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蘭端著摻了藥的山楂水來到左老夫人的床邊,老夫人頭上戴著抹額,身上穿著白色交領的棉綢睡衣,靠在大靠枕上。
丫鬟仆婦們在她的腹部,專門弄了一只鹿皮熱水袋子,有專門的丫鬟跪在床邊的木踏板上,雙手托著那只鹿皮熱水袋子,持續性的為老夫人的腹部供暖。
鹿皮不僅能長時間保持里面熱水的水溫,同時那層毛茸茸的東西,亦能有效隔絕溫度過高對皮膚造成的炙熱不適。
另外,還有一個丫鬟跪在床尾那邊,正給老夫人捶腿。
捶腿是老夫人素日里最喜歡的一項養生活動,給她捶腿的幾個丫鬟都是在左家有牌面的大丫鬟。
但是此刻,許是因為肚子不舒服,這捶腿就變得特別的不適。
左老夫人眉頭緊皺,剛好此時君蘭端著藥碗進來了,左老夫人擺擺手,示意兩個丫鬟都退下。
“蘭兒,你怎么還沒睡下?”左老夫人抬起頭,臉上擠出一個慈愛的笑容。
君蘭是她的親侄女,看著長大的,娘家幾個侄女里面,君蘭是長得最像自己這個姑姑,說不疼愛,那是不可能的。
除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君墨,左老夫人最疼愛的就是君蘭了,曾經一度是把君蘭當做自己的閨女來養,甚至還想過親上加親…
“姑母,我先前起夜,聽到家里下人們說您身子不痛快,我不放心,過來看看。”
君蘭雖然是有目的性的過來這邊,并非起夜偶爾得知,但是,對于左老夫人的身體狀況,她這個親侄女還是記掛著的。
畢竟眼前這個老婦人,是這個世上比她爹娘對她還要好的人…
聽到君蘭的話,左老夫人的臉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來,“人上了年紀,吃多了就這樣,沒事兒,不要擔心。”
左老夫人輕輕拍了拍身旁的位置,吩咐君蘭:“來,坐到姑母身邊來。”
“好。”君蘭也溫婉一笑,在姑母的眼中,她看到了那份熟悉的關懷和溫情。
有戲!
君蘭坐下后,并沒有直接說真實目的,而是端起碗開始哄勸老夫人喝藥。
“不喝,藥苦,我忍一忍就過去了。”左老夫人別看年近六十,但是性格里卻依舊有小女孩的那一面在。
君蘭說:“姑母,真的不苦,里面放了山楂,我剛已經幫您嘗過了。”
“是嗎?”左老夫人半信半疑,微微探頭看了眼碗里的暗紅色藥湯。
君蘭接著哄:“喝了藥,一會兒就好了,不比您老苦熬一宿好啊?”
“再說了,家里還住著遠道而來的貴客呢,明兒個咱還要招待客人,您老若是一宿睡不好,明兒哪有精氣神招待客人?到時候怠慢了客人可就不好了。”
君蘭口中遠道而來的貴客,自然就是指駱家人。
這番話,倒是聽進了左老夫人的心中,她坐起身,“有理兒,來,我喝。”
君蘭眉開眼笑:“這才對嘛,您老躺著就好,我喂你。”
“嗨,我又沒老到那個程度,用不著喂…”
“姑母,我知道您老正當年壯,是我想要喂,您老就給我這個機會嘛!讓我假裝在您跟前盡盡孝心,回頭回了縣城,我心里回想起來,也覺得踏實!”
“哈哈,你這傻丫頭,啥叫假裝嘛,這些年你用在我們左家幾口人身上的心思,姑母都曉得的,難為你了!”
明明已經嫁給了掌柜,屬于老板娘了,家里也是買了兩個丫鬟干活。
可左家人一年四季的衣裳鞋襪,君蘭都要親手縫制送過來,衣物那些不值錢,值錢的是那份心意。
就這樣,在君蘭的伺候下,左老夫人不知不覺將一整碗湯藥喝下去了。
雖說加了山楂水中和了一些藥味,但藥終究是藥,還是有些苦的。
因為有君蘭的一番貼心話語和像小孩子那樣的哄,左老夫人還是非常受用的,甚至連藥的苦味都給忽略掉了。
等到喝完藥,君蘭又拿來茉莉水給左老夫人漱了三次口,方才重新坐下,娘倆聊著天。
聊今天的壽宴,聊這些親戚朋友家門的孩子們,當提到駱家的團團圓圓時,君蘭一半是為了彌補挽救之前的失態,另一半也是因為那兩個雙胞胎小子實在是可愛得緊,君蘭對團團圓圓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
“兩個活寶,看著就招人稀罕!”君蘭道。
左老夫人輕輕點頭,眉眼間都是笑意,說:“那倆孩子給了我好多歡樂,小嘴兒叭叭的,可喜慶了!”
君蘭也笑著表示贊同,話鋒一轉,說:“姑母,說到這些,我這里有個有趣的事兒,想當做笑話來跟您老這分享下。”
“啥事兒?說來聽聽。”
“前陣子三月三,我們一家去縣城郊外的白馬寺上香,剛好寺里來了個掛單的老和尚在那里給人批命。”
“我呢,尋思著我家燕兒今年及笄了,女孩子家嘛,婚事越早定下來越好。”
“我就把燕兒的生辰八字報給了哪位老和尚,結果,您猜人家怎說?”
“咱燕兒又聰慧又漂亮,那必定是好命。”左老夫人說。
君蘭笑容掩不住,很是驕傲的說:“別的話我倒沒多聽,譬如說咱燕兒能做探花夫人,旺夫啥的,我呀就記住了一條。”
“老和尚說我家燕兒命中注定有六子!”
“且六個都是大胖兒子!”
“啊?這么多兒子?這也太好命了吧!”左老夫人都震驚到了,眼珠兒睜大,肚子也沒那么痛了。
“這還不止呢,我燕兒命中還有四個閨女!”
“天哪,六個兒子四個閨女?這不就是十全十美嘛?”
“可不就是嘛!”君蘭笑著道,“我當時就跟那老和尚說,我說咱家燕兒瘦瘦弱弱的,哪有那樣的好命哦?高僧可不能哄我婦道人家呀!”
“那高僧怎么說?”左老夫人的好奇心完全被吊起。
“那高僧說了,出家人不打誑語,說咱燕兒命里就是有十個孩子喊她娘親!跟胖瘦無關!”
左老夫人倒吸著涼氣,喃喃道:“有福,有福啊,多子多孫,燕兒真是方圓百里難得的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