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族無名 第三百七十三章 明主的條件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是兵法,亦是規則,其實當人真正了解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時,就會發現這其實并非只是兵法,而是規則。
勢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真實存在,若是認真來講的話,它存在于人心中,但可能連人自己都未必能夠察覺,因為那是成千上萬乃至十萬百萬人心中的一種近乎于本能的感覺,放在戰場上,作為勢弱一方,會生出一種敵人莫可擋的感覺,但放在勢盛的一方,就是截然相反的感覺了,哪怕此時雙方兵力上敵強我弱,也會生出一種我能干死對方的自信。
而如今的陳曹兩軍之間,雙方從將士到各地的官員就處在這種截然相反的感覺中,表現于外的,就是各地曹軍守軍兵無斗志,將無戰心,關中軍所過之處,曹軍城池望風而降,這種現象,隨著陳默大軍的不斷得勝而越發明顯。
陳默為各地將領擬定了進攻路線之后,便不再去管,具體如何攻城,由各軍將領去完成,陳默的要求只有一個,不能隨意屠戮百姓,一旦發現,軍法處置,這也是一直以來陳默征戰各地時的底線。
或許因為陳默本身在最底層生活過,所以不管陳默在對敵手段上如何,但對于身處于最底層的百姓,總是抱著一股同情和憐憫,底層百姓不易,生在亂世的百姓更加不易,戰爭想要避免百姓傷亡那是不可能的,但陳默會盡自己所能,去盡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亡。
這些紛紛擾擾的事情,陳默放手給了各軍主將足夠的權限,而他自己,則是帶領兵馬在離開葛鄉后的第三日,抵達了睢陽。
要論見聞廣博,睢陽城城池之堅固與高聳,并不亞于鄴城,甚至猶有過之,但有時候陳默覺得將都城建立的太過堅固的話,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當敵人真的打到你都城的時候,也代表著整個勢力已經衰敗到一個極限。
就如如今的睢陽,再堅固又如何?不過是茍延殘喘而已,就連曹操自己都沒有信心守住。
“主公,這睢陽城城防相當完善與堅固,我等并未能找到明顯的弱點。”說話的是馬均和劉毅,作為陳默手下的大匠,陳默每次出征都會帶著二人,像遇上堅城或是敵軍拿出一些新奇的兵器,有此二人在,通常都能破解。
軍中有很多兵器,都是因為這個原因造出來的,比如威力堪比三石大黃弩,但填裝卻比三石大黃弩更容易和輕便的破軍弩,還有適合近距離快速設計的并發弩,關中軍能有如今的戰力,這兩位大匠可說是功不可沒。
不過這一次,就連這兩位大匠,都難以找到睢陽城明顯的破綻和弱點,可見曹操對于睢陽的營建耗費了多少心思?
“辛苦兩位了,且去休息吧。”陳默聞言倒是不怎么意外,曹操選擇睢陽作為拖住自己的釘子,看來并非只是因為此地乃是都城。
“臣等告退。”馬均和劉毅對著陳默躬身一禮后,各自告退。
陳默看著二人給自己留下的睢陽城的沙盤,上面用木頭打造了一座縮小版的睢陽城,雖然內部結構是未知的,但兩人根據自身所學,也大概能夠估量內部的格局,整個城池呈不規則的四邊形,東寬西窄,這如果在城外來看,是看不出來的。
孟德兄還真是煞費苦心。
端詳良久,陳默也不得不承認,就算是自己,想要強攻攻取睢陽,沒有十萬兵力是不可能的,這樣的堅城,想要攻破,最好是斷水絕糧,跟他們耗,耗到城池水源枯竭,糧草用盡的時候,差不多就能攻破了,但這個時間會持續很久,睢陽這樣的都城級別城池,就算攻上個一年,陳默都毫不意外。
睢陽不破,陳默也不是沒辦法真的繞擊彭城,截斷曹操退路,這中原之地一馬平川,騎兵正面戰場上不足以獨當一面,但在襲擾、游擊等方面,卻是步兵所不能及的,但雖然能,但要繞擊斷去曹操后路的話,步兵就得跟上,否則騎兵雖然能夠截斷對方道路,但沒辦法攻城啊,如此一來,正面戰場上,陳默的兵力就不足以在壓制曹操,變相的等于讓曹操騰出了手來,那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眼下雖然大勢已成,但戰爭一日未結束,曹操就算無法全面翻盤,但局部勝陳默一手,也夠讓陳默心疼的,所以陳默只是讓騎兵襲擾,并未集結全力去截斷曹操后路。
斷人后路,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曹操如今手中還有軍隊,真把他逼到絕境,給自己來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這絕不是陳默想要的結果。
與其費力去將對方后路截斷,倒不如一點點磨掉曹操的斗志,將他留在此處。
對于陳默來說,只要除掉曹操,那就算曹家退入青州,也不足為慮,但如果曹操回去的話,那就算只剩一州,以青州的地勢來說,想要徹底攻占,恐怕更要耗費許多時日了。
各路兵馬開始逐漸朝著睢陽匯聚,也代表著屬于曹操的城池在以驚人的速度被陳默吸納,雖然這些地方還只是初步占有,想要從人心上得到認可,還需要時間來磨礪,但很多時候,占領是第一步同樣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陳默有信心能夠盡快收攏人心,但不好的消息也在隨著這些部隊的回歸而送來,比如說……江淮!
孫策和劉備結成了聯盟,陳默也不知道雙方是怎么談判的,但最終的結果卻讓陳默有些意外,孫策不但跟劉備結盟了,而且還讓出了武陵和零陵二郡借給劉備。
是劉備要的?還是孫策主動送的?
但如今荊州被一分為三,陳默有南陽,劉備占據荊州最為富饒的南郡以及零陵、武陵三郡,而孫策卻拿下了江夏、長沙以及桂陽三郡。
“雖然兩家尚未有進一步動向,但庶以為,兩家如此快達成和解,恐怕與中原戰事有關,無論劉備還是孫策,都不愿意面對一個雄踞北方的主公。”徐庶神色凝重的道。
陳默點點頭,曹操戰敗雖然決定著中原最終歸屬,卻也牽動了天下局勢,劉備、孫策皆非甘于人下之人,如今陳默一統北方,自然也就成了二人最大的威脅,不過讓陳默意外的是,這兩人竟然都如此果決,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達成協議,孫策甘愿讓出已經到手的利益也要結成同盟,劉備同樣愿意放棄半個荊州,單就這份魄力而言,這兩人,比昔日那些已經隕落的諸侯可強太多了。
“假若當年群雄討伐太師之時,此二人便有今日之勢,如今這天下是何等局勢,當真是尚未可知啊。”陳默思忖片刻后,搖頭嘆道。
成大事者要具備什么條件?
若以陳默為標準的話,能文能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運籌帷幄,又能在兩軍陣前指揮將士沖殺?
不得不說,陳默是個全才,如果以他立為明主標準的話,那別說當世,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可能有些大了,但絕對是古往今來極少的全能型君主。
但作為一方霸主,陳默很清楚,文武雙全,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上馬能挽弓陣前,下馬能提筆安天下,這些的確是加分項,但絕不是決定性因素,因為就算沒有這些,陳默知道只要會用人,手下人能夠彌補自己的不足,甚至如果自己刻意賣弄的話,反而會讓手下人沒有事做,所以一直以來,陳默都很注意這些問題,很多時候,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是交給手下去做,自己負責把控就可以了。
這么看起來,知人善用是成大事者必備條件,但也不全,知人善用是必須的,但最關鍵的還是能把控住方向,而且有足夠的魄力來決斷,而且下決斷的時候必須干脆果決,只要做好這兩點,那便是一個合格的明主,至于其他的文武雙全,琴棋書畫,對于一個君主來說,其實只能算點綴,也可以讓你起步容易一些,就比如陳默,無人可用的時候,他可以勝任任何一個職位,既可以運籌帷幄,又可以決戰沙場,但劉備就缺乏運籌帷幄的能力和眼光,所以前期他顛沛流離,直到遇到陳宮。
徐州之敗,那是因為對手是曹操,如果換一個,比如袁術,比如早年的各路諸侯,那就是另外一個結局了。
“從來只有時勢造英雄,主公所言或許不錯,但如今天下局勢已成定局,天下不需要這許多英雄。”徐庶微笑道。
“人的命是可以變的。”陳默笑了笑,沒有去跟徐庶爭論這個問題,若論出身的話,諸侯之中誰有他慘?重要的是可以把我每一次機遇,并在每一次機遇中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只是若沒有系統神仙的話,自己能夠將每一個機遇都抓住么?
恐怕不行,這么算起來的話,自己的命其實還是不錯的。
庶族無名 第三百七十三章 明主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