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紹宋

第二章 恨別鳥驚心

更新時間:2020-04-19  作者:榴彈怕水
紹宋 第二章 恨別鳥驚心
晚春時節,東京城在地震。

不過坦誠說,趙玖很難跟這些人一樣感同身受,尤其是河北那樁子事。

你從個人感情上來說吧,很多人趙玖見都沒見過,你讓他如何如何也有點強人所難,你要是從公理心上來講,大約是有點同情的,但后來上過戰場,從亳州到兩淮再到南陽再到東京,一路上見到家破人亡的事情也太多了,那點同情心早就被更慘的時局給消磨的差不多了……

所以這就引申出了一個問題,你穿越成了趙宋皇帝,你就立即把自己擺到皇帝位子上了嗎?把上億的人口當成你的私人戰略游戲玩具?

又或者思想覺悟高端一點,你覺得這個國家是趙宋皇室的附屬品,還是說趙宋皇室是這個國家的附屬品?

對于趙玖而言,這個答案不問自明,對于大多數文武臣僚而言,這個答案似乎也不問自明。

唯獨這個問題根本沒法溝通,所以這就很煩。

回到跟前,東京城上下這一日全城震動,如喪考妣,有流言說,邢皇后和幾位公主根本不是之前時候死的,而是今年金人敗退回去,死了家人的金將為了泄憤殺掉的,后來被撻懶、兀術、粘罕什么的發現,發現只剩倆孩子了,也覺得掉份子,所以編造了一個說法,并將倆孩子隨手送了回來。

這是很有可能的,但也沒什么意義,尤其是對趙玖,他反倒不能理解為何泄恨的不能順手殺了趙佶父子,反而要殺無辜的女人,以至于繼續留著那倆人隔空惡心他?

相對而言,揚州那檔子事,說實話,東京城上下反而只是感慨李綱倒霉,所謂震動也只是停留在官場層面上……而這個原因倒很簡單,因為這年頭幼兒死亡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趙宋皇室也躲不掉,甚至本身就有死嬰兒的傳統。

不過,在趙玖這里就又反過來了……真要說兩件事情里面他更在意哪一件,反而是南邊這一件。

原因有二:

首先,從公的一面來講,正如趙官家那天聽到消息后的反應一般,他是真為此事動搖了朝中格局,動搖了他一直苦心維持的朝堂穩定感到憤怒!

須知道,他一直在避免內耗、避免黨爭,然后盡量維持朝堂總體格局的穩定,因為他知道自己真正治國是無能的,而在他無法真切處置各種國家庶務的時候,是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文官體系來替他管理國家的……但誰能想會出這種意外?

而宗澤已死,李綱一旦再去位,就意味著朝堂要從最高端開始自上而下進行新一輪的大規模人事洗牌……可哪有那個時間浪費在人事建設上?

其次,從私的角度來說,作為一開始穿越過來后就接觸到的枕邊人,真要說趙玖會對哪些高高在上的趙宋皇室人物有些感情的話,那必然是他一直覺得有些對不起的潘賢妃……

這種感情加上某些沒什么可遮掩的、不管是好是壞的雄性本能,就導致潘妃母子一直是壓在他心里的一塊石頭。

現在石頭松開了,下面心口上說不上傷口卻也脆弱的一面反而無可遮掩。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要做出安排和應對的。

“吳夫人年紀不大,也沒有養孩子的經驗,神佑、佛佑……”冷冷清清的崇政殿上,面對著數十名眼下在東京的重臣,趙官家話說到一半卻稍微卡了一下。“倆孩子才四五歲,先送到吳氏族中,尋年長婦人好生照看,撫養……該如何就如何。”

獨自肅立的御階之下的百官之首呂好問即刻拱手應聲,這件事雖然引起全城震動,也確實讓所有人心里起波瀾,但從表面上來看,真要處置下來,也就是這一句話而已。

唯獨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趙官家回到東京舊都,朝廷百官哪怕為了一個大義名分也不能說一個走字,但此地畢竟毗鄰前線,天晴的時候隔著黃河便能望見金人旗幟,再加上河南生產破壞嚴重,所以此城卻也不可能朝著舊日規模恢復。

實際上,所謂達官貴人、富商財主中的頂級人物,卻只有一個昔日的珍珠吳家舉族遷移了回來……倒正是吳夫人的娘家。

其余的,便是邢皇后的娘家邢氏,還有潘賢妃的娘家潘氏,現在都舉族隨太后在東南揚州。

甚至,趙宋宗室的大部分人物,包括趙宋宗正趙士,與一位地位最顯赫的、八十多歲的老帝姬或者說老公主了,眼下都在東南盤桓。

而朝中說起東京城內的外戚宗室之流,一般就是指吳氏與趙士的親家汪氏了。汪氏還好,到底是拐著彎的,吳氏就有些被大家刻意避諱,也就是萬俟卨、楊沂中這種御前心腹才會與之刻意親近。

所以……

“吳氏當然妥當……”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自從這兩個消息同日傳來之后,御前氣氛就變得和諧了許多,首相呂好問此時緩緩頷首,周圍人連個表態的表情都沒有的。

但是,這句話說完以后,冷冷清清的崇政殿還是不免繼續冷清了下去……因為即便是隔了一日才重開朝議,但所有人都還是對接下來要議論的幾件事情有些措手不及。

“揚州那邊的事情與李公相無關……”趙玖自己也停了片刻方才正式表態。“小兒驚厥,固然可惜,但也是尋常事,不值得為此動搖大局。”

“臣不以為然。”

反對聲赫然來自于已經不知多久沒表態反對過他人的呂好問,而這讓坐在御座上的趙玖幾乎無奈。

“不錯。”許景衡也嚴肅出列相對。“官家,這件事情不在于官家是否大度,愿不愿意放過李公相;也不在于事情本身跟李公相有多少牽扯……李公相為超階的平章相公,軍政統攬于揚州,把控東南,說白了,乃是官家將東南之地、東南之人,還有太后、賢妃、皇嗣一并托付給了他……如此前提,莫說皇嗣薨去跟兵變有關,兵變又是他惹出來的,便是與他無關,他也要為之負責的!”

“官家。”汪伯彥也上前一步,正色跟上。“皇嗣雖無太子之位,卻有太子之實,于李公相而言,是半主名分的……若不處置李公相,反而是要將他置于逆臣之所在。實際上,官家不妨想一想,一個皇嗣平白在官家身外沒了,總得有人要為之負責的,不處置李公相,難道要處置太后或者潘賢妃?”

“官家。”呂頤浩此時無奈站了出來。“臣素以為李綱粗暴無能,而且素來與之不和,但臣曾為東南守臣,對揚州事卻也知曉一二……昔日東京淪陷,官家將太后、賢妃、皇嗣,乃至于宗室盡數安頓于揚州與東南,達官貴人聞風而動,彼處聚集富戶豪門貴人無數,又多攜金銀寶物……故此,一朝聞得兵禍,繼而失控,也是道理上的事情,所以這次揚州驚亂,著實怪不到李公相頭上。”

四個相公依次表完態,上下完全無聲……之前唯一攻訐李綱的如今成了唯一保護李綱的,之前想維護朝堂穩定的,如今卻全都表態要治罪李綱……這就是政治,合情合理的政治。

“那就罷了吧。”趙玖實在是無奈。“罷相去職,不用一路顛簸來東京了,也不用什么提舉什么宮,且尋個他老家周邊的偏狹州軍,請李相公稍作安頓,也好署理民生,發揮余熱。”

四相一起松了一口氣,卻又不敢怠慢,周圍那些尚書御史、學士舍人什么的,也都安靜如初,因為誰都知道,今日的麻煩事多了去了。

“李綱既去,敢問官家,東南守臣誰可代之?還是說待岳飛平叛之后,便不再設東南使相?只加尋常轉運使、安撫使、經略使?”呂好問倒也沒敢耽擱,因為這事拖不得。

“朕以為還是得設使相專司東南。”趙玖干脆表態。“不可輕易裁撤。”

“請官家明示。”呂好問也嚴肅起來。

“因為東京位于前線,下次金人再來,集合大軍至此,則未必可保。”趙玖坦誠以對。“而若不保,還是要撤往南陽,彼時巴蜀、荊襄、東南三地天然分野,若無使相大臣常駐,未免會出大亂子。同樣的道理,太后和宗室在揚州,也不好輕易召回東京。”

“如此說來,官家是不準備跟金人議和了?”呂好問忽然轉到了另外一個話題。“官家,此番議和是金人首倡,并隨兩位公主專派使節,非我等提起,并不違淮上之論……東京城內,皆有期盼。”

“朕當然知道這次是金人主動來議和,并沒有違背淮上言語。”趙官聞得此言不由冷笑起來。“而且人家還送回了兩個公主,朕也不好攆人……但若要議和,朕也有期盼,卻是要金人先歸還太原、陜北,交出折可適、劉豫,以作誠意,再做具體議論!”

這就是強行耍流氓了,于是下方終于嗡嗡一片,而這次也終于有宰執以下的大臣主動出列了。

“官家!”劉子羽揚聲相對。“早春一勝,并未改宋金大局,如今還是金人強大宋弱,而攻守之勢也未有動搖,連官家自己都說,下次金人還是要來的,而東京下次未必得保……既如此,何妨暫緩一二,與之議論拖延一番?若能拖個一年兩載、兩年三載,聚二十萬精兵、成十萬甲士、攢三年糧秣、懸百萬金銀,出太原仗山地與金軍決戰,何愁大局不定?”

“還有誰以為可議和的?”趙玖微微蹙眉。

“臣以為可以。”翰林學士李若樸也肅然出列。

“臣也以為可行。”殿中侍御史李光深吸了一口氣,繼而鼓起勇氣出列。

“臣附議。”中書舍人范宗尹跟上。

“臣……以為可以。”忽然間,許景衡居然也跟著出列了。“官家,現在這個時候議和對我們是有好處的,而臣等……”

“朕知道!”見到連宰執都出面了,趙玖情知不能再忍,卻是即刻出言打斷了對方。“朕知道你們都是公心,朕知道劉參軍父親在靖康中殉國,他弟弟一家死的只剩一人;朕也知道李若樸是李若水親弟,他兄長是靖康殉國諸臣中最激烈最忠心之人;朕還知道,你許相公當日在朝堂最艱難之時,一直維護李伯紀、宗忠武,內心堅定忠枕無二;朕更知道,李光李御史是李公相至交,他在此時出列表態,一個不好便要萬劫不復……朕知道你們一個個都是真的奮不顧身,都是真的為國家著想,不是想投降,不是想屈膝……但朕就是不愿議和!若要議和,先行廢立之事,再來說此事!”

此言既罷,殿中鴉雀無聲,上下皆有憤憤之態……

“官家言重了。”停了片刻,倒是汪伯彥拱手出言。“其實陳尚書(陳規)有言在先,只要物資人力跟上,東京城完全可以按照南陽的法度來守,而若如此,屆時金軍再來,其實未必能得便宜……”

“說的好。”趙玖隨口答道。

“其實依臣來看,金人此番議和,說不得是之前一仗被打怕了,心虛了,內亂了……這時候如何能與他議,反而該籌備北伐才對!”呂頤浩也出言表態。

而趙玖此時卻不由皺了下眉頭。

“官家!”等兩位宰執說完,等了一陣子的許景衡長呼了一口氣,卻是理都不理兩個樞相,而是直接對趙玖嚴肅以對,繼續了剛才的話題。“官家昔日在南陽,與宰執有言,不許擅自以免冠相對,那敢問官家,你生氣了,便可以以廢立相對嗎?”

趙玖微微一怔,繼而尷尬一時,卻是趕緊點頭:“是朕錯了,不該與諸位置氣,但戰和之事朕意已決。”

“那還是得請官家給個說法與道理……”許景衡沉聲再對。

“說法多的是。”趙玖見對方窮追不舍,便又有些來氣,便指向了下方一人。“御史中丞,你來說為何不能議和?”

“君父為人所執,千萬生民淪為胡虜牛羊,此不共戴天之仇,哪里能議和?”胡寅早就忍不住了,只是剛剛氣氛不對,不好開口罷了,此時聞言,當即拂袖而對出列眾人。“春秋大義,諸位都忘了嗎?”

“就是因為足下動輒春秋大義,所以有識之人輕易不敢開口,只能我等天下人盡皆知與金人有血海私仇的幾個人在此言語……”見是胡寅,劉子羽當即怒斥。“若依你胡明仲的春秋大義,官家建炎元年便去北伐,國家早就亡了!我們是說不抗金,不打仗嗎?只是想求個穩妥與必勝!”

胡寅剛要與之辯論。

卻不料,就在這時,一旁李若樸忽然憤憤插嘴:“昔日靖康中,我等舉族與金人生死而對之時,卻不知道春秋大義的胡中丞彼時在做什么?躲在太學中坐視君父出城去死嗎?送了兩個君父不成,今日還要用春秋大義親自來送第三個?”

胡寅羞憤入頭,血氣難掩,卻又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辯論。

“夠了!”這時候,御座上的趙玖終于冷靜了下來,卻是面無表情,及時喝止了這場無端爭執。“彼時誰知道金人會如此殘暴?而就是因為曉得了金人殘暴狡猾且無信,太學中張浚、趙鼎、胡寅等人才起了主戰之念……不要無端顛倒因果、時間,做人身攻擊。”

胡寅、李若樸、劉子羽三人面面相對,也都覺得無趣,卻是一起拂袖不語。

而言至此處,御座中的趙玖復又嚴肅看向了許景衡:“許卿,昔日朕讓你轉贈張愨張相公《赤壁賦》一事還記得嗎?”

“臣記得。”許景衡拱手以對。

“朕在后面題的詞呢?”

“記得,是王舒王的《游褒禪山記》……”

“哪些字?”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許景衡咬牙復述道。“臣銘記在心。”

“朕也銘記在心。”趙玖緩緩言道。“朕知道你們議和不是真的議和,更不是要屈膝投降,而是主戰之中,存了保守穩妥之念……”

許景衡欲言又止。

“許相公。”趙玖冷冷相對。“朕知道你想說什么,朕也沒忘……當日南陽城外,朕與你雖無明言,但其實有君子之約,大敵當前,咱們都不該挑起新舊黨爭,更不該說什么祖宗家法對不對的事情……所以今日事,咱們照理不該從此處議論!可實際上,你們之所以想要議和,根子上卻還是保守士風心態,今日挑事的不是朕!”

“官家若如此說,臣也無話可說了。”許景衡長嘆一聲。“臣不免冠,不撂挑子,愿求東南為使相……”

“不許。”趙玖幽幽嘆道。“河南千瘡百孔,少不了你。”

許景衡終于無奈:“但官家總不能不讓臣說話,臣乃是都省相公!”

“朕許你說話,只是這件事情的問題便在說話本身上。”趙玖也顯得無奈起來。“今日若許議和,明日妥當了,想要再戰,你信不信也有人會出來,說什么為民生計,不該戰的?不管金人是真心還是假意,是試探還是哄騙,這股氣都不能泄!而朕的意思,就在那《褒禪山記》的幾句話里……朕以為,這個時候,既然老早定下大略,要與金人戰到底,那爭論本身便不值得再起。不是這樣那樣對不對的問題,而是國戰之中,一開始就不該有爭論的問題!”

“臣等明白了。”就在許景衡一時沉默之時,呂好問忽然拱手相對。“正如昔日新舊黨爭,不是說新舊如何,而是說黨爭二字自傷根本……而今日,不說戰和,也不說穩妥激進,只是爭起來,便要內耗,剛剛胡中丞與李學士、劉參軍便是明證……所以一開始便不該擅自動搖原定之策!”

呂好問既出此言,許景衡以下,幾名主張暫且議和喘口氣的,外加胡寅以下幾名有憤憤色的主戰派,自是各自斂容。

而呂好問也繼續拱手相對不停:“不過官家,今日既然說到此事,還請官家再當眾給個明確答復……宋金之間到底要如何才能有個結果?”

“金國覆滅。”趙玖干脆做答。“還要犁其庭掃其穴,除此不論。”

“臣等明白了。”呂好問帶頭拱手行禮。

“臣等明白了!”汪伯彥趕緊跟上。

“臣等明白了。”呂頤浩詫異的從呂好問身上收回目光,也趕緊拱手。

“臣明白了,國家艱難,正該相忍為國,團結一致,確實不該有無端內耗。”許景衡嘆了口氣,也終于拱手相對。

而其余以下,或是匆匆跟上,或是不情不愿也都紛紛在趙官家的余威和首相的和泥之力下一起表態……此事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不過也就是暫時,因為趙玖早已經看明白了……這不是人的品性問題,也不是記不記得之前話語的問題,而是大宋朝幾百年祖宗家法制度,將士大夫和官僚集團養出了一種天然趨于保守的風氣。

這種保守風氣,古往今來都不會少,也真不好說說人家是對是錯,但在大宋這里明顯格外突出,而且格外強力。

今日稍微保住了河南地,就有人想議和,將來隨著戰爭繼續下去,金人必然是更消耗不住的那個,開出的條件也會越來越務實和優渥,然后必然還會有人帶著同樣‘我是為國家好’的心態嘗試推翻‘不合時宜’的既定國策。

不過,趙玖也絕不會松口的……不是他多么堅定和多么高瞻遠矚,而是他知道結果!

一旦這口氣泄下來,真正的投降派就會趁機從口子里鉆進來,到時候原本主戰的會變成主守,主守的會變成主和,主和的也會變成主降,最后就是秦檜那種人粉墨登場了。

所以說,趙官家外對數十萬金軍,內對上下五千年都出名的大宋士大夫和大宋軍將,絕對是任重道遠。

“既然金使來事已經議論妥當,可見垂危之下,東南猶然該有使相大臣坐鎮……”呂好問繼續主持了之前的朝議。“官家,此任雖是外任,卻依然是宰執一般的名位,還應該額外加節度使制約軍事,拱衛太后,本該官家欽定,卻不知官家到底欲使誰去?還是說提拔一位妥當重臣?”

“朕已經有了一個妥善人選。”

趙玖嘆了口氣,忽然起身走下御座,來到御階之下,目光從身前四位宰執身上掃過,最后落到其中一人身上,卻是不待對方出言,直接當眾拱手作揖,一揖到底。“呂相公,你最知東南局面,更有一番雷厲風行,朕今日就將東南之地、東南之人,還有揚州太后、東南宗室,全都托付給你了……還望你念在咱們君臣之義上,到了東南后妥善為之,做朕的倚靠。”

呂好問以下,百官齊齊怔住,而當事人呂頤浩更是半晌不語,許久之后方才心情復雜,躬身還禮,口稱‘萬死’!

紹宋 第二章 恨別鳥驚心

上一章  |  紹宋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