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東 第405章 住房市場化
“嗯,聽你們這樣一說,當時換房子當真是不容易。”李尚父親感概,“叫怎么說,真正的居不易啊。”
“太居不易了——”幾個人都附和。王建浦笑笑,開玩笑道,“想不到阿爹和姆媽還有這樣一段光輝的時代經歷呢?”
伯母瞪兒子一眼。王建浦就不響了。李尚忍不住想笑,但覺得不太合乎場面,連忙用手捂住嘴。
伯父卻不受影響。抽一口濃煙,繼續往下說。
笑了笑,他說道:“親家你們現在可能都不太好理解,我們那時候換房,想起來就好像現在找對象一樣,也講究門當會對的。”
“還有這個說法?”
李尚母親明顯不理解的樣子,接著問道:“這個話又怎么講?”
“是這樣,當時來講,要想提高自己換房的成功率,必須要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伯父解釋,我這里所講的門當戶對,就是要正確的衡量自己房子的“身價”。
要想住得好,無非是犧牲地段換大房,或者犧牲面積換獨用,再不然或者犧牲獨用換面積。
首先是地段,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好地段的小房子可以換到差點地段的大房子。
地段好,賣相好,就有加分的地方,如果公用面積大,樓層高,可搭建閣樓也是可以加分的地方。如果要是有煤衛合用就是最大的劣勢,則是需要犧牲面積換獨用的。
當然了,除了地段,那時候如果房子里有煤氣,就可以在面積上增加四個平方,如果有衛生設備,可以多換兩個平方,另外煤衛是獨用還是合用也有講究,這些都是有行情的,只要有一方覺得吃虧就談不攏了。
打個比方,有人想把一間大的,換成兩間小的,也有人想把無廁所的屋子換成帶廁所但稍小一點的。據說,當時,有抽水馬桶的衛生間,可以多換到4平米的面積,有煤氣灶臺則可多換2平米。
另外,還有的人住房非常困難,單位照顧增配一間福利房,要想把兩處小房子換成一處更加費周折。
如果對方是一對離婚夫妻,那么就要讓男女雙方都滿意,如果對方是婆媳不合想要分開住,就必須讓婆婆滿意,兒子媳婦也要滿意。總而言之,每個換房故事的背后都有講不完的辛酸事。
講到這里,伯父還舉了兩個他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
伯父家曾和延安路靠近人民廣場附近的一家人談妥了換房子的事,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這家的二兒子死活不同意,使得兩家人共同的努力打了水漂。
后來才知原因,他家有只兩三平方米左右的大壁櫥給二兒子搭了鋪單獨睡覺,要是搬到我家他就沒這個特權了,他自然不同意。
第二個例子。
調房中伯父家還碰到過萬分沮喪的事。有一趟所有條件談好,和對方家庭的一家子興沖沖地去當地房管所辦理手續,工作人員說這塊地段屬于特級地區,不是隨便誰想進就能進的。
“當時我父親,也就是阿浦的爺爺屬于被審查的對象,房管所的說法,哪能讓我們混進“特區”呢?”
這么多年過去,講起來這些,伯父似乎還有沒有開懷。猛吸一大口香煙,有些陳然說道:“那些人真是狗眼看人低,全是勢利眼。”
唏噓不已。
“是的呀,在那些年里,實際上也包括了現在,住房難成為上海老百姓的第一難。”過好一會兒,王建浦也是有感而發,說道,“好在改革開放開始了,到了現在,特別是從今年實行了住宅商品化以后,上海的換房現象就少了。”
王建浦說的,其實是80年代以來,上海開始實行的的住房制度開始變革。
改革開放后,上海開始摸索新的住房制度。
改革的第一步,是把國家建造分配,轉變成了單位建造分配。這一轉變激發了企業的建房熱情,整個80年代,上海竣工了4000多萬平米的住房,人均住房面積超過了6平米。
不過,即使在此背景下,上海依舊存在100萬平米的住房缺口。住房問題研究小組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建造100萬平米的住宅,這就需要8個億。
起初,上海效仿國內普遍的辦法,進行了提租和出售公房,但成效甚微。因為,提租的同時也要求企業補貼一定的工資,而居民和企業都沒辦法承擔這一成本。出售公房也不行,因為百姓根本沒有存款買房,更無處貸款。
實際上,當時人們內心是抵觸買房的,一些人即便能湊出錢來,也不愿買。他們覺得房子是公家的話,一切由公家負責,而一旦屬于自己,就要增添許多麻煩。
在國內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就向外國求取經驗。
90年,市里主要領導帶隊前往新加坡考察學習。回來以后,上海住宅問題研究小組就起草了《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主要內容為:“推行公積金,提租發補貼,配房買債券,買房給優惠,建立房委會。”
此舉不僅解決了100萬住房的缺口,也讓普通百姓有了買房的可能。
91年5月,經國家批準,上海的公積金中心正式成立。主要領導帶頭買下了公積金中心發行的第一號住房債券。92年5月8日,上海華光儀表儀器廠的一名女女會計,成了全上海、乃至全國首個通過公積金貸款買房的人,這也是全國第一筆按揭貸款。
此后,從公有到私有,買房的觀念逐漸在人們心中形成。
有資料顯示,預計到今年年底,全上海有一半的公房被購買,實現了商品化。上海公積金試點的成功,也讓全國各地效仿學習。
自此,上海的住宅市場開始走向市場化。后來國內實行的一系列的房貸政策,其核心思路其實就取自上海公積金中心,商業銀行只在其基礎上做了一些修改。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
但是,換房的記憶就這樣還深深地留在千千萬萬老上海人的心里,成為揮之不去的歷史。
這時候,窗外的雨聲和風聲似乎小了好多。王建浦站起來走到窗前朝外望去,天似乎也比之前明亮了許多。隱隱約約似乎有太陽的光亮從陰云的邊上反射出來。
浦江東 第405章 住房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