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洶涌 第十三章 勒索朝鮮2
朝鮮雖然十分厭惡滿清,但是貿易從努爾哈赤時代一直到甲午戰爭的三百多年時間里從來沒有停止過。其實,只要有錢賺,就有人拼命,這是很自然的事。長城都擋不住商人貿易的腳步,何況是區區鴨綠江。
兩個彼此厭惡的人也會因為“錢”走到一起,更不要提追求力量膨脹的國家了。后世的俄羅斯和土耳其彼此厭惡,但是他們之間的貿易從沒停止。就算是后世冷戰的大背景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蘇聯最強大的時候,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和蘇聯的貿易,甚至還有許多美國公司繞過重重阻礙和蘇聯貿易。如此一來,標榜自己為“小中華”的朝鮮和“蠻夷”滿清保持著長期的“不正當”關系就不難理解了。
濟州島正好在朝鮮半島南端,跟朝鮮全羅道隔海相望。此時萬歷援朝戰爭,也就是壬辰倭亂,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傾向于閉關自守的德川幕府建立也已經五十七八年了。在朝鮮李朝看來,日本的入侵已經永遠成為了過去,于是就把龜船全都拆解了。可以說十七世紀的朝鮮海防形同虛設。近代日本侵略朝鮮,朝鮮企圖再造龜船卻已經不可能。此時不論是滿清還是朝鮮相對于二百年前都退化了。
所以,占據濟州島的明軍如果有強大的海軍,不僅可以防止朝鮮軍登陸濟州島,而且可以對西方與朝鮮的貿易可以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當然,完全斷絕是不可能的,但是讓其萎縮完全可以做到。
濟州島往西隔著東海與山東半島相望,如果在山東半島有一兩個據點,則完全有可能封鎖黃海、渤海進出東海的通道,如此一來,滿清得不到西方白銀輸入,沒有了貨幣增量,滿清依靠貨幣存量怕是蹦跶不了多久。
這些李存真的師兄跟他說過不只一次。當然,不是說滿清的時候說的,而是說朝鮮的時候說的。師兄一直認為,后代中國的防守非常不健全,特別是華北胸膛地區直接暴露在敵人的刺刀之下,原因就是不掌握朝鮮半島。此外,不掌握越南北部、臺灣和澎湖、琉球群島也同樣使東南半壁那柔軟的腹部暴露了出來。
雖然的明朝依靠全國的稅收也沒有打趴下滿清,而滿清依靠北直隸一個省的稅收就平定了天下。但是如果明李政權能夠在占據濟州島發展出強大海軍的情況下封鎖海貿,跟滿清打貿易戰、貨幣戰、科技戰,恐怕滿清在失去江南賦稅,同時白銀外流的情況下堅持不了幾年。當滿清這只老鼠被明李盤軟了之后,只要輕輕一擊,滿清就會轟然倒下,而它也絕不會如同明朝一樣會有“磨盤山戰役”那樣的絕響。
當然,無論如何濟州島扼制滿清海洋貿易的作用不如山東。當然,這需要日后繼位的康熙想要發展海洋貿易,如果他執著于農業,那么濟州島怕是沒有什么作用。
濟州島距離南京的距離其實并不遠,所以,曹海濤和馬進寶的人馬很快抵達濟州島。這里的朝鮮駐軍只有一千多人,而且相當的分散。明軍人馬上岸之后,很快就擊敗了島上的駐軍,占據了濟州島上的兩座縣城。
然后,曹海濤和馬進寶揮軍北上,直接從海上攻打朝鮮京畿道。明軍勢如破竹,在仁川登陸,朝鮮軍猝不及防,被明軍打死六百多人,俘虜兩千多人。接著,明軍直逼漢城。
朝鮮李朝嚇壞了,一開始以為是日本打過來了。但是后來聽被放回來的俘虜說打起來的是“明”字大旗。朝鮮國王更是嚇得不輕。
俘虜坦言,三千朝鮮軍對陣一千明軍,短短兩刻鐘朝鮮軍就被擊敗。明軍鎧甲鮮明,陽光一照,熠熠生輝,如同天神下降。明軍火器犀利,兵強甲堅,勢不可擋。先以火炮轟擊,然后再以火銃打擊,朝鮮軍陣士氣全無,八百多明軍長矛兵一沖,朝鮮軍就此垮了。此一戰,朝鮮軍雖然拼死作戰,可怕是沒有傷及明軍分毫。
此時朝鮮朝政為西人黨把持,眾臣全都勸說李棩和談為上。
大臣紛紛說:“這是我父母之邦興師問罪來了。”
右議政鄭維城說道:“我朝鮮自從丁卯和丙子胡亂之后與滿清結為兄弟之邦,雖然我國心系大明,可是畢竟也曾為虎作倀。糧草、馬匹、金銀、藥材,只要滿清有所求無不營運,甚至源源不斷地供應,名為兄弟之邦,實則已成滿清米糧之所。建奴攝政王多爾袞和他的兄弟還多次到我朝鮮選秀女,把我國當賤婢奴才一樣呼來喝去,我何曾有過反抗?
我聽人說,究德需得聽其言、觀其行。我國雖然喊著‘反清復明’,可何曾對滿清有過一絲忤逆?如今大明復興,重新占據南京,豈能就此放過我國?我國忘恩負義,大明興師問罪也是合情合理。”
朝鮮大儒左議政宋時烈說道:“大明乃是我父母之邦,我待之如父母,虔心侍奉三百年,情義深長。況且神宗皇帝對我有再造之恩。滿清胡虜入關,正是因為大明幫我時傾其所有,以至于自身空虛,使胡虜有機可乘。如今我與大明竟然兵戎相見,以我觀之,大明絕非如滿清胡虜一般企圖亡我。大明此行在伐罪也。罪在我。我當謙恭侍奉,不該有半分怨恨。
我以為,在仁川出兵對抗天兵的將領應當剝奪軍職降為奴隸,以使天兵息怒。
殿下,先王在時常說‘胡人無百年之運’,此乃千年不變之理。滿清胡虜屠戮中原不過一十八年而已,大明便又重新占據南京,此豈非天意?豈非正應了‘胡人無百年之運’的讖語嗎?殿下應當效法康獻大王,此時若不早奉明主,為他邦搶先,我則悔之晚矣!”
此時當政的是李朝的李棩,后世稱之為顯宗。在原本的歷史上朝鮮的李棩字景真是李氏王朝的第十八代大王,從1659到1674年在位。死的時候還很年輕,才四十多歲。他的兒子繼位的時候更年輕,就是著名的肅宗李焞,朝鮮的所謂“一代明君”,在后世的韓劇里面肅宗大王出鏡率很高。
李棩是一個十分平庸的國王,他的父親也就是孝宗李淏親歷了明朝滅亡的整個過程。而作為世子的李棩,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表現得痛心疾首,以便配合自己的父親。
如今情形之下,年僅二十七歲的李棩傻了眼,沒了主意,聽得眾人都說應當和眼前的大明“議和”,當下卻猶豫起來。
南明洶涌 第十三章 勒索朝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