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開元4316年

第二百五十七章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更新時間:2020-02-05  作者:隱宗宗主
開元4316年 第二百五十七章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報,前方發現明軍攔截!”

“報,邛州明軍正向我軍殺來!”

“報,簡州明軍正向我軍殺來!”

“報,后方明軍忽然加快了行軍速度,正向后軍沖殺而來!”

奢崇明大軍剛進入眉州的彭山境內,一連四封軍報頓時讓大梁朝廷的一眾官員慌亂了起來。

“完了,果真中了黎文海的奸計了。”

而早已預料到的奢崇明此時倒不顯得有多慌亂了,故作鎮定的吼道:“慌什么?我們有三四萬人馬,就算不敵,逃脫總不成問題。”

其實他也知道這番話只是自我安慰而已,黎文海是不可能放任他逃脫的。

此番奢崇明忽然有了一絲悔悟,他發現自己可能成為了一顆棋子,成為了黎文海控制四川的棋子。

經自己這一反叛,奢崇明才忽然發現,黎文海竟然已經不疾不徐的控制了四川的大部分地區,而剩下的一部分,也已成了他的囊中之物了,幾乎唾手可得。

想來也是可笑,奢崇明自認為是堂堂彝族之國君,竟然成為了大明朝廷一個小小番將的棋子,他此時才不由得覺得自己是有些坐井觀天了,大明太大了!

大到他自立的一國,只是大明的偏之一隅而已,明廷只是調了就近幾地的駐軍,就已經打得他走到了末路,就這還是貴州的安氏幫他分擔了明軍一大半的主力而已。

彭山,紅旗軍第一師大營。

“啟稟公子,偽大梁朝廷自奢崇明以下一應官員將領皆已到達我軍預設之地。”

聽到探馬的回報,黎安明頓時哈哈一笑,道:“好,四川之亂局也該是結束的時候了,傳令各軍,向我部靠攏,給我死死的圍住奢崇明,別讓他給我跑了。”

“是,末將等領命!”聽到黎安明的命令,早已等候多時的各路傳令兵頓時領命而去。

等傳令兵出發后,黎安明才笑著對李大虎、孫小虎、王二牛、朱萊、王元一等人說道:“神交已久,又讓他當了那么久的棋子,我倒是想見一見這位彝族君主了,你們誰敢去跑一趟傳個話啊?”

“末將愿往!”李大虎等幾個武將聞言,連忙齊聲回道。

朱萊、王元一等文人見狀,不由得苦笑著互相看了看。

王元一拱手道:“主公,這樣的任務還是交由我等文人來做吧,他們這些武將去可能討不到好,讓我去吧!”

他們以為黎安明和奢崇明神交已久是夸張說法,哪知道黎安明是真心實意的,畢竟跨越了三四百年呢。他在現代看到奢安之亂這一歷史事件時,就對這位給明王朝落下了最后一塊落井石的奢崇明產生好奇了。

當然,那時的黎安明也只能是隔著歷史憑空想象了,如今既然到了這個時代,而奢崇明又作為他的第一個對手,理當是該見上一見了。

黎安明見狀想了想,便同意了,說道:“好,你去告訴奢崇明,就說我在兩軍陣前略備薄酒,請他來品鑒一番。”

奢崇明大營,正當一眾官員慌亂不堪時,忽然聽得一聲奏報:“報大王,明軍遣使來見。”

“讓他們進來!”雖然不知道明軍在打什么主意,但奢崇明還是有些煩悶的揮了揮手說道。

王元一獨自一人走進了奢軍陣營,報了來意后既沒有顯得膽怯,也沒有四下張望,只是淡定的站在那里等待奢崇明的召見。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人權在現代很受重視,但在封建社會可沒有人權可講,古代版的“日內瓦公約”,沒有規定不能殺害俘虜及相關人員,相反,殺俘虜、屠城的事經常發生,例如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戰俘,揚州十日等,大量戰俘和平民慘遭殺害,古代戰爭雖然不能像現代戰爭那樣尊重人權,但卻很尊重雙方的使者,即“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不成文規定。

在處于白熱化的戰爭中,使者是雙方交流的媒介,負責傳達己方的意思給對方,如果連對方的使者都不能幸免,表明已經沒有了和解的可能。

另外兩方的將軍也明白,戰爭是政治的延伸,本質是利益訴求不一致,政治家談不攏了,就只能戰場上見,需要通過戰爭來獲取所需的利益,例如常見的一些邊境問題引起的戰爭。

再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戰爭只是手段,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將軍的士兵在戰場上流血,馬革裹尸還,最后可能連個撫恤金都拿不到,所以將軍們是很不愿意打仗的,能和解最好不過,沒有必要殺了對方的使者,引起對方的反感,斷了和談這條后路。

還有就是一些政治家只是為了給對方增加些壓力,并不想擴大事態,小打小鬧之后,便會回到談判桌上,如果那個將軍不識相把使者殺了,最后只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所以聰明的將軍看到對方來使,都不會不問緣由就殺。

使者往往是沒有惡意的,沒有攻擊性,他的目的只是為了傳遞信息,如果殺掉這么一個手無寸鐵之人,是會被人看不起的,在道德層議論層面會處于下風。

這一情況尤其是在注重禮儀的春秋時期特別嚴重,在那時候打仗十分講究“規矩”,打仗如君子之交,參考宋襄公和楚國的作戰,本來宋襄公可以在楚軍渡河時候半渡擊之,完全可以取得勝利,或者在楚軍為列好隊列時進攻亦可沖垮楚軍,但宋襄公卻認為這樣不仁義,不合禮法,最終宋軍慘敗,古代連打仗這樣的國家生死大事都可以講仁義,還有理由殺一個手無寸鐵的使節嗎?

當然,不殺使者也不是絕對的,殺使者也會起到鼓勵己方的作用,不過大都是發生在抵抗侵略的情況下。

例如蒙古人攻打南宋釣魚城的時候,為了減少傷亡,就讓使者進城勸宋軍投降,但宋軍卻把使者的頭砍了下來掛在城頭上,以表決心,大大鼓舞了士氣,并成功把蒙古大汗蒙哥擊斃。又如東漢時期的將領耿恭被匈奴包圍,匈奴人很敬佩耿恭,便派使者勸降,許諾美人、金錢,耿恭民族氣節高尚,親自把使者殺了,在城頭上把使者尸體烤了,這也是岳飛《滿江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出處。

不過王元一相信奢崇明是一個聰明的人,能率起一族反叛大明,奢崇明怎么看也不少一個愚蠢的人。所以王元一才會顯得那么淡定,但同時他也會潔身自好,盡量不要有引起對方誤會的舉動。

使者能夠不被殺,自身的才能和膽量也是十分出眾的,能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游刃于刀鋒之間,諸葛亮就曾在江東舌戰群儒,說服孫權聯劉抗曹,張儀游說六國,實施連橫戰略,張騫、班超出使西域等。

古代“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雖然不是絕對的,但大多數情況下交戰雙方還是會遵守這條不成文規定,不然以后誰敢當使者,處于政治需要、軍事需要、禮儀需要,往往“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這位來使,我家大王召見!”傳令官的聲音打斷了王元一的沉思。

開元4316年 第二百五十七章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上一章  |  開元4316年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