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命當爭 第665章 恢弘的畫卷(第五卷完)
臺下屏息以待,這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信息了。
更令他們期待的信息,自然是那枚正在環繞地球飛行的航天器,是什么?
這枚火箭的能力,已經得到了初步推測,只等他公布具體的核心性能數據。
果然,只聽顧松說道:“我們非常驕傲地向大家介紹,燭龍2號火箭是有史以來最強推力的運載火箭。”
“這枚火箭的運載能力,近地軌道是132.5噸,同步軌道是68.8噸,月球軌道為55噸。”
三個數字砸出來,臺下一陣驚呼。
確認了!這是一枚運載能力超過土星五號的火箭,史上最強運載火箭的稱號要更替了!
屏幕上,打出了這枚火箭發動機的一些數據。這個推力和比沖,還有發動機本身的質量……
完全不是某些人猜測的不計成本全靠錢來堆!
正在連線當中的喬森就發出一聲驚呼:“天吶!”
而正在研究重型獵鷹火箭的馬斯克,自然看出了其中的分量。材料、燃燒效率、精細的控制……這個史上最強,短時間內都看不到其他火箭有突破的可能了。
顧松說到這里就不繼續說發動機其他技術細節了,只是笑道:“如同大家可能已經拿到的資料一樣,這枚燭龍2號火箭,自然已經運用了在燭龍1號上已經成熟的回收技術。我想,這對航天事業來說是又一次重大突破,也是突破地球引力運載能力實現的再一次質變。”
沒有人能反駁這一點。
近地軌道132.5噸的運載能力,還可回收。
現在的國際空間站一共才多少噸?用這枚火箭來運送載荷上天,3次就搞定了!
而且遠遠用不上那么多時間。
懂行的記者,已經在打著腹稿,思考著怎么來闡述這樣一枚火箭對未來航天格局的變動。
然后就聽顧松說道:“至于這次發射實驗中被送到近地軌道的航天器,想必才是大家關心的重點。沒關系,接下來,我會詳細地向大家介紹燧石航天,以及我個人下一階段的一個重要工作。”
這段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從火箭上抓了回來。
無論如何,火箭的原理在那里。大家頂多只會繼續去探究,這枚火箭采用了什么燃料,在發動機和材料上可能應用了什么新技術,才能實現可回收的百噸級近地軌道推力。
但現在最神秘的,是那個正環繞地球飛行的航天器。
會議室里的屏幕上,播出了一張圖片。剎那間,會議室里就齊齊響起一陣驚呼,然后是密集耀眼的閃光燈。
畫面上,是一個恢弘至極的太空人造物。
這樣的圖片,以往從來只出現在科幻電影當中,又或者是未來向的原畫里。
兩個圓環,一大一小,一前一后,由桁架和圓柱形的結構,與中間的圓柱體艙體連接在一起。
這個……符合大家真正所想象的宇宙飛船模樣了。
中間的圓柱體,顯然是主艙段。但是……卻沒有看到真正的飛船必須有的推進器設計。
顧松給了他們一分鐘的時間拍照、消化,然后說道:“燭龍2號的發射仍然是比較昂貴的,把它就直接作為測試,我有點不甘心。既然比較有把握,我就直接把未來燧石空間城的第一個節點艙發射升空了,所幸發射很成功。沒錯,就是燧石空間城,因此,在這里向大家宣布,燧石航天的科研空間站計劃正式啟動!”
空間……城?!
這個規模!
不知道多少關注到這個消息的科研人員,心中猛地一跳,尤其是各種急需在太空環境下展開研究的科學家們。
以前,昂貴的航天發射成本,既阻礙了太空研究環境的規模,也阻礙了在太空站開展實驗的類型。
但現在,可回收的百噸級運載火箭,如此龐大規模的空間站,能用來做多少事情?
這無法不讓人心動!
顧松繼續說道:“燧石空間城既是未來的一個太空港口,也是一座科研空間站。燧石航天的逐月計劃將繼續執行,與此同時,我個人將開始籌備成立一所燧石宇航大學,專注于太空探索技術的研究。燧石空間城其中的一部分,將作為燧石宇航大學框架下的一個太空實驗基地。”
沒有人在這個時候出聲打斷,或者提問。
這是讓人覺得無比瘋狂的構想,正在由這個充滿奇跡的年輕男人提出來。
而已經回國的凱文,則真正搞清楚了他所說的那個燧石大學是個什么樣的架構。這個男人,真的開始造飛船了!他正在主導未來,而燧石宇航大學,很可能是某種未來架構設計的一部分。這里面,不僅僅是新技術的引擎,也可能包括……某種資格?
“在這個較小的環形艙體中,將會分布大量的實驗室,它的直徑有300米。而較大的那個環形艙體直徑達到500米,將會開辟為一個模擬生活區,來幫助一些對太空感興趣的‘先驅們’,適應太空生活。沒錯,我在說的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太空旅游項目。未來,我甚至計劃在那里開設太空工廠,歡迎應聘。”
他說的語氣很詼諧,卻沒有人發笑。
太遙遠了,太不現實了。
直徑米……地球上空何曾有這樣規模的航天器?
怪不得他取的名字,叫燧石空間城!
這樣浩大的工程,何時才能完工?
電視機旁的馬斯克,已經驚得合不攏嘴了。這個家伙,一下次拋出了一個看似可以完成,卻又遙遙無期的工程。
這不是送幾個居住艙去月球或者火星,這真的像他說的,是一座太空城!
現在是有了遠超以前的運載能力,但這個空間城的總質量規模,將達到多少?難以想象這是怎樣一個浩大的工程。
它就高懸在地球上方,如何去界定它的存在?
各國會怎么看待這樣一座太空城?它屬于哪個國家?
如果不屬于某一個國家,它的運作,在什么框架下進行?
同樣在電視機旁觀看直播的,不乏各國的大人物。
在樞海,保家齊同樣在思考著。辦公室里還有另外一些人,其中有人說:“燧石科技和燧石航天的其他全部人加起來,都比不上他重要。他在科學上的天賦太可怕了,甚至管理決策上也有同樣的天賦。現在這種時間點,我們必須保護著他,支持他。因為國家真的沒在這個領域有額外投入,但按照現在他的航天公司展示出來的實力,其他航天大國沒理由不跟進。”
保家齊沒說什么,繼續看顧松在電視里介紹著。
“世界當然有許多值得去關注并且解決的短期問題,但也需要有人去關注更遙遠的地方、更長遠的問題。太空,無疑是其中的一個。現在,以我個人的力量先做起,我希望能夠吸引全世界更多對開拓太空感興趣的科學家,一起研究相關科技。”
“燧石宇航大學的成立代表我的一次嘗試,它將以燧石科技為基礎,來搭建與太空探索有關的科研體系。燧石航天負責支撐具體的太空探索行為。我再次強調,希望燧石空間城能被全世界以和平的眼光看待,珍惜它作為一個科研空間站的價值,給有志于太空探索的先驅者們以足夠的尊敬。”
顧松看著鏡頭不客氣地說:“在過去的數年里,已經有某些國家和機構,出于各種狹隘的利益考慮,對我發起了諸多攻擊,甚至是越來越致命的。因為存在這種威脅,所以我將堅持以獨立的姿態來運作燧石宇航大學和燧石空間城。想要參與到這場太空探索技術的盛宴中,就加入到燧石宇航大學和燧石航天的框架中來!”
在大洋彼端,一個個坐在辦公室里的人,眉頭緊蹙著。
電視里,顧松開始介紹起將來圍繞燧石宇航大學將會構建的體系。
不知不覺地,整個發布會的重心已經轉化到未來宇航人才的培養,以及太空探索技術的科研體系當中了。
人們似乎看到了一所專門培養宇航員、太空探索人才的全新學校,科學家們也在其中研究著材料、通信、計算機、航天科技工程等各種與太空探索有關的技術。
一種太空歌劇般的史詩感油然而生,顧松并不知道這么一場發布會,他突然收獲了全球多少太空愛好者的鐵桿崇拜。
這所還在醞釀當中的燧石宇航大學,其名字已經傳往全球。
跟這個宇航大學同時詳細向世人介紹的,是燧石空間城的未來規劃。
這部分,就交由簡玉書在進行解說,并由他將來負責執行。
太空旅行,往來天地的空天飛機和載人飛船,由月球經燧石空間城中轉回到地面的地月開發新形態,一幅壯闊的太空時代畫卷高調地展露在世人面前。
盡管一切都還只存在于發布會現場的屏幕當中。
但它會成為真實嗎?
聽著描繪的現場記者,和正在看直播的每一個人,不約而同地看向了已經解說很長時間、正在休息的顧松。
這個剛剛25歲的男人,本身就是奇跡的存在。
他帶來了突飛猛進的半導體芯片技術,然后他帶來了人工智能,帶來了量子計算機。
現在,他又帶來了史上最強的運載火箭,以及可回收技術。
在信息更加全面的人心目中,還知道他有生命科技方面隱藏的研究,在材料科技上起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精密儀器、尖端防務裝備。
只要與技術有關,還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
至于錢……當下的新一代,哪怕加上那些一出生就繼承巨億的人,又有幾個擁有比他更強大的財富調動能力。
以一己之力,向太空進發,踐行著他年輕時不知天高地闊的誓言。
此時此刻,最早聽到那些誓言的人們,滕長興、蘇燦榮、段明亮、吳克勇、郝秋云,無不思緒萬千。
另一個簡玉書,則坐在他旁邊,忠實地執行著當初定下的計劃:高調地對外宣揚著燧石空間城的未來!
秦毅是在電視機前看發布會直播的,他這才明白顧松說的航天客運,是個什么意思。
淦嘞,血壓有點高!
當時間走到了2009年盛夏的時候,顧松的燧石計劃終于在全球風云變幻的局勢里,來到了一個特別的拐點。
他為華國送上了數柄戰略大棒,牽制著敵手在技術領域進退兩難。
在地表和近地軌道聚焦著目光的同時,在遙遠的月球,所有在軌的航天器都已經被顧松送過去的干擾裝置屏蔽了。
在無人觀測得到的一個隕石坑底部,已經鋪開了不大、但絕對也已經成規模的一小片人造物。
在它的中央,是靜靜運轉著的微型核聚變發生器。
借助燭龍2號發布所產生的巨大吸睛能力,在顧松的全力監視下,沒有任何觀測設備注意到了這里,發送了相關的信號回地球通報。
在月球背面,照亮太空前方黑暗道路的第一束薪火,悄然點亮了。
小挖掘機們,越發歡快地在月背蹦跶著。
距離燧石號抵達航線終點,還有14年的時間!
(第五卷:夜深悄逐月完)
重生之命當爭 第665章 恢弘的畫卷(第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