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閣老 第九十七章 蕪湖
馬一龍已經被趙昊徹底撩撥起來,當天晚上就讓人收拾行李,準備去昆山大展宏圖了。
不著急不行啊,再晚幾天就耽誤育苗了。那可是一下耽誤幾十萬畝啊,要是因此少收了一季,那罪過可就大了去了。
聽說孟河先生要走,溧陽父老全都震動了,紛紛登門挽留。書院外聚集的鄉親百姓足足兩三千,還有人不斷從四面八方涌來。
馬一龍只好出面安撫鄉親,告訴他們自己是去昆山,向趙公子學習先進的農業科學,可以更好的造福家鄉。
老百姓都聽傻了,在他們眼里,孟河先生就是神農般的人物,他還需要學習什么農業技術?
馬一龍為了脫身,把趙昊拎出來一頓胡吹亂捧,說他可以種出畝產幾千斤的糧食!
趙昊無奈,趕緊亮出了自己的玉米棒子。還有那些黃瓜、茄子、苦瓜、絲瓜,終于鎮住了沒見過世面的老百姓。
他又保證會定期派農技員來推廣技術,讓大家都能享受到最新的農業技術,老百姓這才肯依依不舍的放人。
此舉帶來的副作用是,趙昊的行蹤暴露了。
等他乘小船回到縣城碼頭,準備上科學號走人時,便見熟悉的一幕又上演了。
溧陽知縣石青山,率領縣里幾位士紳,早已恭候多時了。無論如何都要請趙公子賞光吃頓飯。
趙公子有心整合江南,自然不能拒人千里之外,只好客隨主便,跟他們去了高靜園。
席間,石知縣果不其然,試探著詢問,江南集團是否還有余力,可以為溧陽的生絲和絲綢兜底?
石青山表示,作為感謝,他一定會為江南集團在溧陽大開方便之門,提供一切便利。
可惜石知縣自己也沒什么底氣。溧陽太小,既不沿江也不臨湖,距離金陵和蘇州都太遠,實在沒什么用處。
那是他這樣以為。
溧陽在蕪申運河與丹金溧漕河的交界處,這兩條運河與另外幾條縱橫的水系,共同構筑起趙公子心中聯通江南的運輸網。這就注定了溧陽將在未來的江南格局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
所有趙昊一番作態之后,還是勉為其難的應下了。
當然,竹杠……哦不,細則還是得江妹妹來談,趙公子可不擅長這個。
在溧陽又耽擱了一天,趙昊當晚只好住在高靜園中。不過這園子還是挺美的,也算旅途中小小的調劑一下。
翌日科學號揚帆出城,趕赴此行第四站蕪湖。
科學號沿著中江駛離溧陽,又進了高淳縣境內。這里距離南京已經不太遠了,后世高淳也成了南京的一個區。其境內山巒疊嶂、湖泊縱橫、水明山秀、四季常青,又是一處魚米之鄉。
運河橫穿高淳縣境時,趙昊壓根就沒打算下船,誰知那高淳知縣也不知從哪里得來的消息,居然乘船在河上攔路。
趙公子只好又耐著性子應酬一番,也跟高淳縣達成了同樣的協議。
謝絕了對方上岸一游的盛情邀請,他趕緊繼續趕路。
還好,出了高淳縣,便進了蕪湖縣境。
作為趙昊的江南規劃中,重要性排前三的西陲重鎮……當然這個西陲,指的是江南西陲。大夏
蕪湖素有吳頭楚尾之稱,從地理和文化上都算是江南地區的邊界了。
經過深思熟慮和反復的討論,趙昊已經對內宣布,江南集團不會無限度的擴展邊界。
趙昊為江南集團劃定的經營區域,大約南起杭州,北至揚州,東臨上海,西到蕪湖。
這一區域包括了大明最精華的,蘇松常鎮杭嘉湖、以及應天、太平、揚州共十府。
這十府之地的面積加起來,只有五萬平方公里,才是浙江省的一半。但人口超過兩千萬,賦稅更是占全國的一半以上!
毫無疑問,這就是大明乃至全世界最精華的區域所在。
而且這里幾十年內都不會有戰亂干擾;遠離北京政治中心,也沒有藩王封地,環境十分寬松;士大夫大都不恥于言利,商業氛圍十分濃厚;老百姓大都養蠶織布,手工業也十分發達。
如果大明有一個地方,能實現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躍遷,完成商業革命,那一定是這里無疑!
比起帶領整個大明一起進行商業革命,顯然只帶領這五萬平方公平的彈丸之地實現突破,是更現實,更具操作性,自然也更容易的目標。
好吧,這也很難。這年代除大明外的幾大帝國,也基本就兩千萬左右的人口。佛郎機、英格蘭更是只有幾百萬人。
要帶領兩千萬人走入新時代,怎么也不能說容易。
但相對容易些總沒錯……
他覺得自己這輩子能把這一件事辦成,就已經牛伯夷上天了。
趙昊為什么把蕪湖看的這么重。
首先,它的先天條件太好。
蕪湖位于長江黃金水道,南有青弋江、水陽江、清水河在此匯集入長江,北有裕溪河連接巢湖。是湖廣與江南、皖南與江淮的交匯之地,天然就是勾連南北、交通東西的水上交通樞紐。
這讓它成為天下四大米市之首。青弋江沿岸檣桅如林,商戶密布,天下販往江南、皖南、江淮的大米,大都由此發運。
除了糧貿中心外,蕪湖還是大明的煉鋼中心。素有‘鐵到蕪湖自成鋼’之說。
大明鼎鼎有名的‘蘇鋼’,其實并不產自蘇州,而是蕪湖所產。
更準確的說,蕪鋼工藝本始于蘇州。但從幾十年前,由于蘇州缺乏煉鋼所需的鐵、煤等原料,以及雇工成本上升等原因,大批冶鐵業主和工匠從蘇州移至蕪湖。
因為蕪湖緊鄰繁昌、當涂的鐵礦,銅陵、貴池的煤礦,且這些礦產都在長江沿岸、一字排開,運輸成本極低。在無可比擬的優勢,蕪湖遂成為蘇鋼的實際產地。
并且,這里還是大明的漿染中心,素有‘織造尚蘇松、漿染尚蕪湖’之說。
蕪湖的漿染業獨步全國,漿染技術和染料生產技術都很先進,所染布帛、絲綢,質量高,顏色鮮、種類多,不易掉色。尤其一些較為特殊的染色,如‘銅綠’、‘銀朱’,只有他們能染出來。
甚至蘇州所產的絲綢、松江所產的棉布,很多都會通過蕪申運河送到蕪湖來,經這里的染坊上色,再販賣全國,遠銷海外。
這兩大支柱產業,共同構筑起蕪湖大明五大手工業中心之一的地位。
如此蕪湖,趙公子怎能不愛?
ps.第二更。
小閣老 第九十七章 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