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東 第29章 吃上國家糧
在外婆家里,只有一點令“四眼”不太習慣和不喜。這就是讀書,特別是閱讀和數學,最惱火的就是打算盤。不管他怎么自己努力,還是反復教育,基本上近乎于對牛彈琴。
但是說來奇怪,他對英語,特別是英語口語倒不是很排斥,甚至于可以說是有一種心里面誠心誠意接受的自然歡喜。
這天晚上吃過夜飯,一家人都坐在葡萄架下休息,吃西瓜。
姨夫開口說道:“剛才你們小姨說的要好好學習外語,我也想和你們說說掌握一門外語的重要性。”
小毛他們邊吃邊看著姨夫往下說。
為什么講很重要?他說道,你們要知道,上海自開埠以來一直都是中國的經濟中心,更是一個有世界主義國際化格局和傳統的城市。現在正是改革開放開始,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以后絕對不吃虧的。
在上海話里有“洋涇浜”這個詞語,現在的意思就是指學得不倫不類的人或語言。實際上上海人以前把中國化的英語也稱為“洋涇浜”英語的。
講起來洋涇浜原來是上海舊時浦西的一條小河浜,也是英法租界上的分界河,所以洋涇浜也泛指洋場和租界。租界里來來往往的生意人自然要和洋人打交道,于是就生成了一種以滬語結構為主,夾雜著英文詞匯的pidgin English,也就是“洋涇浜英語”。
實際上“洋涇浜”并不像人們一般理解的那樣是下三濫的語言,而是曾經風光一時的商業用語。說好洋涇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進入二十世紀后,洋涇浜英語在上海的主流社會淡出,但其對我們學習外語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普通百姓之中,不少洋涇浜英語又蛻變為上海的日常用語。
如“老虎窗”(roof window)、“拿摩溫”(No. one)、“槍勢”(chance)、“癟三”(beg say)、“蹩腳”(bilge)、“拉三”(lassie)、“嘎三壺”(gossip)、“窩塞”(worse)、“邋遢”(litter)、“拉司卡”(last car)等等。
姨夫還講了一個笑話:一個說洋涇浜的男廚子,找工時對外國女主人說:“Twenty dollar one month,eat you,sleep you.”其實他的意思是說:“月薪二十元,吃你的,住你的。”
他最后說道:“對于我們來講,英語最最重要。比如生活中遇到的外語資料,家用電器及儀表上面的英語標注等等。所以講你們一定要好好著把英語學習好的。”
吃完西瓜,看一會兒電視。因為是鄉下,信號不好,電視機滿屏的雪花閃爍,還有嚴重的噪音,小孩們都覺得沒有什么好看頭。于是外婆招呼他們開始洗澡睡覺。
這些弄完,大人門繼續坐在院子里乘風涼,一邊說說話。
小姨說道:“我們大家庭目前來看,只有小毛讀書的底子要好一些,心性不錯,沉得住,應該是一個讀書的料子。”
“也是奇怪,姐姐她們大家庭的孩子,還有小毛的堂哥聽說讀書也結棍的。”小姨呵呵笑道,“想想當初他們阿爺一介頭逃難到上海的狀況,看來這就是要真正的咸魚翻身嘍。”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們兩家也就只有這兩孩子,大毛和二毛就差很多了。”外公說道。
小姨低下頭不響。
外公想了想,說道:“前年全國放開了高考,我覺得現在知識和文憑可能又要吃香了的,都趕上好時候了啊。露露的學習你們一定要抓抓緊。她現在還是農村戶口,要是以后能考上好學校,能吃上國家糧就最好了。”
外婆也說道:“女孩子嘛,要是能考上大學,以后能有一份正經的工作,再找一個好的對象,安安穩穩的過過小日子,就很好了呀。”
“我們肯定會抓緊的。”小姨想了想,岔開話題問道,“那,隊里說的事情,阿爸爹你去了縣城一趟,又是哪能考慮的?”
浦江東 第29章 吃上國家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