像周家和任家一樣,一方面要把馮家其他幾房人給好好梳理一下,若是有資質有潛質的少年和年輕人還是應當要想辦法予他們一些機會,甭管是讀書也好,做點兒營生也好,還是為吏也好,總比他們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強,還有不少人淪為幫傭甚至更為不堪,該接濟還得要接濟,該幫補還得要幫補,不能放任這樣下去。”
馮紫英的話讓馮唐有些難堪,但不得不承認兒子的話很有道理。
之前他要么長期在大同,要么在京師這兩年賦閑主要心思也是放在自己起復的事宜上,沒心思管其他,現在看來自己這方面竟然還不如兒子看得深遠。
“唔,那這事兒你準備怎么做?”馮唐問道。
“我的意思是家里出資捐建或者助建族學,又或者書院,讓馮家子弟從蒙學到經學,都要辦起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甚至還應當吸納一些外邊的貧寒學子來就讀,這樣既有助于我們提升我們馮家的在本地的名聲和形象,也能為國家培養人才。”
馮紫英侃侃而談,“另外這學中若是能考上秀才、舉人和進士固然好,若真是學業無成的,起碼也能識字明理,若是我家有些營生需要用人,亦可從中選擇,便有其他意愿者,如為吏,從醫等等,我們亦可資助其達成所愿。”
馮唐和大小段氏都倒吸了一口涼氣,不能不說馮紫英這個構想非常好,但卻太宏大了。
助建捐建族學私塾,甚至還要建書院,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而且是每年都需要投入的不小開支。
少則每年兩三千兩,多則五六千兩,若是書院,怕是要上萬兩,而且這是每年的固定開銷,若是遇上馮家這邊有個閃失手頭不寬裕,難以支撐,這反而要毀了馮家名聲。
數風流人物 甲字卷 第六十五節 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