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貞觀俗人

第754章 鐵牛

更新時間:2020-10-21  作者:木子藍色
貞觀俗人 第754章 鐵牛
“旅賁,程處默!”

“羽林,張大象!”

“鎮撫司,劉九!”

灞橋驛站。

程處默等魚貫而入,各自報上名字。

元宵已過,出發在即。

秦瑯巡省東南,皇帝旨意從京師各衙抽調才俊干吏隨行,擔任此次護衛的足有一千騎,不知道的還以為秦瑯這是要出征打仗去。東宮左衛率旅賁軍中郎將程處默率領五百旅賁,成為此次出巡護衛主將。

北衙羽林軍的校尉張大象隨領一百飛騎隨行,這是百騎營擴建出來的飛騎營,俱是禁軍精銳。又有千牛衛校尉吳師盛率一百千牛侍衛隨行。

同時這次還有三百神機營隨行。

張大象和吳師盛皆是功臣之子,張大象是原代州都督張公謹之子,老張剛剛改任襄州都督,改封郯國公,進封左驍衛大將軍,其實就是去接替進京拜相的尉遲恭留下的空缺。

而吳師盛的老子是由左金吾衛調任左羽林大將軍的吳黑闥。

“御史臺巡察御史韋文振,政事堂樞密郎來恒拜見相公!”

“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元弘亮,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唐煦·····拜見相公!”

驛站內,房前樹立的雙旌雙節前,一千甲士匯聚,彪悍無比。

秦瑯見過了各部調來隨行的官吏們后,簡單的說了幾句話,便開始上路出發。

尉遲寶琪呈上擬好的路線,卻是出京后前往同州,經蒲津橋過黃河入河東,直趨太原,經井陘越太行山赴幽州,然后東臨海邊,最后沿海岸一路南下。

此行不經潼關,不過洛陽。

“既然去幽州,那干脆把大唐的海岸線全巡一遍,也不要以碣石、渝關為起點了,直接改到營州遼河口起!”秦瑯瞧了眼地圖。

尉遲寶琪此次也被抽調來,職務是參軍事,主管物資。

對秦瑯的調整,毫無意見,甚至隱隱有點小興奮,“到時找機會干高句麗一票,若是能順便把遼東城奪下就更好了。”

秦瑯對他這種瘋話也沒回應,遼東城豈是這么好奪的,不說在遼河的東岸,關鍵是高句麗人向來把遼東城視為他們在遼東的第一核心。

隋征高句麗以來,高句麗人倒也沒有以前那么囂張了,這些年來退守遼河東岸,不敢再輕易越過遼河,但是也絕不會輕易放棄遼東的,遼河就是最后的底線。

當年硬扛了隋軍三征,雖說元氣大傷,可隋亂以來,也是獲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現在還算是又續上命了,甚至都有余力去找新羅的麻煩。

大唐現在也根本沒有在東線再起戰事之意,一切都還需要時間。

秦瑯計劃從遼河口巡視,也只是去瞧一瞧那邊的情況而已。

皇帝給秦瑯的這次巡視任務,東部和南部沿海一帶,俱在他巡視范圍之內。

正月里天寒地凍,戰馬鐵蹄敲在硬梆梆的路面上,發出脆響。從長安到太原再到幽州的這條路線,是大唐的一條國道主干道,道路很寬,沿途都是密集的城鎮鄉村,每隔二十里就有一座驛站。

過蒲津橋的時候,秦瑯看著黃河兩岸拉起鐵索的一頭頭大鐵牛,很是驚嘆。為了保證這座貫通關中、河東要道的蒲津橋安全,朝廷在這里兩岸各立鐵牛四頭,前后鐵柱三十六,兩岸還各有鐵山四座。

此前,在號為盛世的開皇年間,這重要的河津上也只是浮舟相連,以竹索相連。這樣的浮橋并不穩定,甚至在冰棱期還得拆除,通道中斷。

貞觀初,秦瑯任轉運使司平章國計時,同意推動了這個項目,把竹索浮橋,改成了鐵索懸橋,成為永久固定橋梁。

為保證橋梁的安全,調集了許多鐵料,征召了許多工具,澆鑄鐵山、鐵牛、鐵柱為地錨,八頭大鐵牛,對拽八條大鐵索,鐵索橋上再鋪上木板,可以直接通車馬。

貞觀三年,蒲津大橋落成,八牛鎖蒲津,一橋連三城,黃河鐵牛成為此地一景,更加讓關中河東這兩地暢通無限。

從關中到河北,尤其是去幽燕一帶,基本上都是走蒲津大橋了。

幾年了,巨大的鐵牛依然紋絲不動的立在兩岸,更為難得的是居然渾身光溜溜的锃光發亮,一點繡跡也沒。

秦瑯詢問緣原。

“秦相有所不知,自鐵牛鑄成,蒲津橋通,從此東西暢通,方便了無數百姓商旅,甚至連帶著這里水患都減少了,百姓都稱為牛為神牛呢,說這些牛是河伯派來鎮水的大將。這四時八節啊,百姓都會趕來拜河伯祭黃河,也給神牛上供。”

“甚至百姓若有災病,來拜一拜,摸一摸,都能治病去災,十分靈驗。”

按這當地官員所說,這八頭大牛簡直無所不能,鎮水患,驅瘟疫,還能治病驅邪,所以不管是附近的還是路過的,都會拜一拜,摸一摸。

秦瑯看著那大鐵牛屁股下明顯摸的更亮一點的牛卵,“難不成這鐵牛還有送子的神通?”

“有,而且很靈驗呢,比以前的送子觀音菩薩還厲害!”

這就是扯淡了,鐵牛是秦瑯鑄的,他會不知道,這鐵牛別看不起眼,可其冶煉鑄造的工藝卻是極其先進的,僅其重量,每頭就重達六萬八千斤,這個重量再配上三十六鐵柱、八鐵山,就能保證能拉起八條大鐵鏈,穩如磐石。

當然,當初選用鐵牛而不是鐵虎鐵熊啥的,也確實有點講究,易經上說牛象坤,坤為土,土勝水,確實有用鐵牛鎮水這樣的美好希望。

但說其它的種種神通,就是扯淡了。

甚至這幾年蒲津這里風調雨患,尤其是黃河水患不再,其實跟鐵牛沒啥關系,而是這幾年朝廷拔了許多錢興修了防洪工程,治理黃河,擁有了更強的抗洪能力,自然就不容易受災了。

當初修鐵橋的時候,甚至抬高加固河堤,壘成了石堤,上下百里的河堤也都整修了一遍。

黃河天塹變成了通衢大道,也將兩岸的同州城和蒲州城經濟大為促走,尤其是蒲州城,因為這座鐵橋的修成,僅三年時間,現在蒲州城已經成為大唐最大的冶鐵中心和鐵制品中心。

其經濟規模,更是在長安洛陽揚州益州四大中心外,與廣州、鄭州、陜州、汴州、懷州、懷州、絳州、登州,并稱九大雄池,僅論經濟實力,甚至已經排到了并州、幽州、涼州、荊州、蘭州等之上了,連江南的杭州、潤州都比不上,可知道蒲州的了得。

依靠著位于兩京中間,并溝通太原幽州這樣的地利,再加上蒲州還有著整個中原最大的鹽池解池,以這寶貴的鹽業資源,使的這里成為供應關中、河東、河南諸地食鹽的中心。

朝廷實行鹽專賣之后,鹽價大增,可不但沒對蒲州的鹽業和經濟打擊,反而更加繁榮了蒲州的鹽池鹽業。

蒲州又還有優良肥沃的耕地,是兩京谷倉,除了解鹽,冶鐵兩大頂級經濟外,薄州還有造紙、釀酒也是名滿天下。

蒲州的士族也很強大,裴薛柳三姓,那是關隴六大姓,三相張氏和呂氏,也都是名門。

當初秦瑯力主要花大價錢造蒲津鐵橋,也正是看中了蒲州的重要性,軍事地理上,工商經濟上,居于兩京之間的蒲津,地理位置太得天獨厚了,這樣的位置,想不發展起來都難。

而因為蒲州地理的重要性,朝廷武德以來派到蒲州的官員,也都是精挑細選,都是比較能干的官吏,甚至李建成、李世民都曾經親自出鎮管理過蒲州。

裴薛柳三大河東名門,對于蒲州的經營更是不遺余力。

秦瑯過了鐵橋,在蒲州城逗留了幾日,跟著裴薛柳張呂等名門應酬了幾番,還住進了裴矩家族的莊園。

裴氏折了裴寂,死了裴矩,這幾年沉寂了許多,但也僅是在長安。到了蒲州,才會發現,這里最大的勢力依然是裴家。

蒲州的方方面面,到處都是裴家的影子,就連柳薛兩家,都遠不如裴家的影響力。

裴家現任當家人是裴矩的兒子裴宣機,如今在京城秘書省任個閑職,品級不低,實權沒有,蒲州這邊由裴宣機的一位族叔打理,這人做事倒是滴水不漏,把秦瑯招待的很是滿意。

呆了幾天,仔細的考察了下薄州的產業,他發現這里的幾大產業,鹽、鐵、紙、酒,基本上被幾大家族把持了,而且后面還有長安的貴族豪門,比如長孫無忌就在鹽鐵里面都占了不少份子。

宰相高士廉家在酒里有不少份子,房玄齡在紙里有產業,甚至李淵的那些女婿駙馬們,居然在這邊都有份子。

看著蒲州城新建起的一座城樓,居然全是用煉鐵的廢棄坩鍋壘成的,那真是相當氣派,真正的銅墻鐵壁,展示著他們冶鐵中心的霸氣。

舜帝曾經立都之地,東西二百五十里,南北一百七十里,還沒有秦瑯的封地武安州大,可人家卻是塊山河環繞的盆地平原,有黃河之險,有中條山之屏,還有解池之鹽利,平原的沃土,還居于兩都中心,處于關中、中原、河東三大版塊的居中點,這是秦瑯那封地永遠趕不上的。

其戶口從武德初年的一萬九千六百多戶,到貞觀五年已經達到七萬九千多戶,現在貞觀六年估計破八萬了。而做為一座經濟雄城,蒲州還有大量非本地戶籍的工匠、商人,流口人口數量巨大,實際人口已破十萬戶,當之無愧的雄城。

中唐后,蒲州曾兩立為中都,也不是沒原因的。

可就是這么猛的一座雄城,他平康坊秦家居然在這邊沒什么產業,這么多賺錢的買賣,根本就插不上手。

這不得不說,還是讓人不免有幾分唏噓的。

連馬周都在老丈人蒲州刺史杜楚客的幫助下,已經于這邊的鹽鐵酒紙幾大產業,都開始進入了,他秦家卻連門邊都沒摸到,這太打擊人了。

蒲州人很排外啊!

貞觀俗人 第754章 鐵牛

上一章  |  貞觀俗人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