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重生南美做國王

第564章 智利內戰與海地危機

更新時間:2024-10-13  作者:巡山小老鼠
重生南美做國王 第564章 智利內戰與海地危機
1890年11月初,遠洋艦隊抵達南洋。

11月初至12月底,隨著宋卡戰爭勝利以及遠洋艦隊抵達帶來的影響,南洋乃至東亞地區,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

11月3日,蘭芳境內自上而下發起了一場整頓風暴,至12月17日整頓結束,總計有700余名官員、會黨份子、商人被抓,總計涉事人員達到3000余人。

12月20日,蘭芳對外宣布,加入大漢帝國,成為漢國治下的自治王國,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皆接受漢國中央政府指導。

12月22日,朝鮮王國宣布與漢國建交,外交關系提升至公使級,兩國皇室聯姻,時年6歲,興寅君李載兢的女兒惠容翁主李敏恩與皇三子李景英定親。待兩人成年后,再由朝鮮方面派人護送至南美本土完婚。

12月27日,受漢國遠洋艦隊震懾,東瀛政府緊急批準一筆財政資金支出,用于向英國方面購買數艘軍艦。

時間進入1891年,就在漢國遠洋艦隊進行環球訪問的時候,南美大陸南部的智利國內,卻爆發了激烈的內戰。

以智利總統巴爾馬塞達為首的自主派,和以拉蒙·巴羅斯為首的親英派,因為一項針對礦產資源國有化的法案,產生分歧,進而演變成波及智利全國的內戰。

內戰爆發后,智利陸軍選擇支持總統巴爾馬塞達。而海軍則站在了國會派系一邊。

從1891年1月中旬開始,智利總統、國會兩方之間爆發了多次中小規模武裝沖突,皆未分出勝負。

1891年2月,國會派從控制下的智利北部、中部地區招募了總計1萬余人的部隊,并且向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進口軍火,用以武裝部隊。

1891年4月,經過初步整訓、并且裝備從英國采購的武器裝備后,智利國會派利用海軍優勢,從比薩扎登陸上岸,隨后擊敗當地政府軍,成功推進至內陸地區。

4月中旬,國會派中的海軍司令豪爾赫·蒙特在伊基克成立臨時政府,自己任臨時政府總統,臨時政府成立后,為了借助外部勢力打壓巴爾馬塞達一派,蒙特向英國、法國做出妥協,成功說服英、法等歐洲國家,停止對總統派出售武器、軍艦。

隨著國會派的外部游說、封鎖,以及內部制海權的喪失,總統派部隊在內戰中,逐步顯露出頹勢,為挽救危局,巴爾馬塞達總統以締結軍事同盟對抗漢國、排擠英國勢力、允許美國資本進入智利國內某些經濟領域等條件為代價,獲得美國政府支持。

1891年4月下旬,美國政府以600萬美元的優惠價格,緊急向以總統為代表的智利政府方面出售4艘鐵甲艦。

1891年6月,美國出售的鐵甲艦連同一批武器裝備抵達智利首都圣地亞哥。

7月2日,獲取武器補充和部分軍艦支援的總統派重新組織反擊,相繼收復首都圣地亞哥周邊以及中部地區。

10月末,憑借陸軍數量優勢,總統派所部部隊推進至國會派大本營伊基克。

11月,總統派和國會派艦隊于伊基克外海海域爆發大戰,國會派艦隊獲得勝利,全殲總統派海軍,自身卻也付出重大損失,

排水量6900噸的普拉特艦長號、排水量3600噸的“海軍上將考克朗”號、排水量2000噸的“胡阿斯卡”號小型鐵甲艦沉沒,

排水量4000噸的“恩卡拉達號、排水量5000噸的埃斯美拉達”號受損。

伊基克海戰過后,昔日位居南美海軍首位的智利海軍,因為內部分裂,主力損失過半,哪怕獲得海戰勝利,仍然擁有大小軍艦二十余艘的的國會派,也因為陸上戰爭失利,控制面積大大縮小的原因,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

1892年1月,圍繞伊基克的包圍持續收緊,在失去北部、中部多個主要港口基地的補充后,殘余艦隊對總統派的襲擾頻率以及造成的損害越來越低。

1892年3月,歷經近4個月圍困,彈藥消耗殆盡的國會派守軍內部爆發沖突,3月12日,部分部隊讓出防御陣地,總統派部隊通過防御缺口,攻入伊基克城內。

3月13日,自知大勢已去的國會派首腦豪爾赫·蒙特開槍自殺,殘余部隊失去抵抗意志,紛紛放下武器投降。

智利內戰因為英國、法國、美國等外部國家的干預,持續時間超過一年,長期的內戰消耗對原本富裕的智利造成了沉重打擊,人口數量由戰前87萬人,減少至不足70萬,超過三分之二噸位的主力軍艦,損失在雙方的拉鋸戰、襲擾戰中。

交戰雙方,陸海軍傷亡總數超過3萬人,對于人口不過80余萬的智利而言,3萬軍人的傷亡,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為報復英、法兩國扶持國會派,封鎖對總統派的武器、軍艦禁令,同時也是為了討好美國,獲取美國更大程度的支持,

智利總統巴爾馬塞達直接將戰前遭到國會派反對,涉及英國資本的相應政策提案,全部通過,并且對國會派掌控的工廠、礦場等行業,進行清算、查封。

智利總統巴爾馬塞達的施政措施,獲得了美國方面的贊賞和支持,卻也激化與英國、法國的矛盾,智利新政實行之后,原本由英國掌控的硝石、鐵、銅、鋁等礦場資源,皆遭到智利政府的強行贖買。

哪怕英國派出軍艦威懾,也未能改變巴爾馬塞達進行國有化改革的決心。

智利危機是繼阿根廷戰爭之后,英國在美洲地區遭受的第二次沉重打擊,而且,單論利益損失數量和影響而言,智利危機帶來的損失,遠超過阿根廷戰爭。

美洲地區接二連三發生的變故,既加劇了英國與美國的矛盾,也讓英國方面對美洲地區未來形勢的認識,更加清醒。

漢國與美國競爭,給美洲地區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風險,全面讓渡美洲主導權,撤離美洲地區的時間,也可能要縮短至15年甚至10年。

英國方面的對外政策,根據美洲地區局勢的變化,而進行調整。

1892年6月,為報復美國在智利危機中對英國的排擠和利益損害。

當海地島上的海地、多米尼加兩國,因為德國、法國暗中干預,導致局勢波動時,英國罕見的站在了德國、法國兩方一邊,默許了兩國扶持傀儡政權,并且在海地島建立軍事基地的舉動。

德國、法國分割海地島利益范圍、扶持傀儡政權的舉動,刺激了美國政府敏感的神經。

美國政府反應強烈,一方面在外交輿論方面大造聲勢,宣揚德國、法國軍隊進入海地島,是歐洲殖民勢力全面反撲美洲的征兆,是對所有美洲獨立國家的威脅和壓迫。

美國政府號召墨西哥、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共和國以及中美洲各國,團結起來,共同發聲,反對歐洲殖民勢力對美洲國家的軍事入侵。

美國人在輿論領域聲勢浩大,但是迫于英國、法國、德國三個世界大國的威名,除了智利和巴西共和國兩個與美國利益深度綁定的國家出聲附和,其他國家,包括多次尋求美國幫助的委內瑞拉,都沒有明確表達與英、法、德三國進行對抗的想法。

眼見輿論領域沒有起到明確效果,美國政府再次祭出軍事威脅的大招,要求法國、德國兩國三個月內撤出駐扎在海地、多米尼加兩國的部隊,否則后果自負。

面對美國的威脅,德國、法國兩方依舊我行我素,依照與海地、多米尼加兩國政府簽訂的協議,有條不紊的進行軍事基地選址、建造以及駐軍輸送。

至1892年9月,輸送至海地、多米尼加兩國的德國、法國駐軍數量分別達到協議規定的800人和600人,眼見三個月期限即將到期。

德國、法國兩方以及派遣至海地島海域的兩國艦隊嚴陣以待,最后,到了10月份,最后通牒時間超過3個月期限,望著加勒比海海域匯聚的英國、法國、德國艦隊,美國方面終究是理智大于沖動,隱忍不發。

英國默許,法國、德國直接施行的犀利反擊,給接連在委內瑞拉、巴西共和國、智利三國方面取得勝利進展、熱情高漲的美國人頭上潑了一盆冷水,面對三國一致的殖民勢力拓展,美國人認識到,依照當前羸弱的陸軍、規模處于劣勢的海軍,根本無法與英、法、德三國對抗,而且不說三國,哪怕是其中任何一個國家挑出來,都不是當前的美國能單獨應付得了的,美國經濟實力躍居世界首位,但是在綜合國力,尤其是陸海軍軍事實力方面,與三國相比,都具備不小的劣勢,也就是在面臨漢國時,在海軍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而這個優勢,卻也不是壓倒性的。

經常將軍事威脅放在嘴邊,面對哥倫比亞、墨西哥之類的美洲土著國家時,自然沒有問題,可是話說多了,萬一國內民情高漲,在沒有做好備戰準備之前,與英國、法國、德國之類的大國,打了起來,后果恐怕是災難性的。

海地危機逐步平息,而在美國內部,擴軍備戰的聲音則越來越大,受到英、法、德三國刺激。以及向南美洲擴張,面臨漢國反擊的可能威脅情況下,美國政府以少有的高效,陸續批準了數項涉及陸軍、海軍軍事擴張的提案,也是從1892年10月份開始,美國國內擴軍速度陡然加快,大量有關陸海軍的軍備訂單,流向各個軍工企業,美國國內的軍事工業,也由此提前進入擴張階段。

重生南美做國王 第564章 智利內戰與海地危機

上一章  |  重生南美做國王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