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戟平三國 第兩千零二十五章 大朝會
元日,又是一場大雪。
“恭賀陛下,喜得襄陽!”
以賈詡為首的一眾臣子對著呂布下拜恭賀道,龐統的正式奏章不早不晚,剛好在元日的前天晚上抵達了晉陽。
“哈哈,同喜啊,都坐吧!”
呂布坐在龍座之上一揮手讓眾人坐下,這時代上朝不興站著更不興跪著,大臣們都是坐在自己的墊子上,只有官職非常低的才會站在末位那里。
“陛下今年各地豐收,并州、冀州、幽州、關中都迎來了有史以來最高的產量,這是各地詳細的糧食產量記錄。”
賈詡第一個開口,拿著一份奏章遞給侍者。
“嗯,豐收是好事啊,糧食嘛,很重要。”
呂布接過周章隨意的看了看笑著說道,糧食在任何時代都是相當重要的東西。
“今年收上來的糧食已經進了府庫,但各地平民手中的糧食也要有個處理的辦法。”
呂布看完奏章最后的統計數據看著一眾臣子說道,他這朝堂上的臣子平均年級不到三十,最大的就是賈詡大部分的都只有二十五六,都是官學畢業或者是軍中提拔上來的。
“收糧的事情要持續進行,楊修,冀州和幽州那邊你負責好,價格依舊是那樣。”
呂布看著楊修說道,雖然各地都豐收了,但冀州和幽州才平定沒幾年,今年算是第一次豐收,很多農戶一輩子沒見過滿倉的糧食,都是寶貝一樣的封在糧倉里,有的甚至是一家人守著,生怕被人搶走了。
“是,陛下!”
楊修起身答道。
“陛下,冀州、幽州已定,明年賦稅是否正常征收?”
楊修又開口問道。
“正常收,冀州、幽州、遼東、涼州、益州,明年稅物都正常征收。”
呂布點了點頭道,因為征戰的原因,這些地方的稅收一直都是有減免的,如今這些地方沒了戰事稅務也該走向正常,全靠其他產業補貼可不行。
“對了,法正,明年益州可有計劃?”
呂布又看著法正問道,如今的益州刺史是要那個章程出來。
“陛下,臣明年準備大力發展益州的桑麻絲質產業和茶葉產業!當然,傳統的農耕也會鼓勵。另外道路的開辟也會加速,臣希望讓益州北部和漢中之民明年的徭役都規定為修路!具體細則已經在臣的奏章里了。”
法正出班行禮道,益州可是相當的富裕,桑麻絲質茶葉,光是這些副業都能讓益州超越中原,如今茶葉的消耗是巨大的,不光各地有需求,軍中同樣有需求,特別是北面的草原和西面的涼州。
“嗯,聽著不錯,奏章看過之后我會批復的。”
呂布滿意的點頭說道,法正這些措施都還不錯,不過具體的還有待考量。
“陛下,預計明年公共馬車項目可以展開到冀州和幽州各地,馬匹數量足夠!”
徐庶見法正稟報完了,起身說道。
“嗯,正常進行就行了,有些太偏遠的地方酌情減少馬車批次,避免空車浪費,保證每天有車就行。”
呂布看著徐庶說道,冀州和幽州地盤大,廣袤的大地上城市分布得也散,再加上這些年征戰不休人口銳減,不可能想并州這樣車水馬龍,自己雖然有錢但不能浪費。
“陛下,這樣怕是地方上有意見。”
徐庶聽完稟報道,冀州和幽州剛剛平定,如今區別對待怕是會長生落差和疏遠感。
“告訴他們,這些是我用全國稅收給與地方上的便利之一,想要也簡單,和其他地方一樣,城市人口多了,產業多了,富裕了,自然什么都會有,沒有的話那就只能怪地方官沒本事,地方上的人不努力,我會考差再決定是否撤換官員,而地方上什么都得不到,不努力繼續受窮就是了。”
呂布看著徐庶說道,規矩必須立好,他最討厭的就是我窮我弱我有理的人,一碗水他會端平,不是誰叫喚誰就有得吃。
“是,陛下!”
徐庶行禮道。
依次又有官員稟報事務,主要的都是為了新一年的各地的發展,征戰的事情,并不是各地官員需要思考的。
一場大朝會從太陽升起直到正午時分才結束,呂布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了后宮,一回書房就躺倒在軟榻上不想動,看著書桌上堆滿的周章,呂布現在只想睡覺。
“夫君!”
紅袖端著茶盤走了進來,書房現在是辦公的地方,婢女一般是不允許進來的。
“快來幫我捏捏肩膀,上個朝和上刑一樣,全身不舒服!”
呂布看著紅袖說道,他現在可沒心情喝茶,只感覺渾身酸軟。
“夫君,我見書上說皇帝都喜歡上朝的呢。”
紅袖幫著呂布按摩著肩膀好奇的問道,每次呂布上完朝都會說渾身酸疼。
“書上說的都是假的,上面還說處理政務很開心,你看看那堆成小山的奏章,全是找你夫君我的,你會喜歡看那些東西嗎?”
呂布享受著紅袖的按摩無語的說道,那有上朝會舒服的?一上朝就是事情,哪有躺著享受舒服。
“園林修得怎么樣了?我還想著什么時候一家人去逛逛呢?”
呂布開口問道,城外的園林已經修了一些日子了,不知道冬天進展如何。
“夫君,這事我正要說呢,父親今天才去看了園林的,說是工期怕是完不成,各地報上來的奇珍異獸太多了,園林還得擴建,預計要到明年秋天。”
紅袖開口道,這事情她正是要和呂布說。
“奇珍異獸?哪來那么多?”
呂布皺眉問道。
“夫君,這晉陽沒有的不都是奇珍異獸么?他們還要圖譜送來呢,上面都是沒見過的動物。”
紅袖回答道。
“看樣子趕不上了呀,那只能等我出征回來在一家去逛逛了。”
呂布有些遺憾的說道,本來是想著出征之前一家人去玩一下的,現在看來時間趕不上了。
一戟平三國 第兩千零二十五章 大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