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
卻說,李嘉因為戶部錢糧太多而感到興奮難耐時,朝廷上下,卻有些惶恐不安。
感受到這種氛圍,李嘉也感到奇怪,找了射聲司,才了解清楚。
原來自從唐亡以來,許多制度開始廢馳,幾十年來,人們也習慣了這種禮崩樂壞的情況,其他各國更是如此。
畢竟大唐復立也才幾年功夫,李嘉自己感覺就跟做夢一樣,更遑論別人了。
而避諱這件事,許多人也沒有放在心上,李嘉把自己名字,嘉,加個木字偏旁,屈己待民,贏的天下贊嘆,但若是在前唐,這是萬萬不可能的。
而這時,朝廷中,門下省的一位給事中,姓吳,年紀四十來歲,從南漢到唐,至今還沒有完全習慣。
有一次登山望遠,與朋友吟詩作賦,詩詞中含有虎字,或許是對這首詩很滿意,所以提筆寫在畫中。
這次上書,更是將堂而皇之地寫上淵字,并沒有缺筆。
別的人感覺沒什么,但對于從南唐而來的舊臣們來說,這是一個大大的機會。
雖然南唐得位不正,也不知是否為唐朝的后裔,但,它名義上還是要遵從的,再加上文風盛行,對于那些規矩禮儀更是看重,所以對于避諱,更是經驗豐富。
這次看到了吳給事中的錯漏之處,徐鉉等人連忙上書皇帝,進行指正,彈劾。
彈劾到了政事堂,幾位宰相聽聞,瞬間惶恐不安。
因為避諱這種事,他們自己本來就沒有在意,所以平常所用的也是有多,而且不只是他們,其他的百官們也有許多,這要是追究,覆蓋面可就廣闊了。
朝堂上下,就得倒下一大片,不利于朝廷的穩定。
雖然被壓下,但百官們終究是知曉了,他們頗有些惶恐。
因為這等錯漏,是真實的。
皇帝一向標榜孝義二字,百官們冒犯了他的祖宗,怎么可能不追究?若真是追究,誰都跑不了。
聽聞這件小事引得朝廷上下不安,李嘉為之沉默。
當然他也沒有追究,政事堂堂壓下彈劾的事,這屬于宰相的正常權力范疇,況且也是為了朝廷安危。
“避諱一事,荒唐至極!”李嘉搖搖頭,這件事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
屬于陋習,弊端,確實要改。
唐朝時避諱,真的是到了登峰造極了,不得不改的層度。
一般而言,避諱講究“二名不偏諱”,這是在《禮記》上的避諱準則。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民部成了戶部,而當時的百姓理論上只需要避“世民”二字即可,拆開了“世”或“民”都不用避的,但顯然,唐朝并不遵守這樣的準則。
在咱們中學課本中有一篇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最后一句話是:
“故為之說,以[筆趣閣www.boquge.co]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明明是“民風”,柳宗元卻寫作“人風”,沒錯,這便是避李世民的“民”字諱。
不僅是寫文章要避諱,連傳統神仙的名字也要跟著修改,比如我們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唐朝是直接叫做觀音菩薩,以至于現如今也有很多人一直沿用這個叫法。
避李世民的名字的諱,叫做避國諱,對于大唐治下的所有臣民都要遵守,這好記,但,百姓們卻還避開皇帝本人和祖先的名字。
比如我之前文章提到的,隋末名將韓擒虎,為避李世民曾祖父李虎的諱,被改成了“韓擒獸”。
地名也要改,虎牢關改成了武牢關。
李虎的名字恰好還和老百姓對尿壺的稱呼重名,在唐代以前,尿壺一度叫作“虎子”。
這怎么可以,于是唐朝不允許管尿壺叫虎子,感覺好像是在先祖的小名一樣,被改成了“馬子”。
馬子的稱呼后來就演變成我們今天的馬桶。記得九十年代的時候,好多人學港臺腔介紹女朋友就是“這是我馬子”,有點文化的都知道這不是啥好話。
除了李虎,李世民的爺爺叫李昞,老爹是開國皇帝李淵,所以天干的“甲乙丙丁”,被改為“甲乙景丁”,陶淵明的名字被改成了“陶泉明”。
往后的皇帝也沒閑著,比如復姓淳于,愣生生的為了避唐憲宗李純的諱,被改成了單姓“于”。
如果哪個姓于,這位也可能是你們祖宗。
除了避開國君以及先祖的名諱,家諱也是壓在唐朝臣民頭上的大山,國諱雖然比較苛刻,但畢竟注意一點就沒事了,不影響生活和前途,但是家諱就不一樣了。
比如唐朝的大詩人李賀,本來打算應考進士科,結果被人一句話懟了回來,放棄了考試。
原來,李賀的父親叫李晉肅,進士科犯了李賀家諱“晉”,被人家發現后,才華橫溢的李大詩人只好打消了考取進士科的念頭。
然后,避諱就玩出了花。
最過分的是,地方長官的家諱,在他管轄的地界都要避他的家諱,所以別以為“州官放火”是笑話。
日本圓仁法師在唐朝游歷的時候,就寫過這樣的筆記,有一天他到達揚州,官府便告訴他,此地節度使名叫李德裕,家諱為:府、吉、甫、云。
原來,節度使的父親叫李吉甫,祖父叫李棲筠。
“這的確是個難題!”李嘉搖搖頭,自己可是標榜孝心的,若是處理不好,惹人非議。
“來人!”李嘉喚了一聲。
“陛下——”田忠立馬就跑過來。
“傳朕口諭:《禮記》言,二名不偏諱,朕深以為然,自唐以來,避諱甚深,以至于漸漸不得人心,有礙百姓,百姓乃天下之根本,朕豈能因一家之諱,而誤天下?”
“自今日起,只要二字不同用,就不用避諱!”
“這的確是個難題!”李嘉搖搖頭,自己可是標榜孝心的,若是處理不好,惹人非議。
“來人!”李嘉喚了一聲。
“陛下——”田忠立馬就跑過來。
“傳朕口諭:《禮記》言,二名不偏諱,朕深以為然,自唐以來,避諱甚深,以至于漸漸不得人心,有礙百姓,百姓乃天下之根本,朕豈能因一家之諱,而誤天下?”
“自今日起,只要二字不同用,就不用避諱!”
大唐再起 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