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國的崛起 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
下人出去傳人來。廳中歌妓的樂聲停止。劉公公高居在首座,慢條斯理的品著酒菜。
他侍奉在太子身邊。所憑借的可不是人品、才學。而是機靈,懂得討好太子。他想見見老蔣手下的人才,一個是給老蔣面子,二個是搜羅美食進獻給太子享用。
片刻后,丁管事丁沖就被帶進來。廳中宴飲的數人目光落在他身上。
今天這頓酒菜,不僅是味道好,且菜名風雅有趣。人才自然是指的操辦這酒席的人,而非燒菜的廚師。丁管事事情辦的好,蔣府的管家當然要讓他露臉。
丁沖微微低著頭,心中激蕩難言。他知道張昭有水平,沒想到能讓他在貴客面前“露臉”。張賢侄用心了!
劉公公笑瞇-瞇的看著眼前的中年管事。他只是粗通文字,文雅不文雅無所謂。但他深知好吃的東西必須得配點有趣的“東西”,如此方可上席面。
他問道:“這些菜有什么說道?咱家吃著有家鄉的味道,以前卻從未見過、吃過。”
丁沖略顯拘謹,介紹道:“回貴人的話,這道‘深紅淺白’原汁魚味,老少咸宜,肥肉不膩口,酒香宜人…”時下的菜肴用個風雅有趣的名字是常態。而上菜之前,這些說詞(菜的口味、營養價值)張昭都告訴過他。
劉公公聽了幾句,笑呵呵的道:“用心了。看賞。”
丁沖心中歡喜,在管家的示意下躬身退出去。渾身輕飄飄的,雙腳如同踩在棉花上,
…
…
劉公公神情玩味的把玩著手中的酒杯,輕輕抿一口美酒,待丁管事退出去,扭頭對蔣太監道:“老蔣,你將真正搗鼓出這些菜的人叫上來。”
蔣太監臉上并沒什么尷尬之色,反而笑吟吟的,再次吹捧道:“劉公公法眼無差,一眼就看出他的端底。”對管家做個手勢。
他手下的這位管事肯定是主事之人。但是介紹菜能介紹的這么文雅,絕非這管事的本事。正常情況下,能管住人就是本事,誰會去管具體執行者?
但劉公公仿佛很有興趣尋根究底,他自然要湊趣。至于原因,他猜的出來。這點智商都沒有,在宮中怎么混?
陪客的眾人紛紛出聲吹捧。
“義父高明。孩兒佩服。”
“老蔣,你在劉公公面前耍什么花槍?”
“蔣太監舍不得手底下的人才啊。哪里知道被劉公一眼看破。”
劉公公嘿嘿一笑,神情自得。
…
…
中午一點許,天氣炎熱。
張昭、吳春時、周大娘幾人在偏院的廚房中吃午飯。張昭來幫忙的任務基本完成。蔣太監要小住幾日,但最重要的是今日中午這餐。丁管事的人情穩穩落袋。
張昭的思緒在今年秋天要舉行的科舉上。
他有把握說服余夫子、徐郎中,接觸危機。接下來,他得去明理書院讀書。預估要住校一兩個月吧。去書院前,他得安排好家里的事。不能他一走,家里的生活水平就下降。
簡而言之,他得再賺點銀子。
正閑聊說話間,丁管事帶著兩名隨從過來,滿臉笑容,神情興奮,拱手道:“張賢侄,今日多謝相助。貴客要見你,快快你隨我去一趟吧。”
蔣太監的貴客還是位太監。這會功夫,蔣家莊住宅這里早都傳遍。
張昭有些意外,“貴人要見我?”一般而言,誰會召見廚師?這和蛋好吃不必見母雞是一個道理。
丁管事解釋道:“我按照張賢侄你給的說辭對答,得了彩頭。貴人還想要見見真正弄出這些菜的人。走吧!”
張昭想一想,大致明白。他此時也拒絕不了。跟著丁管事出廚房的院落往大廳而去。
…
…
初秋時節,秋老虎正發威。張昭跟著丁管事穿堂過室,前往精致的主廳。
在二堂儀門處丁管事停下。一名管家模樣的老者引著張昭往里去。這棟占地半畝的住宅正中的區域他還沒來過。過儀門后,雕梁畫棟,侍女小廝侍立。
“這富貴氣派啊…”張昭心里感慨。這還只是鄉村中田莊里的住宅。在京中的豪宅呢?
他前世里比較宅,沒去帝都看過恭親王府,皇家園林。但網上還是有資料的。看看紅樓夢里的描述,鐘鳴鼎食,可以想象。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真不是說說啊。他這些天在南口村中就見過貧農的處境。貧富懸殊。這要是有尼基系數的評定,不知道會多駭人。
這種社會明顯很不健康,需要改革。
張昭跟著走進正廳中,頓覺涼爽至極。
只見大廳四周放置著十幾口冰盆,內置冰塊。數十名奴仆、侍女侍立無聲。堂下另有十幾個歌妓手拿著琵琶、古琴、笛、簫等樂器列隊演奏。
一派奢華的場面。
廳中七八人分席而坐。上首的兩人穿著綢緞長衫,都是四十多歲,白面無須。這特征已經很明顯。
張昭沒細看廳中情況,作揖見禮,“學生見過兩位貴人。”以明代中期的世情,他此時跪著說話都稀松平常。而他自然是沒興趣跪著,打出讀書人的牌子。
其實,就他的本意而言,他暫時無意和公公們產生交集。
自永樂皇帝信用太監以來,太監在明朝的權力體系中就變得非常重要。到武勛集團衰落、司禮監掌握批紅權后,宦官集團可以說是明朝權力鐵三角中的一角。
但是,和太監走的近會是什么結果呢?
遠的不說。弘治十一年,名將王越在西北逝世。原因是他和宮中自殺的大宦官李廣有關聯。正德朝,依附劉瑾劉公公的官員結局有幾個好的?
當然,走到明朝權力金字塔的中高端,必然要和公公們打交道。但是只能合作,而不能結黨、依附。比如,張居正和馮保。再比如方公子和汪直。
張昭現在連新手村都沒出。
隨著張昭進來。廳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好奇的打量著他:一個十七歲的青年,青衫儒巾,容貌俊朗,身材修長,沉穩鎮定。很出眾的青年。
蔣太監笑呵呵的拿起酒杯喝酒。他雖是主人,但此間他不占主導地位。
劉公公打量張昭幾眼,尖著嗓子道:“呵呵,果然是讀書人。今日這些菜弄的不錯。可有什么說道?”
張昭介紹道:“學生嗜好美食。曾與一個關中行商相識。他思鄉情重,對關中的傳統美食進行改進。我請教了菜方,今日得丁管事相邀,指導府中的廚師做菜。”
他剛在路上和丁沖聊了幾句,這位劉公公要的不是“口味”、“營養價值”的介紹,而是美食后面的故事。就像舌尖上的中國里故事、感情才是核。
“嗯。”劉公公滿意的點點頭,舒服的倚著椅子,抿口酒,“可有興趣到我這里做事?”
這是招攬的意思。滿廳的人看向張昭,神情各異。有些人表情玩味,有些人嘴角帶著笑容。
明朝的世情,讀書人鄙視太監。在座的諸位,不少人都被讀書人罵過。按照常理,這個青年應當拒絕劉公公,那可真是作死啊!劉公公心眼小。而如果應承,他們心中也痛快!讀圣賢書又如何,還不是要舔爺們?
引張昭進來的蔣府二管家在角落里看著廳中的青年,心里嘆口氣。這青年有麻煩了。宮中的公公們要是被拒絕落了臉面,那可是很記仇的!
張昭一聽就懂。
他的明史雖然只有網文水平,但是對明朝內廷架構還是有些了解。明朝內廷中,公認排名前三的太監分別是:司禮監掌印,東廠太監,御馬監太監。
后面的排序,完全看皇帝的喜好:吃喝玩樂,搜刮錢財,長生不老等等。美食絕對是在討好宮中貴人的選擇中。
換言之,這個太監看中的是他手里的菜譜,而非他這個人。從這個角度去看,他面臨的“難題”就好解決。
張昭拱手,朗聲道:“今科順天府院試在即,學生正欲下場報效天子。學生偶得一張菜譜,愿獻給公公。”
他沒興趣投靠太監,科舉才是正途。
劉公公微愣,隨即仰頭大笑,“哈哈。”深深的看張昭一眼,揮手道:“來人,看賞。”
…
…
張昭并不知道,上面坐著的就是歷史中大名鼎鼎的劉公公。而劉公公也并不知道眼前的青年,便是他此次出城要尋找的目標:太子欲問話張昭。
如同兩條線,就此錯開。兩個人要是知道,不知道這次見面的對話會是什么樣。
而這次互相不知道身份、不起眼的見面,奠定了兩人以后的關系、格局,深刻的影響著政局的走勢。只是,此時誰想得到呢?
明史:昭年十七,居鄉間,久病得愈。瑾游于西郊,聞其名,欲攬之用。昭斥而拒之。
明帝國的崛起 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