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宗之正德風云 第一五零章 果蔬大棚
實干興邦,空談誤國。既然有了計劃,那么自然就要說干就干。在后世由于可以電力供熱,所以大棚里的溫度自然不用擔心,并且有先進的塑料薄膜做棚蓋,保溫隔熱的效果自然是大好。
可是在當下,縱是朱厚照可以調動一國之力,征集所有人才,也不可能將電和塑料這兩樣劃時代意義的事物給憑空變出來啊。
大鵬的原理是簡單,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原材料,縱是朱厚照的眼光和理論知識如何超越時代,終究還是如同鏡花水月一般可望而不可及。
至于供熱的問題倒是好解決,沒有電就用木炭唄,反正自己的內帑有的是銀子,況且自己還坐擁大明的所有礦山,一開始研發成本高一些自己還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只要在龍翼山附近的皇莊劃出幾十畝的試驗田來,在旁邊建造一座窯來燒煤,蓋上一片暖房,再挖出幾條煙道通入地下,那么這粗略的供熱系統自然也就完成了。
只是這上頭該用什么東西來代替塑料薄膜呢?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理科生,我們的小朱同志可是學過系統的生物學的,對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更是課程范圍內的重中之重。
天底下的所有有機植物都要通過光合作用來生產合成有機物供自己成長發育,為自己提供能量。而這光合作用的核心就是植物中負責利用光能的葉綠體和負責提供能量的自然光。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我們看到的光線雖然是無色透明的,但其實由于各種顏色的光的波長不同,所以呈現出來的顏色自然也不盡相同。
這也就造成了植物對于不同波長不同顏色的光和利用率也是不同的。而經過后世的研究,采用無色透明的塑料薄膜,恰好可以讓光線的利用程度達到最大。
記住,劃重點,無色透明,必須是無色,還要是透明。而塑料薄膜的作用則是起到保溫隔熱的效果,防止熱量大面積散失。
自然提到了無色透明的東西,朱厚照自然想到了自己改良后的琉璃,也就是低成本的玻璃。玻璃不但無色透明,而且采光性極高,若是用其來建造一個“玻璃大棚溫室”,那么必定是效果極佳的。
那么重點來了,此前由于駐顏坊的產業化步入正軌,朱厚照還特地推出了“玻璃鏡子”這一新興產物,為此還獲利不少,如今京輜附近的大戶人家家里要是沒有一塊玻璃鏡子,都不好意思與人打招呼呢。
有的富商甚至還開始用玻璃窗戶代替了原本的紙質窗戶,這樣一來不但安全性很高了,美觀性和實用性也是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經過這大半年的發展,玻璃的產業結構已經逐漸趨于成熟了。原來的御馬監遺址也已經和琉璃廠合并成立了掛牌于“大明皇氏集團”之下的“大明玻璃廠”,生產和銷售渠道已經達到了一個完善的地步。
如今的“大明玻璃廠”,生產出來的玻璃不但負責供應駐顏坊銷售以及京輜附近的大戶人家,還有嗅覺敏銳的商賈開始來與之訂購大量的玻璃訂單,拉出京城外去高價銷售,更是從中獲利不少。
有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如今“大明玻璃廠”全力開動之下,一天的玻璃生產量已經可以達到八千多平方米了!
親自到了原御馬監遺址,也就是如今的“大明玻璃廠”,朱厚照就看到了有幾個商賈模樣的人正在門外耐心的等著“廠長”徐田公公的接待,不由得有了幾分好奇,讓劉瑾去通知徐田的同時,自己也加入了排隊的隊伍。
“這位兄臺,不知做的是哪一塊地界的生意,這次前來打算訂購多少玻璃呢?”
看著眼前這個衣著不凡的年輕人,雖然有些好奇和一絲絲莫名的敬畏,但出于商人本能的嗅覺和判斷,對于自己的商業機密,向來都是不足與外人道也的,所以也僅僅是對著朱厚照點了點頭就不再做聲,耐心的等著徐公公的道來。
朱厚照討了個沒趣也不發作,自己可沒有后世偽清統治者那樣廉價的自尊心,也只好尷尬的摸了摸鼻頭。
這時候,劉瑾那肥胖的身軀出現了,后頭是一路上對著劉瑾點頭哈腰的“玻璃廠廠公”徐田。眾人一看正主來了,絲毫不顧及,笑瞇瞇的從腰中掏出銀票或者從身旁的小廝手中接過準備送給徐田的禮物,就要迎上去。
誰料面對如此多的禮物,徐田公公居然展現出了鐵面無私的一面,對這種人瞪了一眼又以訊雷不及掩耳之勢換上了一副討好的面孔朝著朱厚照恭恭敬敬的走去,但是腳步始終不敢逾越劉瑾半步,生怕得罪了這位內廷的老祖宗。
看著徐田公公不理會自己,反而朝著那自己不愿搭理的年輕人走去,還一副舔狗的模樣,眾人心中紛紛疑云密布。
“奴婢參見陛下,陛下遠道而來奴婢未能遠迎,還請陛下恕罪。”說完就朝著朱厚照跪了下去,恭恭敬敬的磕了個頭。
聽到“陛下”二字,先前那個不愿搭理朱厚照的商賈兩腿不由自主的顫抖了起來,仿佛看到了自己家破人亡的結局,當即就跪了下去嘴里喊著“陛下饒命,陛下饒命”。
有人帶了頭,還在驚訝中的眾商賈紛紛回過神來對著朱厚照跪了下去。
“平身吧,沒人會為難你們的。”自己今天來可是有正事要辦的,扔下這句話朱厚照就自顧自的朝著里頭走去,劉瑾和徐田也趕忙從地上爬了起來跟上前去。
聽到朱厚照的話,先前那名商賈才松了一口氣,癱坐在地上氣喘吁吁,心里對那遠去的背影卻是愈發的崇敬了。
進入玻璃廠以后,朱厚照拒絕了所有人一起出來迎接的場面形式,讓大家安心做工,切莫影響了生產。
隨后又喚來了負責設計玻璃的幾位主工程師,告訴了他們自己的意圖,讓他們加速趕制研發。
做完了一切,又讓人去京城周圍的礦場拉來了大量的煤炭,又親自到龍翼山附近劃了一片試驗田,又命工部前來建窯和暖房。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如今只要等基礎設施建設好以及玻璃廠房和煤炭到位,大明的農業生產水平就可以拉開變革的序幕了。
大明武宗之正德風云 第一五零章 果蔬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