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爺 第三百二十五章 先置咨政元老院,再厘帝國三司法
“哦?!此言怎講?!”
弘治皇帝這就真的有興趣了,直接讓老臣們致仕其實于他而言是一個巨大的麻煩。
如果接手的朝臣做不來整個朝堂頓時癱瘓大半,甚至可能會引發滔天大禍。
“臣是認為,內閣六部甚至各省布政使年邁直接致仕半世理政、治民之歷荒廢哉!甚為可惜。”
張小公爺對著弘治皇帝,及諸大學士、刑部白昂拱手道:“若繼續任職,一則精力大不如前……”
李東陽對此認同的點了點頭,現在每天早上一大早的早朝于自己而言就很要命了。
“其次各級官吏亦難免詬病,有戀棧權位、打壓后進之嫌……”
劉健聽得這話不由得老臉一紅,關于這方面他大概是被仕林背地里詬病最多的了。
畢竟他生于宣德八年,現在都快七十了。
當然,算下來他又比老馬馬文升要好上那么一些。
老馬那可是宣德元年生人,迄今都七十五歲了。
“……是以,臣的建議是由陛下出面置‘皇家御前咨政顧問元老院’。”
“禮聘內閣六部各年長首官為‘帝國皇家咨政顧問元老’,置院長一人、副院、元老人數不等。”
卻見玉螭虎瞇著那雙漂亮的丹鳳桃花,笑瞇瞇的對著弘治皇帝及諸大學士們道。
“宮中置一殿與他們辦公,元老院不上朝只是復審、討論于內閣六部及陛下朱批。”
“其意見、建議經討論后,可據其情轉呈六部或呈報御前。”
“但只有建議權,而不得干涉內閣六部行事。陛下遇難決政務,亦可請于御前咨詢。”
李東陽等人聽得這話不由得若有所思,弘治皇帝則是兩眼放光。
“其主旨為替內閣、六部及陛下拾遺補缺,并可發揮余熱又不至于太過勞神。”
白昂聽得這話不住的點頭,他可不是內閣這些個大佬啊!
內閣的這幫人致仕后只要不是跟皇帝鬧的太僵,基本都會給一些祿米、徭役以示恩寵。
他回去的話鄉里能給多少照拂,這個可就真沒法說的準了。
有這禮聘對他來說可是一件好事兒,同時這也是對其他朝臣的激勵啊!
“再者,這些國朝老臣們的理政、治民之歷若是荒廢殊為可惜!”
張小公爺說著,嘆氣道:“新科進士雖多是飽學之士,但理政、治民之能與諸臣相去甚遠。”
“此次救災,信之公所置之策臣覺著可作為常學而置之!”
弘治皇帝聽得這話心里嘿的就笑開了,旁人不知道這事兒朕能不知道么?!
方志方信之自己哪兒來的這些個想法啊?!
他可是專門跑去你的桃花草廬后,回來就開始給朕上奏章要求置辦此事的了。
其實說到底,可不就都是你小子的主意么?!
“其學府可曰‘帝國皇家政務學院’,以新科進士為生源、元老院為教諭……”
“再輔以當朝內閣、六部官長,講解國朝時政、方策方略,更兼理政、治民之策……”
張小公爺的話讓一眾朝臣若有所思,不得不說他的這份諫言是極為切合目前時弊的。
新科進士們的確是飽讀詩書、滿肚子學問,但這不代表他們有行政能力啊!
否則國朝也不至于需要讓他們進入六科、翰林院這類機構,一方面觀政、一方面監督朝臣。
這原本設置是好的,可無奈歪嘴和尚把經念偏了。
所以現在弘治皇帝直接就沒有考慮過,將這些個新科進士們補充到六科、翰林院中去。
好容易這批新科進士們算是有點兒經驗了,接災民、對陣韃靼。
若是把他們丟翰林院、六科中去,這不是把好人才給閑置了么?!
“至于此次事物,臣覺著可順勢先將刑部改制一番以適應國朝之變。”
三大學士聽得此言不由得互相的看了一眼,看來癡虎兒這根本就不是臨時所想。
這臭小子估計是早已胸有丘壑,是以方能在這御書房里侃侃而談。
“改制?!如何改之?!”
其實弘治皇帝、三大學士和刑部的白昂自己,也都一直覺著刑部的設置有些問題。
但是哪里有問題,他們自己又說不上來。
只是行政起來總感覺有不少遲滯,很多時候事倍功半還遭人詬病。
“制律者與執律者一并而行,此豈不是自做刑律又當判官么?!”
這話確實說的讓白昂不由得臉紅,刑部確實很大程度上承擔了審判之責。
一般來說只有國朝要案或者“大辟”,即重大案件或者死刑督察院、大理寺才會介入一并審理或復審。
這就是明清時期的“三司法”制,算是較之前朝比較進步的地方。
“刑部職需一拆為三:一則為‘帝國刑令司律部’,徹底、完全的厘定、修正帝國律法!”
“經六部內閣及陛下審閱朱批,后頒布并監督其行。下轄十三司,分治各行省司律督促。”
唔……這個倒是個好法子,《大明會典》是弘治十年才開始修訂的現在都還沒搞完。
畢竟之前負責的首輔徐溥,已經徹底的跟世界Sayinggoodbye了。
當時另一位負責人劉健,這忙的腳不沾地的確是也沒法進行系統纂修。
那么成立一個“司律部”專門負責系統纂修律令,卻也是應當的。
“二則設‘帝國督捕緝事部’,專事接案偵緝、探查、抓捕、審訊……等職。下轄十三行省分司。”
此事亦是可行,尤其是白昂若有所思。
很多時候刑部緝拿很麻煩,否則也不至于如此多的江洋大盜背負海捕文書居然隱匿于士紳豪強家中。
而各級官員、刑部對此完全一無所知,這按照道理來說是刑部極大的失職啊!
“三則罪案審理、判決則歸于大理寺。”
卻見張小公爺撇了撇嘴,眨巴著自己的那雙丹鳳桃花嘆氣道:“大理寺設置本是好的,但怎可之置于京師?!”
“依臣之見,大理寺當分置十三司于各行省。大辟、十年以上流徒者當報于京師大理寺復審……”
“其余則可由個司大理寺分司判決,若苦主不服則可依級上訴。最高終審至帝國大理寺總司。”
明朝小公爺 第三百二十五章 先置咨政元老院,再厘帝國三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