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紀年 第一百一十九章 擔子
盡管燭龍并沒有說的太過清楚,但是聽到現在,眾人也都已經明白了他話中的含義。
從燭龍的話語中我們不難聽出,在這面墻壁之后,藏著極為重要的內容,在時機未到之前,絕對不能允許任何人輕易的接近。
正因如此,所以祖龍嬴政才會大動干戈,命人于此處修建這座黑石之城,明面上是為了燭龍所修,可是實際上,此城存在的意義只不過是為了這面墻壁后的內容罷了。
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墻壁后的玄機,所以祖龍嬴政命人走遍天下,去搜集傳說中的黑玄之石,用這種傳說中的材質,去鑄造了我們面前的這面墻壁。
關于黑玄之石我曾經有所耳聞,傳說這是一種出自北海之底的特殊材質,由于此石吸收了北海之底的無邊陰寒之力,所以通體漆黑,堅硬無比,甚至能夠吸收向它攻擊的一切力量,作為防御之物的材料實在是不二之選。
雖然這一切都只是源于我曾經看到過的野史記載,并沒有任何佐證能夠加以證明,不過既然祖龍都曾命人搜集過這所謂的黑玄之石,那么此石或許便真的如我所看到的記載一般。
即使如此,那么用此等材質所鑄造的墻壁,想來絕對沒有人能夠輕易的將其破壞,燭龍剛才也言之鑿鑿的告訴過我們,縱使我們認知中的神仙來此,也絕對無法輕易穿墻而入,見到其中隱藏的內容。
可是與此同時,燭龍剛才還告訴我們,等到時機合適之時,一定會有人來到此處去探索墻壁后所隱藏的內容。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那么毋庸置疑,燭龍口中所提到的人應該就是我們這一行人,似乎早在千年之前,就有人曾經預知我們有朝一日會來到此處。
若是按照這樣的想法去思考,那么很顯然,既然我們會來到此處去探索墻壁后的內容,這面墻壁就絕不能太過堅固,否則若是我們來到這里卻無法穿過墻壁,最終悻悻而歸,無功而返,那實在是天大的笑話。
而想想傳聞中黑玄之石的堅固,再看看我們如今的這一行人,毫無疑問,若這面墻壁真的是由黑玄之石所鑄成,那么我們便絕對沒有任何辦法能夠將其破壞,然后去探索其中所隱藏的玄機。
按照常理來看,此時的我們無疑應該已經走到了絕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清楚,我們這一行人絕對沒有打碎眼前墻壁的本事,盡管所有人都知道在墻壁后隱藏著無盡的秘密,可是我們卻只能無奈的選擇放棄。
不過,正所謂世事無絕對,盡管我們沒有這樣的本事,但是卻不代表我們無法得到最后的結果。
因為在此時此刻,我們在已經不是最初來此的那一行人,如今在我們的身旁,還有著一尊強大到遠遠超出我們想象的存在。
那就是此時依然緊閉著雙眸的燭龍,燭九陰!
我們剛才已經知道,燭龍乃是女媧娘娘那番造神計劃的最終成品,其雙眸中蘊含著太陰與太陽的精華之力,由于太陰太陽威力太過強大,所以他甚至不敢在我們面前輕易睜開雙眸,擔心會對我們有所傷害。
與此同時,燭龍剛才也自信的告訴過我們,除了傳說中吸收了三千混沌魔神執念的魔祖羅睺之外,這世間只怕再也沒有人能夠在修為上穩壓他一頭。
毫無疑問,燭龍的強大乃是呈現壓倒性的,即便我們認知中那些能夠飛天入地的神仙,真實的存在于這方天地,那么他們在燭龍的面前也根本算不得強大。
所以,這旁人無法輕易破壞的由黑玄之石鑄造而成的墻壁,對于燭龍來說甚至與一張紙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以他的強大,這世間只怕沒有任何地方能夠阻擋他的進入。
而這也正是祖龍嬴政當年放棄在此處布置機關的真正原因。
若是有了機關,那么在時機未到之時,掌握機關破解之法的人很有可能憑借調虎離山之計騙走燭龍,然后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破解之法打開機關,去接觸那則不被我們所知的秘密。
若是這樣,那么千年前的謀劃便已經等同于失敗。
而若是沒有機關的存在,那么無論是誰想要接觸到那則秘密,都只能憑借自身強大的實力擊碎眼前的墻壁,想來以黑玄之石的堅固,無疑可以攔住世間百分之九十九的存在。
若是這樣看來,那么一座沒有機關存在的黑石之城,當然是遠比有著機關的黑石之城更加安全。
很顯然,以燭龍的強大修為,他自然不在那百分之九十九的行列當中。
而只要稍作思考便不難發現,除了燭龍以外,我們同樣不在那百分之九十九的行列當中。
因為我們很可能就是那千年前便已經注定要來此探索的人。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燭龍才并沒有為難我們,而是在我猜出了他名字的來由之后,便主動帶領我們來到此處,并且不用我們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他便憑借強大的實力為我們擊碎了眼前的墻壁。
從燭龍剛才那番明顯帶有滄桑與感慨的話語之中,我們便不難聽出,似乎在這里等待著我們來到此處,然后讓此處隱藏的秘密重見天日,這本就是大禹交給他的任務之一。
為了這個任務,燭龍甚至已經在這里苦等了千百年之久,由此便不難看出,這個任務到底有多么的重要。
想到這里,我忽然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越發的沉重。
女媧、大禹、鬼谷、祖龍嬴政……
毫無疑問,但凡是涉及到這番謀劃之人,都是神州上下千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在踏上這條路之前,這些人甚至是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偉大存在。
可是到了如今,在經歷了這么多事情之后我們猛然發現,如此多的先人跨越千百年之久做出的謀劃,居然真的落到了我們的身上?
若是我們一時不慎,走上了岔路,那么我們又如何對得起先人們為此事所耗盡的心血?
關山紀年 第一百一十九章 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