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季漢長存

第五十八章 赴宴

更新時間:2020-06-21  作者:明斷天啟
季漢長存 第五十八章 赴宴
同一時間,孟津渡丁原軍營迎來了幾名客人,為首者身長八尺有余,體態魁梧,面上橫肉叢生,眼神凌厲而兇狠,雖著官袍,卻掩不住渾身煞氣,令人望之而生畏。

其后諸人個個神態輕松,似乎根本不在意自己身處眾軍包圍之中。

“建陽公,卓受邀已至,未帶兵馬,何不出來一見?”那為首者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獰笑,猖狂的叫道。

此人正是并州牧董卓,其所統率數千兵馬正在黃河北岸與丁原隔河相望,他不知為何卻帶著寥寥幾人渡河赴會。

丁原大帳中,全身甲胄的丁原一臉難以置信,他也沒想到董卓真的敢赴會。

數日前董卓送信給丁原,言稱欲興兵誅宦以助大將軍,可惜被小人讒言,困頓于此,還連累丁公這等世之名臣。

他愿在營中擺酒謝罪,具陳忠心,望丁原能將他這份天地可鑒的忠義之心轉達給何大將軍。

丁原又不傻,當然不會赴他的約,回信說受大將軍軍令,不敢稍離半步。但有感董牧伯誠意,已在軍中設宴,董牧伯盡可渡河赴宴。

本意是嘲諷董卓,誰知道這廝竟然順水推舟直接過來了,丁原若是拒絕,反倒顯得怕了董卓。丁原一時陷入兩難的境地。

侍立于身側的呂布微微沉吟,拱手道:“主公,事已至此,倒不妨與其開誠布公一談。畢竟在我軍營中,董卓身邊亦不過數人而已,便是項王之勇也插翅難飛。若董卓真的心懷不軌,大可就地拿下,想來大將軍亦不會怪罪我等。”

丁原揉了揉眉頭,嘆息道:“只能如此了。奉先,你且派些人馬盯住對岸,萬不可有絲毫差錯。”

“請主公放心,布斷不會讓一兵一卒渡河!”

……

天子御輦中,張讓幾次三番欲言又止,咬著牙關不知道該說什么。劉辯有些疑惑,輕聲開口問道:“張常侍可還有要交代之事?”

張讓看看劉辯,再看看劉協,面色變幻不定,良久之后長嘆道:“陛下,老臣以為,渤海王還是留在京中為好。”

張讓說完便低頭不言,身子放松下來,仿佛卸下了什么重擔。

“父皇駕崩以來,張常侍終于真正關心了朕一次。”

劉辯帶著些許笑意的聲音傳來,驚的張讓背上一陣冷汗直冒,抬頭難以置信的看著面前的少年天子。

劉辯是他們從小看著長大的,或許是因為幼時長居道士家中,這孩子頗不似皇室中人,心地良善,無欲無爭。

再加上其母何太后為人兇厲、嚴苛,劉辯自小便是沒什么主見的性子,更別提表現出什么帝王心術了。

張讓此次也是以情誼相求,劉辯方才同意幫助他們遠走高飛。

萬沒想到,一直表現的像個孩子一樣的劉辯竟然能說出這番話,他真的看出了什么?此行是否圈套?張讓心中甚至冒出了一絲殺意。

劉辯的神情復雜,失神的望向外面,半晌后幽幽道:“朕知道很多事情,但又不知道很多事情。史師教朕,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母親教朕,帝王無情,唯權至上。

太傅教朕,為政以德,選賢用能。而前些日子,那個中山靖王之后,他說要做到君君臣臣,為君者當先正己身,愛民如子。”

張讓默然,這是帝王所必須經歷的路,從不同的老師、繁雜的諸子百家道理中找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君王之路。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劉辯是幸運的。他有時間慢慢去吸收,去容納這些思想,何太后無法壟斷對他的教育。而桓帝與靈帝是不幸的。

桓帝被梁冀欺壓十三年,戰戰兢兢,時刻擔心自己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在成長的過程中滿腔盡是對權臣的仇恨和對宦官的親近,特別是最后借助宦官之力誅殺梁冀,更是將這份感情推到了巔峰。

而靈帝,雖然有胡廣、劉寬等名臣不斷教導。但他童年深受董太后熏陶,登基后又被曹節王甫等人掌握,三觀早已扭曲,雖然隨著年歲漸長漸漸醒悟,但卻為時已晚。

“朕不知道究竟該怎么做,但朕卻明白,阿協的存在是對朕的威脅。他若在宮內還好,若離了宮,有心人恐怕都想將他掌握在手里吧。”劉辯沒有管張讓的表情,繼續自顧自的說道。

而身邊的劉協也不哭了,沉默不言,死死抓住皇袍。

“但是他留在宮內也不行的。朕聽太傅講課,前漢之時,惠帝拼盡全力去保護趙王,然而趙王還是被高皇后害死,惠帝因而心傷。

母親和大將軍若想殺阿協,朕想來也保護不了他,因此才允許張常侍帶走阿協。但是張常侍你方才能說出那番話,朕真的很開心。”

劉辯愛憐的摸了摸劉協的頭,眼角淚珠滑落,泣不成聲。

張讓面色復雜,嘆息道:“老臣侍奉三位天子,從未見皇家能有這般親情。陛下心地仁善,頗類孝惠皇帝啊。請陛下放心,老臣會帶著大王隱姓埋名,必不會讓大王落入奸人之手。”

“皇兄,臣不走了。”劉協突然開口,驚住了張讓和劉辯。

半晌后,張讓木然道:“大王此言何意?”

“孤偷聽到了,張常侍暗中與并州牧董卓勾結,你如何能保證孤不會被董卓抓走用來反抗皇兄?”

劉辯沉下臉,嚴肅道:“休要胡鬧,宮中于你而言如龍潭虎穴一般,只要離了宮,哪里都好。”

劉協泣聲道:“臣寧愿如趙隱王一般身死,也好過淮南厲王一般與皇兄為敵。”

張讓與劉辯面面相覷,不愧是自小接受帝王教育的皇子,年僅七歲的劉協,甚至比劉辯懂得還多,二人千算萬算,卻沒料到會在七歲稚子身上遇到阻力。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時大將軍何進欲誅閹宦,慮卓野心,以騎都尉丁原駐守孟津,卓不得渡,遂書丁原曰:

“自桓帝以來,宦官弄權,危害朝政,卓雖居偏鄙之地,亦常懷忠義之心。今聞大將軍欲重整朝綱、中興漢室,卓喜不自勝。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人,今卓輒鳴鐘鼓入雒陽,欲收讓等,以清奸穢。然奸佞讒言,致使君臣離心,卓今困頓于此,亦累及丁公,實為慚愧。故軍中設酒,掃榻以待,愿陳忠心,望勿推辭。”

原閱而哂之:“此鴻門之宴也,吾焉能中計?且問彼敢渡否?”回書邀卓共飲。

卓身不著甲,攜左右渡河赴宴,原乃大驚。

——后漢書·董卓列傳季漢長存 第五十八章 赴宴

上一章  |  季漢長存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