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南明洶涌

教育的一些見解

更新時間:2020-01-17  作者:杜春秋
南明洶涌 教育的一些見解
有人在留言區亂說話,又是魏忠賢又是東林黨,又是老西兒又是海商的,說了很多,其實這些知識任何一個寫明末的寫手都是知道的,已經是非常普及的知識了,顯擺什么啊?

現在在公共章節里面要說的是教育的事情。那個留言的人還說要培養各種各樣的人才云云,這當然是對的,用你說,問題是知道了能做到嗎?特別是在十七世紀?

大家把教育想象得太簡單了,這里就我自己對教育的一點看法。其實這些東西在小說當中有所提及,不詳細。而且留言的人根本就是來搗亂的根本沒看。這里我再補充一些教育的知識,希望讀了的能明白,免得寫小說的人忽悠讀者。

很多穿越者都是說建立一個學校就出現了教育系統,嘴巴一張一閉,人就教育好了,真是把教育想得太簡單了。教育其實特別不容易,因為它涉及人。什么東西一涉及人就復雜了。

第一,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生產力的提高,普及教育在十七世紀根本不可能。

在原始社會其實教育與生產勞動是結合在一起的,教的東西都是跟吃喝拉撒有關,什么神啊,鬼啊,懲罰地獄,獎勵天堂,一概沒有。后來生產力提高了才出現獨立的教育。

比如原始社會一百人干活勉強能讓一百個人吃飽,怎么可能出現閑著沒事干的老師和學生。大家出去打獵采集他在家里不勞動光教課,這怎么可能呢?后來生產力提高了,八十個人干活就能讓一百人吃飽飯了,這么一來就出現了二十個閑人,他們發明文字、宗教,思考人生,于是文化就出現了。這個時候,教育作為獨立形態才出現。這個時候是奴隸社會。原始社會末期的出現貧富分化,富人們后來變成了貴族。貴族出文化就是這個道理。貴族閑著沒事干想來想去就出了文化了。奴隸們整天干活,累得要死,沒空研究文化,也沒空受教育。

后來就進入了所謂的封建社會,中國的封建社會其實是西周時代,到了秦朝以后是帝國時代,咱們勉強按照馬某人說的算封建社會吧,他其實不懂中國,亂嗶嗶。另外一個就是愛因斯坦,也不懂中國,還誹謗歧視中國人,呸,二百五!

反正,封建社會就那么發展,非常非常慢,龜速前進。但是生產力畢竟在一步一步提高,中間雖然有倒退有反復,但是總體上還是在提高的。就這樣到了十七世紀,生產力發展了,首先是德國普及了一年教育,后來改為兩年,再增加為三年,然后就這樣了。

宗教原因后面說,經濟原因也非常簡單,那個時候是使用童工的,他們是勞動力的來源之一,你讓童工不工作光吃,還得接受九年教育,那誰干活,國家怎么發展?國家根本就沒有哪個經濟實力普及九年教育明白嗎?

有人跟我說得普及教育。我這個是小說不錯,但是在十七世紀怎么普及教育?想要普及教育需要等到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初期,那個時候英法兩國首先確立了國民教育制度,教育才真正普及開來。

從辦學校到普及教育大概用了一百五十年的時間。中國就厲害了,大概用了七年。七年走了別的國家一百多年的路。試問一個穿越到十七世紀的人,你能趕上毛嗎,你有新中國的制度基礎嗎?沒有。那你怎么短時間內普及教育?就算能,這條路也要走一百五十年,你早死了。學校教育制度是建立了,但是輟學,學校黃了的事太多了,中國也是到了2008年才基本,是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這叫“兩基”,奮斗了將近四十年啊。我這是小說不假,可這是歷史穿越小說,不能太離譜吧。那些叫我普及教育的人想到了嗎?

第二,教育需要跟社會發展相適應。

我難道不知道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辦什么樣的教育嗎?任何一個經歷過現代教育制度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不是說你要建立就能建立的,必須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比如:前幾年曹德旺去美國創辦玻璃廠,想要一千個工人,結果就招收不到八百人,而且全體五十多歲了。為什么?因為從上個世紀十年代開始,美國就把玻璃、鍋碗瓢盆這些中低端的活全都給中國干,他自己干附加值高的高科技和金融服務業,躺著賺錢。這么一來美國的玻璃廠全都黃攤子了,工人下崗。一個沒有玻璃廠的國家怎么會有造玻璃的工人?難道美國不知道應該培養玻璃工匠嗎?問題是沒有玻璃廠,開個玻璃職業技術學校有什么意義?學生畢業了干什么去呀,喝西北風,還是移民或者勞務輸出來中國玻璃廠干活?有病嗎?所以,曹德旺去了美國后招收的工人都是五十多歲的,那是因為他們二三十年前還是二三十歲的人的時候當過玻璃工人,這么多年過去了,美國沒有玻璃工廠沒有玻璃學校自然會造玻璃的都五十多歲了。

再比如:南美國家巴西是會造飛機的,那是六七十年代。就是今天中國都不太會造飛機,人家四十年前就會造飛機了。可是,西方國家搞垮了巴西的飛機制造業,巴西飛機制造廠被波音和麥道公司兼并了,你看看現在巴西還會造飛機嗎?飛機制造廠解體了,工人們轉行干別的了,就算現在沒老死,熟練度也降低了,就算沒降低,能回來造飛機的造的飛機也是數十年前的飛機,技術落后了。而事實是,巴西人早就不會造飛機了。

所以說,培養各類人才當然是重要的。但是前提條件是現有這些工業門類,然后才有符合工業門類的學校。不是先有學校然后才有工業門類,搞清楚順序。然后工廠和學校相互作用,良性循環這才能大發展。

還說小說里面得培養各類人才,廢話,我不知道嗎?小說里面和滿清戰斗,生死存亡,當然是先發展軍事,辦軍校,這些我在小說里面都寫了,沒看說沒看的,別瞎嗶嗶。跟滿清玩命,命都要保不住了,整什么各類學校?能開個“近代科舉”選拔幾個人才就不錯了。

第三,就算不普及教育,辦給少數人提供的九年義務教育,在十七世紀也是不可能的。

原因非常簡單。十七世紀的時候,你讓一個人上九年學,你教什么?識字的話有個一年半載也就差不多了,再笨的搞個三年也就是了。九年?剩下的六年時間學什么?有人會說,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主角是穿越者自然都會。那么我的問題來了:我的主角是文科生不會怎么辦?這算了,如果主角是理科生,物理學博士,你們他有知識就能教好學生嗎?你得有教材吧,誰編寫?

你當然可以讓主角編寫教材,你是寫小說的,當然說寫出來就寫出來了。但是現在,就現在我讓你編寫一個小學的數學教材,初中的物理學和化學教材你能編寫嗎?不能!你沒那水平。別不服。

知識是有體系的,教材的編寫要求系統性和完整性,而且要按照知識的邏輯結構和學生心理發展規律進行編寫,這叫做他媽的“循序漸進”,“教育心理學化”,聽說過吧,這些你會嗎?主角會嗎?你當然可以說會。行!還有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航海學、天文學,代數學、幾何學,這些全會啊?說實話,編寫教材那么容啊?那是多少人,多少個日日夜夜才編寫出來的好嗎?穿越了之后點出來的“黑科技”都是體系化的,系統性的,絕對不是一門物理一門化學就搞定的,必須全方位上得去才能有啊。

現在你們編寫教材都是拿著“人民教育出版社”或者“科學教育出版社”的教材Copy,問題是穿越到十七世紀,你Copy誰啊?你就是第一個編寫的,你會嗎?

行!這個你會!那我問你,師資呢?哦,主角培養人,先帶出來一批人。嘿嘿,多少年過去了,沒個三年五載能行?主角不干別的了啊?

英國的教育建設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師資不足,沒辦法只要實施“導生制”,就是老師教大學生,大學生教小學生。師資問題解決了,教育質量下來了。后來在競爭中不敵德美兩國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德國是先培養師范生,這就用了很多很多年,代表人物是“第斯多惠”,被稱為“德國教師的教師”。主角有第斯多惠的水平嗎?你說有。可以。有那個時間嗎?憑什么第斯多惠需要四十年,而主角就需要四年甚至四個月就能搞定?神啊?

行!師資就算有了,找一堆外國人教(好像十七世紀的外國人多有文化似的)。問題是,課程標準、教學計劃、考試大綱這些全方位的東西你考慮過嗎?什么?不需要。拜托,難道你要采取個別授課制嗎?不會吧,那效率太低了。

你必須采取“班級授課制”,什么時候出現?大概就是小說里的年代,十七世紀,不過是在上半期。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創立,時間大概是在1632年上下五年。只有班級授課制才能大規模培養人才。什么?你也弄。你有錢嗎?

再一個,班級授課制有一個巨大的缺點,那就是至少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學業失敗,被淘汰。大家都是班級授課制培養出來的,大家也知道不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你身邊總有學業失敗的吧?掛科就是學業失敗。那我問你,你培養一萬人,要淘汰兩千,剩下的八千人當中,只有前兩千人合格,其他的六千人也不過是勉強合格。這是必然規律,多少年都這樣,你可別跟我說你的一萬人培養出來全合格。培養一萬人,年不干活,全是你養活,你行嗎?行,你可以。那十萬人呢?一百萬人呢?我問你你怎么辦教育。問題是教育方式就是個別授課制和班級授課制兩種,其他的分子教學法,設計教學法,道爾頓制那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個別授課制或班級授課制,都差不多。

為什么一開始只有普及兩三年教育。那是因為物理學這個東西想要學會,必須得十二歲以后,也就是瑞士教育家皮亞杰說的那個“形式運算階段”的大腦發育出來之后才能學會,所以物理是在初二才能學,化學則在初三。

普通的火炮技術那是初中物理和化學,你要培養多久才行?還有拋物線和三角函數呢?這是一個系統,一個體系,你不能只教物理吧?所以,十七世紀沒有彈道學,那些小說全是騙人的。你想弄彈道學出來,你做夢!

最后,雜談一些

說了德國教育大家就更明白了。1571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那之前西歐全是天主教,《圣經》都是拉丁文的。普通老百姓個個都是文盲,所以傳教士、堂區主教說什么老百姓就信什么,讓買贖罪券就買,讓貢獻貞操就貢獻。路德認為這不行。于是就把拉丁文的圣經翻譯成了德文的。這么一來德國老百姓就有可能了解圣經內容,就不會被天主教的各級教士忽悠了。可是,老百姓不認字,雖然會說德語可是還是看不懂圣經。于是就普及教育,其實就是開一年的識字班。于是,老百姓就能讀懂圣經了,宗教改革的成果得以鞏固。當然,民族統一也跟這個有關,不提了。

后來,封建主們發現,哎呀,普及教育會讓士兵戰斗力強大。為啥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家可能沒見過不認字的人,不認字的人只信拳頭,你不揍他,他就認他自己的理,你說什么都白費,而且聽不懂命令,理解不了軍官的話,自然無法執行軍官的意志。你看看戚繼光怎么練兵你就明白了。他怎么就想不到在軍隊當中普及教育呢?好吧,他是白癡,你是聰明的,只能這么認為了。

相反,認字的人就經過了“認知革命”,大腦的工作方式發生變化了,能團結起來而且也能理解命令了,軍隊戰斗力自然提高,再加上點個人崇拜和民族主義,那就嗷嗷叫了,一群野狼出現了。這些我在小說里面也說了。

順便說一句,猶太人根本就不聰明,全是他媽吹牛逼。猶太人聰明也不過是西歐猶太人聰明,因為他們都在德國,吃了德國普及教育的紅利,東歐在匈牙利、波蘭和俄羅斯的猶太人就個頂個傻逼。所以,這跟教育有關,跟人種無關。愛因斯坦就是個德國人,他死的時候,在彌留之際說的是德語,為什么,因為他的母語是德語而不是希伯來語,否則都快翹辮子了,彌留了,還得說外國話嗎?可惜,當時的護士不懂德語,他們美國人不學外語,所以聽不懂,不知道愛因斯坦說了什么,因此愛因斯坦沒有留下遺言。不是他沒說,是護士聽不懂。

再后來1870年以后,德意志帝國建立了,普及教育才真正開展。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國民教育制度才建立起來。二戰后,德國為了國家發展,創辦職業教育,二戰后第一個西德總理阿登納說職業教育是他們的立國之本。于是,企業和國家一起創辦職業教育,那些工人就在企業里面培訓。這就是著名的“雙元制職業教育”。這個道理就是我前文說的美國玻璃廠和巴西飛機制造廠的道理一樣。絕不可能培養幾個人,先預留著,等過段時間出現這方面需求這個人再發揮作用,這絕對不可能。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世界工廠,可是卻沒有技校生。你認為教育部的大佬們沒聽過“雙元制職業教育”嗎?肯定聽過,保不齊還參觀訪問過。你可能問,為什么不學?靠,能學早學了。是想學也學不會好嗎?那玩意賊他媽難弄。那么容易學的話,德國靠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沒有什么東西是單一因素影響的,教育也是一個完整而復雜的系統,而且是連接社會和家庭的紐帶,不是有個人教有個人學就行的。這些我在“高考真相”以及小說的其他章節里都說了。沒看我的小說我能理解,寫的不好,但是你胡說八道就不應該了。

小說里面有科舉,但是科舉是怎么回事沒看別胡說。再一個,現代的高考其實就是科舉,只是考上了就是上個大學,不能當官而已,當然了考公務員也算是科舉。不信可以去看北大教授,著名社會學家鄭也夫先生的《吾國教育病理》和《科場現形記》,就明白了。

另外,穿越明末,開金手指,蒸汽機都出來的絕對絕對不可能,我在作品相關里面說了,這里不再多說。我這個小說成績不好,我自己知道,主要是我作文水平不行,這個我是承認的。但是你決不能說我思想不行,小說里表達的東西,我想大家都看到了。我是教育學、哲學雙博士,哲學博士后,我用你教?但是,你批評我小說文筆不行,劇情亂七八糟,隨便罵。我是那樣的,確實是不行,被罵正常。我寫這個小說的初衷是哀嘆南明,另外一個是玩,嘗試一下看看。現在看來我沒有寫小說的才能。

我在世界史的思維下看明朝。后面本打算寫貨幣戰、貿易戰、殖民爭奪戰。但是,也沒人看,我不相信柯山夢、老白牛能在只有二十個讀者的情況下寫二百萬字的書。我寫完順治死,差不多就那么地了。

在這里順便說一句,看書的大爺們,如果你認為書寫的好的你就夸夸作者,給點鼓勵。如果認為寫的不好的,你也別當噴子噴人家。寫書的不容易,都是懷著一腔熱情來寫,那是生產者,在進行精神生產,明白嗎?跟工人階級是一個道理。他寫得不好你不看就完了,你亂噴算怎么回事。當然誠懇的建議和批評當然是要的了。另外別拿作者跟經典比,你怎么不去比莎士比亞、曹雪芹、羅貫中呢?看了之后噴的還算是不錯的人呢,就是人品差點,也沒啥。惡心的就在于看都沒看,就看看標題,章節題目,就出來亂噴,影響作者心情,打擊作者信心和熱情的。

南明洶涌 教育的一些見解

上一章  |  南明洶涌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