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八年 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
“敢問圣上,王總管適才為何心情激蕩若此?老臣適才聽聞其為孩兒謝恩,但其行舉不似為加恩蔭一事啊?難不成王總管雙喜臨門?呵呵,老臣只是閑極無聊,是以這才多口相問,圣上若是不便答復,就當老臣從未問過好了,呵呵,呵呵呵呵!”
眼見的朱由檢神態輕松異常,好像是一下子解決了一個重大問題的樣子,溫體仁起身移步至御前階下,拱手后以閑聊的語氣笑問道,而孫傳庭等人仍在思考著洪承疇傳來的消息。
對關外軍情絲毫不感興趣的溫體仁并沒有去靜思解決之道,他對朱由檢和王承恩之間的互動倒是頗覺有趣。就在他思索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時,王承恩突然之間的舉動讓他詫異不已,隨即他敏銳的捕捉到了王承恩代孩兒謝恩的那句話。
雖然這回自己蒙皇帝垂憐,次子溫侃能得以由正七品連升四級擢到從五品的職位,但溫體仁對此并未滿足。
因為溫侃的舉人身份已經決定了他的前程有限,將來能落個從四品位子就已經是老天開眼了,再往上升基本不可能。
除非能力、政績異常出色,對朝廷有特別大的貢獻,否則就別再有更高的奢望了。
可從四品這樣的官職人脈遠遠不能保住后代子孫的榮華富貴,一旦自己致仕或者故去,次子就算熬到從四品的職位,也很難再讓溫家保持在頂級官紳的行列中。
要是后代中再無驚才絕艷的人物出現,那溫家很快就會敗亡下去,這種可以想見的未來讓現在志得意滿的溫體仁根本無法接受。
溫體仁雖然不知道王承恩過嗣之事,但不妨礙他通過推斷得出最正確的結論。
依照王承恩剛才激動的樣子,人老成精的溫體仁瞬間就猜到了可能跟承繼香火有關,要是其他事,王承恩絕對不會激動的聲淚俱下。
而按照王承恩三旬多的年紀來看,若是與子嗣有關的話,當事人年紀應該不會超過十五歲,比太子大不了幾歲。
等等!比太子大不了幾歲?!莫非與太子有關?
這可是天大的事啊!
聽聞皇帝與太子日常相處時和睦異常,皇帝甚至經常縱容太子便裝出入宮內與民間,這說明皇帝與太子之間的關系非常之好,也證明了太子之位是無可動搖的。
而王承恩若是有了子嗣,并且與太子年齡相若,那莫不是說適才皇帝給王家子許下了什么前程不成?
自家長孫溫佑年已十四歲,目前以生員身份就讀于國子監,學業雖然并不出眾,但為人處世卻是漸有圓滑之像,倘若此事與太子有關,那自己這大孫子能否搭上太子這條線呢?
不行!得打聽打聽!
這可是事關溫家將來幾十年的富貴前程!
“呵呵,大伴過嗣了兒子,有了后代,自家名字也能重歸族譜,朕適才為其子加了恩蔭,是以才有失態之舉。呵呵,溫卿見微知著,倒是觀察的甚是細致!”
朱由檢現在也不是初來大明時的政治雛兒了,溫體仁的旁敲側擊之意他豈能看不出來?
他本想將太子一事順便說出來,讓老溫高興高興,但看到老溫投射過來的滿是希冀與渴望的眼神,朱由檢忽然強行忍了下來,決定先吊一吊老溫的胃口再說。
“呵呵,老臣與軍務之上并無殊見,此亦非老臣之所長,孫白谷幾人皆為多謀善斷之輩,老臣還是藏拙為好!臣之所長是為內政,對此臣有自知之明,對于不擅長之方面,臣絕不予以插手!”
溫體仁見皇帝并未吐露真相,遂立刻將話題引到了別處。
皇帝越是遮掩,那說明事情越是不小,這可得抓緊著打聽,好事不能別人拔了頭籌才行。
“卿之所言甚佳!方面之才治方面之事,此方為執政之道!卿為首輔,首要之責便為領袖百官、調和陰陽,不使朝廷大政方針出現重大錯漏之處,如此便是稱職之臣。朕對卿一貫之舉頗為看好,望卿一以貫之,莫負朕望!”
朱由檢對溫體仁的表態很是滿意,能知道自己擅長與缺失,這才是作為首輔的第一要務。
“啟奏圣上,臣苦思良久,對關外之事偶有所感,不知當不當講?”
陳奇瑜的插言打斷了朱由檢與溫體仁的對話。
“卿盡管道來便可!但為國事,何來不當講之說?”
朱由檢面帶微笑開口道。
“啟奏圣上,臣以為,此事雖不知其因何而起,但結果卻是對朝廷極為有利,寧遠總兵重傷于祖家,祖吳兩家從此之后再無媾和之可能。臣以為當下應將寧遠總兵旗下之馬隊調入關內,之后尋機遣往宣大盧建斗處聽令,以防來年與建州大戰時,祖吳兩家為私仇爭斗而誤國事!”
陳奇瑜這個建議提出的極為恰當與合理。
在祖吳兩家翻臉成仇時,明年大戰一起,除了朝廷官軍之外,遼西各將也都要帶兵參戰,按照兩家精銳俱為私兵的特性,極有可能為了報仇而引發內訌,那樣的結果是非常可怕的。
而將吳三桂的三千騎兵調回關內駐扎薊鎮也是非常不妥,不如直接派到盧象升的麾下,參與到東征的戰事中,也順便消耗一下吳家的實力。
盧象升雖然忠直但卻不是愚鈍之人,相信他自會有相應安排來消解吳家的實力。
“大尹之議甚為合理,寧遠馬隊現下已成為關外隱患之所在,況且其亦為薊鎮精華之所在,若能遠赴塞外為朝廷征戰,既消朝廷之憂,更合為國盡忠、馬革裹尸之意,實屬一舉兩得之舉!”
一旁的楊嗣昌也是出言附和道。
“啟奏圣上,大尹之議是為其一,臣以為現下仍應以穩定為主。朝廷應行文至錦州總兵處,斥責其火并之行時亦要安其心,不使關外大戰之前生亂。待決勝建州之后,再以重兵圍困錦州,迫其解除武力以永消此患。若其無視朝廷之令,那便困其于城中至死為止。對遼西之策,臣以為緩圖為上!”
孫傳庭考慮半天,還是將自己解決遼西問題的設想全盤托出,以供皇帝做出決斷。
在他看來,明年與建州的大戰是徹底解決關外兩大割據政權的最好時機,在大軍云集錦州一線,兩翼各有奇兵突襲的情況下,建奴不可能不敗。
在給建奴以重創,迫使其無力南顧后,正好是前線大軍挾勝勢一舉將遼西將門徹底解決之時。
之后再根據實際情況,再決定是否乘勝直搗黃龍,將建州武力徹底消滅。
因為遭受致命打擊后的建州,在缺少人口物資的情形下,數年之內根本不可能恢復過來,退又無處可退,朝廷自會有大把的時間從容籌劃布置。
“幾位卿家之議甚合當前之境,朕亦覺當前應以穩定為主。楊卿,稍后兵部便據此行文錦州吧,再就是著人知會吳襄,配合其安排人手將寧遠總兵接回關內休養。依照孫卿之言,與建州之戰是為最為緊要之處,到時朕亦會親征關外以鼓全軍之士氣,親自見證跳梁之覆滅!”
崇禎八年 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