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國的崛起 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崢嶸(一)
不管昨夜里信使、小道消息如何在京城中亂飛、暗潮涌動,臘月初二的清晨,屋檐下倒掛著冰柱,張昭平靜的帶著張泰平前往皇城中點卯。在長排的值房中等待。
東安門偏南的這排值房歸皇城中的禁衛中的三千營使用。張昭坐在房間里喝茶,無人來和他交談。奏章的事情他們都已經聽過。
能在皇城里當禁衛的,多半都是有門路的軍門世家,或者有真本事。和張昭這個秀才本就是泛泛之交。這世道,文人和軍卒很難尿到一個壺里。
文士嫌棄軍士粗魯。而軍士嫌棄文人們說話酸溜溜,喜歡玩陰謀詭計。
張昭之前在太子面前得寵,三千營里一些眼力活泛的將校自然愿意和他結交。誰不知道太子將來要登基的?比如魏把總。但現在張昭都被閣臣“厭惡”,眼看就要被逐出東宮、問罪,誰還浪費時間和他結交啊?
張昭不以為意,推敲著今日的武英殿之行。
稍后,便有人帶張昭前往武英殿中。
…
…
按照明朝的政治制度,早朝在正統皇帝時就逐步淪為一種儀式,而成化帝口吃,更是令早朝變成走走過場。
至于,類似冬至、元旦在皇極殿中的大朝賀更加只是展現天朝上國的儀式。根據明史記載,弘治朝年年有外邦來朝貢。
弘治朝的大事基本都是弘治皇帝在乾清宮的西暖閣中和重臣們商議而決。在武英殿中議事的時候很少。因為這意味著在朝堂中公開討論。
因而,臘月初二的早朝后,大批自認為有資格“看戲”的官員前往武英殿中。
劉健、李東陽、謝遷三名閣老帶著隨從從文淵閣過來,從東華門進宮,橫穿奉天門前的廣場到武英殿中。見武英殿中的官員有些多,時年六十七歲的劉健臉上隱隱有怒色。
“這是怎么回事?”
首輔開口,武英殿中等候著看戲正在相互交談的官員們頓時安靜下來。弘治朝的“三賢相”的名氣比“三君子”的名氣大得多。而三賢相的核心便是這位劉公!
按理說,按照明朝文官們的尿性,根本不存在“權威”這種說法。張居正那么牛逼,“吾非相,乃攝也”。還不是一堆人搞他的黑材料,打黑槍?
他們天然有一種反對權威、不盲從的精神。但是,劉首輔歷仕三朝,弘治元年入閣,帝師,如今的首輔,每有所奏帝無不從。這點場子還壓不住他就白混了。
劉健橫掃眾官員一眼,道:“和太子學業相關的人留下。其余各人回衙門做事。”
沒錯。今日議事的主角根本不是張昭。他只是附帶產物、導火索。真正的主角是太子朱厚照。其議題是太子的學業。這才值得皇帝和重臣們協商!
武英殿中的官員們紛紛離開。只剩下七八人還在殿中。劉健站在御座之下,滿意的閉目養神。片刻后,凈鞭響起,弘治皇帝從殿后轉進來。升座群臣參拜后,弘治皇帝道:“把太子和張昭叫進來。”
司禮監太監陳寬親自去跑腿。殿中的群臣則是神情不一。因為,弘治皇帝的表情太溫和,根本不像生氣。
弘治皇帝經常召見大臣。在殿中的三位閣臣,英國公張懋,保國公朱暉,駙馬都尉崔元,兵部尚書馬文升,左都御史戴珊,翰林學士日講官王華、王鏊這都是經常面圣的人。
弘治皇帝對太子的學業重不重視,他們心里有數。非常重視!奈何皇帝精力有限,操勞國事的同時不免放松對太子的管教。再就是,太子有張皇后寵溺,實質性的處罰并不多。
而今天群臣看弘治皇帝似乎并不是很生氣,這就有些奇怪了!怎么,太子沉迷于踢“足球”,荒廢學業,這還不令天子震怒嗎?
有些人知道內情。
…
…
張昭跟著太監進到武英殿中,按禮制跪拜后,抬頭用余光瞄了一眼弘治皇帝。他年齡約三十多歲,白胖胖的頗具威儀,容貌一般,神情溫和。
這年頭,平視皇帝是大不敬之罪。張昭也只能是用余光瞟一眼。
四個月前他剛穿越而來時,想著要見一見“弘治中興”的帝王將相們,現在這些名人們都在!但這不是玩游戲,他們不是NPC,可以讓玩家隨意圍觀。
更別提張昭此時還是“待罪”之身。哪里能到處亂瞄?那是在作死。
“平身。”弘治皇帝開口道:“蕭敬,你將御史彈劾張昭的奏章拿給諸位卿家看看。”
張昭起身后,站在太子朱厚照的身邊。趁著朝臣們看奏章的間隙,正站在殿中的朱厚照毫不顧忌的給張昭一個“安心”的眼神。
張昭輕輕的點頭,心中微暖。朱厚照確實很講義氣。其實,這件事朱厚照受到懲罰的概率很小,最差也有張皇后護著他。倒是自己的麻煩大的很。
奏章閣臣們都看過。遂直接傳到吏部尚書馬文升的手中。待最后傳到王華手中。王華拿著奏章出列,躬身道:“臣教導太子不利,請陛下治罪。”
弘治皇帝擺手,他對日講官王華的印象非常好,“卿有何罪?此事非因你而起。謝先生,你來問張昭。”
“臣遵旨。”謝遷時年五十一歲,風度翩翩,一副老帥哥的模樣,向弘治皇帝行禮后,轉身問詢道:“張昭,名為足球的游戲是你進獻給太子的?”
張昭躬身行禮,坦然的道:“是的。”
謝遷看著張昭,眼神不善的道:“本朝太祖禁止蹴鞠之事,你可知道?宋元時蹴鞠盛行。元時歌妓以蹴鞠陪客,陪權貴玩樂。太祖起事時,張士誠之弟便以蹴鞠、歌姬將軍中搞的烏煙瘴氣。國朝定鼎后,更有權貴、官吏沉迷蹴鞠而不理政務。太祖由此而禁蹴鞠。更是明令:軍中蹴鞠者卸腳!張昭你自己說說你犯的什么罪?”
朱厚照目瞪口呆。
這種典故他哪里知道?而他身邊的劉瑾等人自不可能知道。只有謝遷這些熟悉典籍的翰林們才知曉。他見張昭說的很有把握,以為沒事。
然而,謝閣老有“祖制”在手。
這…
明帝國的崛起 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崢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