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明 第四十六章 義旗
作為第一個舉起反旗的人,王嘉胤屬實難辦。
他有很多個身份,從農民到邊軍,再到農民,現在他是一名光榮的起義軍領袖。
打今兒早上一覺睡起來,家門外滿坑滿谷的鄉親,別問,一看就是來打秋風的。
說是打秋風也算不上,這年頭兒,劫大戶死的比旱地里的莊稼都快。尤其王嘉胤“借”糧的那一家,人家是府谷縣丞的親戚,還是很近的那種。
昨日刀客一跑,王嘉胤就知道壞事了,現在這些鄉親們來找自己借糧算是天大的好事。
邊地民風彪悍,榆林衛民風好勇斗狠,畢竟為大明朝輸出了一成多的總兵。
這地方的老百姓都不甚好相與,有點兒類似于后世的美國,九邊重鎮是大明主要流徙罪犯的所在,甭說榆林衛,其他的衛所治下也沒幾根好蔥。
大明本來是指望著,遷徙罪犯來榆林,好叫這幫罪犯能為國發揮余熱來著。故而邊地這種好勇斗狠的民風,大明朝廷也是促成者之一。
畢竟外地遷來的良家也就算了,外地來的罪犯也一并來了,自己不狠,沒準兒走個夜路就給吊樹上了。
這種腌臜事兒,民不舉官不究的,要是實在強人,罪犯之身,瞅準落單的人家(本地沒什么親戚),殺人全家頂替戶籍的,也不是沒有,只要沒有被人發現,自然是無人計較。
剛開始時候,王嘉胤滿腦子就一件事兒:如果自己此番,能落得人家縣丞一句容忍,也算是縣丞他們家仗義疏財了!老百姓那是肯定活不下去,今年的光景就是個四字成語。
旱地千里。
事情的惡化,源于王嘉胤城中的親戚被抓。縣衙聽聞有強人搶奪良家,縣令大人頒布的第一道條令是嚴懲。
嚴懲嘛,本來是上門抓人,在縣衙大牢中把人一關,爾后聽官老爺拍著大肚皮宣布罪名,到了午時一斬。
現在好了,來刺探情況的捕快們撞見的,是滿坑滿谷的窮漢!
不知哪個窮漢接了糧食之后實在感謝,嘴快了些,嘶聲一句:謝大王!
窮漢聲音它嘹亮啊!
整個山谷里,已經分到糧食的,還未分到糧食的,大伙兒齊齊大喊:謝大王!
王嘉胤有個乖巧的老婆,他老婆卻有個不甚安分的弟弟,叫做張立位。
張立位很不滿意姐夫把自家的糧食分給這些苦哈哈,在張立位看來,這就是用了他姐夫的腦袋,換了這群窮漢的溫飽。
等到這事兒事情徹底大條之后,張立位干脆就扇風叫王嘉胤直接反了算求,直接把聲勢鬧大!
在大明朝干造反的行當,那是妥妥帖帖的夷三族。
三族數下來,張立位正正好好能被牽連。
如果順著王嘉胤現在的軟心腸,官府拿人,可就不是用他姐夫,用自己一個人的腦袋溫飽了鄉親們的肚子。
他張立位自己的腦袋,這會兒也別在姐夫的褲腰帶上了!
這要是被抓住,和王嘉胤有關的親戚一個別想跑掉!
村兒里知道這個道理的多了,說白了,王嘉胤的鄉親,尤其是同村的,那是徹底的同族。王嘉胤要是被宣判個夷三族,別說全村了,全鄉上下都得連著死好大一片。
尤其九邊重鎮,人家是亂世用重典,九邊大概沒幾年不用重典的。
好勇斗狠加上窮山惡水,都是些什么人?發起狠來,官府也怕的!
平日里說是造反,誰都不干!說白了,榆林人其實很愛大明,別看最后大明就是叫榆林人李自成干進了垃圾堆。
可別忘了,這里不同于江南,這種狗屁不長的地方,能為大明戍邊幾百年,就已經是真愛了!普通人的生活,基本就是等死。
連年不是地震就是大旱,不是大旱就是大澇。
整個明朝,除了洪武,榆林就沒安生過個幾年,更別說北邊還有搶掠慣了的韃子,終日里火上澆油!
更妨說越是邊地,稅就越重!
邊軍的糧餉這里是第一站,老百姓沒有什么收成,年景不好的時候,種一年的地,反倒是欠了官府不少錢。
加上鄉里有些功名之人,兼并土地,他們的地還不繳稅負!
這些年下來,竟然是大戶富比江南,窮人活著都是問題。
神木大礦,要不是礦監是個太監,一來還算是京官兒,二來最近閹黨日子不好過,他們有所收斂,要不然啊,能沾上大礦的人,個個富得流油!不過這也是榆林幾百年的老行情了,后世能粘上煤黑的,也都富裕!
只是苦了礦工礦奴,今年大旱下來,不知又有多少人要賣身為奴,去礦上賣命。
越是好開采的礦,往往卻越是要命!來錢太快,所有人都眼紅,上峰不要命的斂財,底下人的命那還叫命嗎?
這天殺的世道,王嘉胤的鄉親們決定,不再這么過活,大伙兒要換個活法兒。
七個捕快看著眾人眼神不對,想溜卻沒有成。最后送在王嘉胤面前的,是七具破破爛爛的尸體。
造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容不得王嘉胤有半點僥幸。
世道如此!事已至此!只有殺出一條血路!
一路反,直反到官府招安,大家才能活!這都是綠林老行情了,邊地人都懂。
王嘉胤看著死去的幾個捕快,直接叫自己的妻弟張立位扯了一把紅綢,還是從他和老婆新婚時的棉被上扯的,紅袍披掛之后。
大王王嘉胤就誕生了,吃上他糧食的,目前是一千多人,天殺的,王嘉胤參軍都沒見過這么多人同時列陣!
這下這么多人要跟著他吃喝,王嘉胤只好有一個辦法:繼續劫大戶。
災民現在還沒有餓到皮包骨頭,一千多個餓紅眼的人,舉起鎬把、鐮刀和䦆頭,跟著大王王嘉胤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造反運動。
首先就是黃甫鄉里的富戶,說起來,窮人們對于自己地頭上的富戶那是如數家珍,關系近些的,叫他們開門交糧不殺。
同村幾個算不上大戶的人家,也是叛軍他們的實在親戚。那點兒地皮都是人家祖上,一點一點從嘴里摳出來的,這種小農地主早就備好了賣命錢。
一個個跪在自己家門口就等著給大王納糧。
說穿了到底是一個村的,都是村頭開黃腔,村尾看下棋的關系,雖然現在腦袋徹底別在褲腰上了,誰還能把自己發小的腦袋,掛鎬把上了?
小富之家最是乖巧,他們也不跟著造反,納糧保命之后就大門緊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
張立位還是有些不爽,這廝不知道是被幾家小地主打小欺負過還是怎地,就是叫門要進家里去搜刮。
王嘉胤哪里肯的?若是誰都殺,就徹底沒了名份!雖說他是被事兒趕著才造的反,他也不傻。當著眾人的面,把小舅子抽了幾下,叫他乖乖聽話,多生事端是不行的。
張立位估計就是打這兒心里對王嘉胤有了氣,日后他一刀漏了姐夫的時候,肯定還碎碎念了這破事兒。
王嘉胤是個頂聰明的人,小地主能有幾口油水?
甭說其他的,災年以來,小地主家也就是餓不死人,一樣是餓得皮包骨,吃了上頓沒下頓!
要搶,就得搶大戶!搶官宦人家!
府谷堡有精兵千余,王嘉胤就是長城上溜號兒下來的,他太清楚,自己手下這幫農民,要是杠上長城上的精兵,那是耗子對貓--死磕。
壓根兒沒有丁點兒的勝算。
一夜的準備,尤其是和一個叫吳延貴的商量過后,王嘉胤打出劫富濟貧的口號。
所到一處,先籠絡窮人,鼓動人心之下,擴大武裝。隨即伙同當地窮人劫掠最富的人家。竟然是風頭無兩!
一時間,府谷傳開了大王王嘉胤有人有糧,劫富濟貧,跟著大王餓不死的傳說。
執明 第四十六章 義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