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人才
關于人才隊伍的問題,中國騰飛方面不是沒有努力過,比如資助貧困生就讀相關的航空航天專業,再比如與大學定向培養相關學科的畢業生,再比如出資與教育部門共建職業技術學校。
雖然做了很多努力,可一來中國騰飛的主業不是教育,無法投入過多精力;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航空航天類學科專業性太強,起點太高,很難進行大范圍普及。
用人話來說就是這類學科送上倒下沒有形成一個被全社會普遍認同的切入點,從而令學生和家長們投入的精力不多。
如果能類似工程建筑、金融財會、軟件工程這類熱門專業,一出校門就會被瘋搶,家長和學生們自然會擠破頭的往這方面靠。
可問題是航空、航天類的就業面兒太窄,除了那幾個航空航天類的科研院所和大型國企外,就只有中國騰飛了,除此之外就在沒有符合本專業的地方。
而這其中中國騰飛的待遇最好,相應的進入難度也最大,剩下的幾家無論是基礎工資還是相關福利都很平常,甚至個別單位的待遇還比不上發廊里給人剪頭發的托尼老師。
想想一位寒窗苦讀十幾二十年的專業人才,出來后薪水還閉上一個連九年義務教育都沒念完的剃頭匠,是誰心里能平衡?
當然是唯恐避之不及了。
而形成這個原因的根本不是中國騰飛等國內企業不努力,而是因為國內整體高端制造領域的整體產業突破尚未完成。
換句話說,能生產高利潤、高附加值的生產廠商太少,光靠一個中國騰飛,就算使出吃奶的勁兒能吸收多少人才?撐死一、兩萬頂天兒了。
而想要整個產業沖上去,相關人才最起碼也得百萬計才夠用,這樣在普遍的創新下,各企業的水平才能上幾個大臺階,不然就只能茍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瘋狂的內耗。
就比如日本和南韓,看著GDP總數不少,但民眾普遍活得特別累,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頂級高端產品他們碰不到,卡在哪里上不去也下不來,沒辦法就只能守著那幾個別人施舍過來的產業,變著法的內卷。
與之相反,商業航天之所以能在美國方興未艾,并不是馬斯克、貝佐斯人格魅力有多大,也不是美國這方面的硬件兒有多強,最最關鍵的還是他們在這方面的人才儲備足夠多,能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形成良性循環。
在這方面即便是ZTMNB太空探索公司都難以望其項背,因為迄今為止,很多關鍵崗位依然空缺,因為根本就找不到相關方面的專業人才。
當然了莊建業可以不講武德去其他單位高薪挖人,但那樣一來不少重點型號可能就要趴窩,沒辦法,實在是這樣的人才已經稀缺到一個蘿卜一個坑,到了動彈一下,就會讓國之重器受損的地步。
國內尚且如此,剛剛緩口氣的俄國就跟不用說了,撐起現如今俄國航空航天的這批人個頂個都是蘇聯時代留下的,年紀最小的也將近60了,偶爾能看到個40幾歲的那都是年輕人,至于二、三十歲的后輩幾乎沒有。
這種狀態下,俄國能維持住現有的盤子不崩就已經謝天謝地了,還搞什么商業航天?設備啥的先不說,連人都沒有怎么搞?
歐洲同樣如此,甚至還不如俄國,同樣沒啥競爭力。
國內在這方面潛力是有的,畢竟人口基數擺在那兒呢,但在氛圍上就有些差強人意了,正因為如此,羅羅公司來國內設廠,對中國騰飛來說可謂是天大的好事。
最起碼在人才的爭奪上,中國騰飛不用像以前那樣束手束腳了。
畢竟之前的競爭對象都是那些體制內單位,中國騰飛哪怕是想提高工資,也會遭到這些單位的反對,以至于不得不執行了多年的所謂工資指導價,最多不能超過業內其他友商平均工資的15。
莊建業從根本上來說不想實行,但現實的情況是不實行根本不行,因為一旦把人都吸引過來,其他單位就可能直接垮掉,那國家交付的型號任務就有可能陷入困境。
沒辦法,這就是一種全局和局部的眼界問題了,在這方面莊建業不得不把握好一個度。
可如果羅羅公司進來,那就不一樣了,外資企業啥時候見過武德?
啥體制內,體制外,老子就要最好的,不服?誰TM在乎!
如此中國騰飛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給航空發動機相關領域的人員提高福利待遇了,而與羅羅這么一爭,就跟幾個互聯網大廠對程序員的高價爭奪一樣,福利待遇立馬就能翻翻兒。
福利待遇上來,又有極強的旺盛需求,家長和學生們看了會是什么感想?必然是削減了腦袋往里面鉆,即便是社會上的人員,估計都會捧起航空航天概論瘋狂學習,因為誰都知道只要進了這門,距離財富自由,人生巔峰就不遠了。
既能解決眼下航空發動機產能不足,又能促進長遠的人才隊伍建設,莊建業對羅羅設廠可謂是一百個贊同。
不但很快跟羅羅方面達成了合作協議,承諾未來將有至少三分之一的FCNB—220系列客機將使用羅羅在國內生產的V2500系列航空發動機。
并且未來更大的FCNB—240雙通道雙發大型客機上也將使用羅羅的遄達系列大推力航空發動機。
本來雙方談的很不錯,羅羅都已經跟中信集團達成了合資意向,由羅羅出資49億人民幣,占股49;中信集團出資51億人民幣占股51,共同在魔都郊外建設一座現代化的航空發動機超級工廠。
眼瞅著靴子就要落地了,羅羅公司卻在關鍵時刻又把要落下的靴子給抬起來了。
至于原因很簡單,中國騰飛延后交付,以及有關生產線遭遇嚴重損失的報道,令羅羅覺得中國騰飛的前景堪憂,一旦其主力機型FCNB—220無法按期交付,那些急需新機型替代老機型的航空公司們必然會果斷拋棄中國騰飛。
畢竟捆綁再深也架不住現實的利益,航空公司的生存永遠是第一位的,在這個第一要務面前,一切都是浮云,所以羅羅判斷,空客和波音將會成為未來的大贏家。
既然最后還是空客和波音來瓜分國內市場,自己屁顛顛跑過來設廠到頭來不是忙了個寂寞?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