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季漢長存

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

更新時間:2020-11-07  作者:明斷天啟
季漢長存 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
朝會落下帷幕,而這場朝會帶來的深遠影響才剛剛開始。

九月,沛國相縣,沛王劉曜已經早早逃到了徐州,沛相則因為自己特殊的身份而陷入了糾結。

袁忠,字正甫,汝南袁氏子弟,彭城國相袁賀之子,與宛城的太尉袁紹出自同族,在群雄討伐袁術之時被豫州牧黃琬表為沛相,曾經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只是一來袁忠的家系與袁隗一脈相隔較遠,只能說都是袁安之后;二來,袁忠素以清名著稱,還因為與汝南范滂范孟博為友而被打為黨人。不少人還是相信袁忠與袁術并不同路,更何況與袁術親緣更近的山陽太守袁遺都沒被清算,計較袁忠的問題也沒什么意義。

這位袁相君似乎也沒辜負黃琬的期望,乘坐簡陋的葦車上任,大大的漲了一波名聲,為官數年的官聲也不錯,以至于在豫州和袁紹翻臉后,劉寵急切之下竟也不好去動他。

可在清雅正直的表面下,是袁忠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對天下大亂的局勢,袁忠生出了棄官而走的想法,他認為自己無力在亂世中保證沛國的安定,加上劉寵和袁紹都不待見他,袁忠很想念自由自在的生活。

只是天下雖大,卻也沒有多少地方可供袁忠逃亡。南方的荊揚二州是袁紹的地盤,袁忠很明白自己一直不給袁紹面子的行為會帶來什么后果,自然不敢向南逃。相較之下,東邊的徐州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然而劉備漸漸顯露的政治傾向,以及雒陽越來越激進的改革,讓袁忠望而卻步。他是很傳統的士人,是典型的“清流”,自然難以接受這些違反“祖制”的改革。

下意識的猶豫,卻讓局面變得越發不可收拾——袁紹方面在沛國連戰連捷,步步緊逼,相縣北方的幾座縣城竟然也易幟倒戈,靠向了劉備。

一時間,袁忠成了光桿司令,堂堂沛國相,手中只剩了國治相縣。

心亂如麻的袁忠想狠下心棄官,但這時候棄官又有所不同。此前棄官還能說是不慕名利,超然世外。四面楚歌之時棄官,大概只能落一個逃之夭夭的罵名,這比殺了袁忠還讓他難受。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先賢誠不我欺啊。”袁相君站在國相官寺內,仰頭望天,竟無語凝噎。

親信小心翼翼的勸諫道:“相君,求援信已經送往陳國,想必陳王很快會有回應。”

袁忠苦澀的道:“這是第十封求援信了,從袁本初在沛國首勝開始,本官便連連向陳王殿下求援,又何曾有過回應?據說項縣戰場上,陳王殿下的局勢也不容樂觀,他又如何能派人來援?大勢如此,人力難以回天啊。”

“相君……”親信略有遲疑的道:“相君何不效仿北方諸縣?相君終究是漢臣,懸掛朝廷旗幟也屬分所應當之事啊。”

袁忠臉色一僵,不好回應什么。這終究是面子上的問題,既然承認了劉寵這個豫州牧,那便不能隨意易幟,否則背上背主之名,對他這種清流而言后果難以承受。

而且他終究姓袁,雒陽城里還有不少人對袁術恨得牙癢癢,難保將來不會有人落井下石。未得具體表態,自己腆著臉送上門去,將來可就真的任人宰割了。

“咳!”清了清嗓子,袁忠撫須自矜道:“本官身為一國國相,豈能如縣令縣長一般不識大體?更何況糜使君一直未作表態,擅自易幟,也未必是好事……”

“相君,徐州急報!”

突如其來的情況打斷了袁忠的話語,他也顧不得發作,連忙道:“何事如此急迫?”

“糜使君來信,安東將軍趙云率軍兩萬入我沛國境內,沛王殿下隨軍陪同,欲在相縣阻擊敵軍!”

徐州政壇也在這年余時光里發生了巨大變化。徐州牧陶謙走到了人生的終點,于年初溘然長逝。而接替他掌管徐州的,則是徐州別駕糜竺。

這一任命曾經在徐州掀起了軒然大波,畢竟糜竺出身商人之家,雖然因為與陶謙合作的關系而步入政壇,但就任刺史掌管一州還是太過離經叛道。

徐州不是涼州,孟佗可以散盡家財換來涼州刺史,可即便是十常侍,也不可能把一名商賈提拔為東部重州的刺史。

但徐州的風波很快被平息了下去,除卻劉備一力支持,趙云、韓浩等人以武力相護外,最大的原因在于陶謙死前的安排。

自知命不久矣的陶恭祖最信任的還是糜竺,哪怕糜竺曾經背著他選擇和李澈合作,可他也相信糜竺會在他死后護住他的家人。

陶謙將自己的所有班底全部交接給了糜竺,搬走了不少的絆腳石,為糜竺就任徐州刺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服的人自然有,可也只能在暗地里嘟囔兩句,聲稱糜竺是傍上了劉備,將妹妹獻給劉備做妾室才換來榮華。

知曉內情的趙云自然不會這般認為,在他看來,這些人純屬本末倒置。糜竺并非是因為進獻妹妹而得寵,而是因為得寵,才能進獻妹妹。

在這一點上,那些徐州本土士族,反倒不如逃難至徐州的沛王看的通透。

趙云側首看了看身后的馬車,那里面坐著如同病秧子一般的沛王劉曜與世子劉契,逃入徐州后,沛王拒絕了瑯琊王的好意邀請,事事尊重徐州刺史糜竺的安排,沒有半分脾氣,可謂是給足了面子。

此次大軍入沛國,糜竺本來只是禮節性的問候一下沛王,詢問他是否愿意隨軍回國,沒想到病懨懨的劉曜竟然一口答應了下來,倒是讓糜竺有些驚訝。

不過糜竺很快也反應過來,看看年幼的世子劉契,倒也只能感慨一聲可憐天下父母心。

劉曜已過知天命之年,世子卻還年幼,他窩居徐州可以安享晚年,但在戰后,沛國極有可能被朝廷削藩,屆時劉契又該何去何從?

倒不如發揮自己最后一點能量,為朝廷收回沛國提供助力,將來念及情分,劉契也能有好的下場。

請:n.biqukan

季漢長存 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

上一章  |  季漢長存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