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國的崛起 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
張昭沉吟時,趙子龍斟酌著道:“老林,此事亦非不可解決吧?大帥往朝鮮王國漢城而去,從天津衛出港,以寶船的航海能力,最多一個月便可有來回。有事請示即可。”
林文寧搖頭,苦笑道:“子龍兄,大帥回京后向天子建議罷每日常朝。改為每月初一舉行早朝。其余時間,由各部門堂官仿照御前會議的形式,召集本部門官員議事,謂之‘早會’。
大帥去朝鮮,主持樞密院工作的就是英國公張懋。他每日早會上零敲碎打,我總不能事事都頂撞他吧?何況成國公朱輔、定西候蔣驥必定會幫腔。
此事還需要大帥拿一個主意。”
張昭點點頭,認可林文寧的擔憂,詢問道:“老林,你既然想到這里,可有什么主意?”
林文寧是他的首席智囊。
林文寧道:“大帥,我只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這需要你和英國公談談。讓渡一部分樞密院的權力給他。關鍵是,讓渡給他,他也干不好。
團營整訓,新軍營研究院、皇家軍事學院、衛所改革、郵政系統、樞密大樓,火器軍、常備軍的物資調撥,訓練計劃批準,退役、預備役的管理,都司、府、縣三級征兵制度建設,水師,這些事務,英國公的人進來都干不好。”
老林是很看上大明那些舊式勛貴。基本上做事都不會附和新軍營的風格。
趙子龍愁眉不展,跟著嘆道:“就怕一鍋老鼠屎壞掉一鍋粥啊!”
張昭琢磨了一下,道:“我明白了。”
負手在書房中來回踱步,窗外北風陣陣。已是秋末冬初啊!
張昭在玻璃窗前,看著庭院中在呼號的寒風中搖晃的枯樹,道:“老林、子龍,其實大明的哪項改革是如我們的心意呢?基本沒有徹徹底底的改革。
全部都是在退讓和妥協中前行。像國子監改革,我都沒拿到其他條件,只爭取到監生不用坐監讀書。可以自由行動。終究是依靠著大勢將國子監的體系沖擊的七零八落。
所以啊,分權給英國公是必然的事情。他也不會僅僅滿足于十二團營中兩個師的兵權。成國公朱輔和定西候蔣驥既然為樞密僉事,也是要管事的。
在政治斗爭中,只有先退一步,讓對方露出弱點,才能更進一步。
我準備讓英國公負責江南衛所的改革,這一塊的利益就足夠他消化的。讓朱輔負責郵政系統的建設,讓蔣驥負責全國都司的管理。”
林文寧沒吱聲,推敲著。
趙子龍則是有點詫異。英國公就不說了,樞密副使之位,深得弘治皇帝的信任。這是如今老朱家世代信賴的武勛世家。大帥多分一點很正常。但看起來,蔣驥比朱輔更得大帥信任啊!
林文寧沉聲道:“大帥,定西候蔣驥可信嗎?”他開了幾次會,感覺蔣驥的立場有點模糊。
全國的都司、府、縣是非常重要的一塊。管理著征兵、退伍士卒,和地方上的行政體系溝通等事宜。定西候蔣驥要是亂搞,影響會很大。
張昭笑道:“我和他有點默契。當然,他現在是樞密僉事,有些事應該會有自己的想法。熙熙融融皆為名利二字啊。這個人是可以爭取的。
都司這塊,會牽扯非常大的精力,總是要有人去管的。咱們主抓戰斗力,后勤保障。”
林文寧想了想,輕輕的點頭,還是擔憂的道:“大帥,給英國公的權力太大。江南衛所改革,整編后絕對會有不下二十萬常備軍。而且,這支軍隊會可能受到江南士紳利益集團的影響。將來恐怕會是戰亂之源。”
張昭負手而立,搖搖頭,“老林,不會的。在滅掉韃靼人之前,我們還要往南邊打。安南是一定要收回來的。屆時我會南下親自率軍南征,絕對不允許軍權落入江南縉紳手中。”
張昭笑一笑,道:“老林,既然退讓了一步,我得給你找個幫手啊!我打算將吳臣調回京中,擔任樞密僉事,負責十二團營的整編。”
新軍營有幾個練兵好手。吳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當年新軍營去御前試射新火銃張昭就是調的吳臣的小旗。
林文寧道:“那大寧都司那邊?”
張昭道:“把李逍遙調過去,任大寧總兵。”
“好。”
事情談妥,張昭在第二天去見了樞密副使、英國公張懋一面,接著在下午時召開樞密院的會議,將新的分工分下去。
之后,便給弘治皇帝上了個奏章,提請調大寧總兵吳臣回京擔任樞密僉事。
同時,張昭還夾帶了一點私貨,奏請弘治皇帝廢除大明的路引制度、人頭稅。
內閣對此略有爭議。
路引制度確實可以廢除。因為,在京中、北直隸執行的警察局、戶籍、身份證制度比路引好用的多。而且,更好用。要促進人口的流動啊!
但對于人頭稅,爭議頗多。畢竟這是一筆財政收入。但是在戶部尚書侶鐘的支持下,這一個意見也被通過。
只要財政沒問題就行。這是增加人口的財政調解手段。而且,這給大明的百姓“減負”,算是政績工程!
弘治皇帝直接批復。
在簡短的三天時間內,朝中為這兩件事略起波折。而張昭業已經做好出征的準備。
十月初一,張昭率新軍營劉二狗所部四團,并親衛營,再加上隨軍的幕僚、參謀合計兩千一百余人,經由京師往天津衛而去。
天津衛目前是北方最為繁華、最大的港口。第二大港口在開平(唐山)。第三大港口為金州衛(大連)。
朝鮮王國,漢城。
張昭率部出征根本瞞不過人。而這幾天之內,根據都堂會議的官方通稿,京中各國的使節都已經知道大明的官方決策:問罪于朝鮮王國。
大明的重臣們對張昭出重手整治“報業”的記者亂象頗為贊同。真拿都堂成員們議政當猴戲看吶?
繼而,都接受張昭的意見:每次會議之后對外發布通稿。當然,這種稿件對議事的內容肯定是會有所保留的!
這個消息,在十月初傳回到漢城中。
距離景福宮不遠的一處奢華府邸中,數人聚攏在一起協商。前任的朝鮮王國使臣金善洪赫然在列。
為首的老者道:“大明的張使相將至,諸位,國事艱難啊!”
一名中年男子道:“燕山君誤國。”
“正是。我們必須要給大明一個交代。據聞張使相頗為強硬,恐怕他有吞并我國之意。必須在他下手之前,我們拿出一個策略來。”
明帝國的崛起 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