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天,當楊若晴他們起床去給左老夫人請安,發現左老夫人生病了,早飯都沒吃,還在床上躺著。
左君墨在床邊伺疾,左錦陵則被打發去了鄰村請一位老郎中過來為老夫人瞧病。
而之前一直陪伴在左老夫人身邊的君蘭,以及王燕可母女,卻不見蹤影。
“王家有急事,君蘭母女一大早就回去了。”
這是左君墨對楊若晴這里的解釋。
楊若晴不疑有他,畢竟君蘭現在是王家的人,這次是專門帶著王燕可來左家莊為左老夫人慶生。
她們母女在慶生宴結束后,還能繼續待在左家小玩個兩三天,已經夠寬裕了。
畢竟王家那邊在縣城還開著好幾個鋪子,家中還有兩大一小三個孩子丟給了君蘭的丈夫,也是該回去了。
只是這回去,突然就趕上左老夫人生病,還真是不湊巧了。
“老夫人是什么病?嚴重不?”楊若晴跟左君墨這里打聽了下。
會不會是因為自己這一大家子呼呼啦啦過來玩了好幾天,老夫人每天都要招待,打亂了老人家的作息生物鐘,所以累病了?
左君墨看出了楊若晴眼底的擔憂,以及顧慮,他趕緊說:“是昨夜睡覺前泡腳沒把握好時間,水涼了都沒及時拿起腳,這才著了涼。”
“是小問題,等大夫過來了,給她開兩副藥吃著,再在足底貼兩張膏藥,很快就能好。”
聽到左君墨的解釋,楊若晴松了口氣,只要不是大問題就好。
“我進去看看老夫人。”
“好。”
楊若晴看到老夫人的時候,老夫人整個人的精氣神確實比昨天差了一大截。
臉色有點蒼白,鼻頭有點紅,說話聲音悶悶的,顯然是感冒了的樣子。
不過,比起感冒,楊若晴倒更多的覺得老太太好像還失眠了,因為她的眼底有血絲,眼睛下方黑眼圈非常的重。
老太太昨晚泡腳著涼或許是借口,她老人家身邊那么多人伺候,水溫稍微涼了一點點都有人在隨時關注著,怎么可能讓她著涼?
最大的可能就是老太太有心事,這一桿子打來的毛病啊,是從心里頭觸發的。
至于是什么樣的心事,以至于讓老太太病倒,那就不是楊若晴適合去打聽的了…
在屋里陪老夫人說了幾句話后,大夫請過來了,楊若晴便退到了一邊。
看著大夫給老夫人把脈,開藥,然后老太太吃了藥準備歇下,楊若晴這次啊回到自己的屋子里。
團團圓圓已經出去玩去了,小孩子們永遠是最單純也最無憂無慮的。
但只要稍微長大一些,就會知事,就比如今天,駱無憂就沒有再出去玩。
先前錦陵去鄰村請大夫,就是駱無憂陪他同去的,此刻楊若晴率先回來了,但是駱無憂卻還留在老夫人的院子那邊,和錦陵一起照顧老夫人。
“有閨女留在那邊伺疾,倒也省去了我的事。”楊若晴對坐在自己對面的駱風棠輕聲說。
駱風棠點頭,“左老夫人那么喜歡咱家幾個孩子,無憂過去照顧她老人家,也是應該的。”
楊若晴贊同駱風棠的想法,她看了眼四下,其他人都不在跟前,眼下這屋里只有他們兩口子。
于是楊若晴又壓低聲說:“何況,有些事我們和左家都已經通過氣了,咱閨女留在老夫人跟前伺候,老夫人看著,心里也舒坦,高興,指不定病恢復的也能更快一些。”
有時候,吃藥治療是一碼事,心情治療又是另一碼事,若是二者能夠完美結合在一起,那就事半功倍了!
“棠伢子,你說,咱這來了湖光縣也四五天了,是不是該回去了?”楊若晴又問。
駱風棠想了下,“確實待得差不多了,是可以去請辭。”
“其實我今天過去老夫人那邊,就是想請辭的…”楊若晴說。
盡管團團圓圓巴不得一直,永遠都留在左家住下去,天天身邊除了平安和鈴蘭,還有一大群左家的家丁丫鬟跟著陪著玩,甚至還有莊子里的同齡小伙伴們一塊兒玩,每一天都熱鬧得像是在過大年!
但是,事情可不能照著他們期盼的那樣來啊,哪有做客一直做下去的道理呢?
“我原本是想跟老夫人那里請辭,然后我們明天就走,這不,趕上老夫人生病,咱也不好這個節骨眼上離開。”
君蘭可以做出這種事,但楊若晴做不來呀!
相信駱風棠也同樣如此。
“嗯,晴兒你的顧慮是對的,怎么說,我們也要等老夫人病好個七七八八,方可放心離開。”
“我就知道你和我一樣的想法,所以我就沒跟老夫人那里提。”楊若晴欣慰的長出一口氣,“那我們就再等幾天吧,也好讓無憂代替咱,好好在老夫人跟前盡孝。”
上晝,左君墨過來了,邀請駱風棠和楊若晴去莊子后面的半山腰的茶園里喝茶。
“今年的野生茶,特地給你們留的,必須去嘗嘗。”
“可是,老夫人身體抱恙,咱去山里品茶,這不太好吧?”
“晴兒盡管放心,家母只是一點點小風寒而已,吃了藥就沒事了,何況她身邊不缺人服侍,錦陵,無憂都在!”
“嗯…我想想…”
“晴兒,不用想了,比起他們兩個孩子的照顧,咱們這幾個,在不在都無所謂的!”
“君墨大哥,你這就有些過分謙虛了哈…”
“哈哈,我這不叫謙虛,我這叫有自知之明!”
楊若晴和駱風棠對視了一眼,駱風棠微笑著說:“晴兒,聽左大哥的,他自有安排。”
“好,那我們就客隨主便,服從左大哥你的安排就是。”
上晝,左君墨邀請楊若晴和駱風棠夫婦去了左家的半山腰茶園。
在茶園里,他們不僅在一顆有著上千年樹齡的梧桐樹下品茶,還下棋,聊天。
左君墨指著頭頂這棵快要聳立到云端的老梧桐樹,對楊若晴和駱風棠這興致勃勃的介紹起來。
“這棵梧桐樹,少說八百年,多則一千五百年。”
“我查過湖光縣志,這棵樹在前朝的時候,就已存在了。”
“關于這棵樹的傳說和典故,有十幾個版本…最為神奇的,甚至有人說這棵樹可以通天,沿著這樹干,能一直爬到天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