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第二七零節 要想富,先修路
次日,會場是空的。
小屋會議,馮拯作為河北路眼下最高官職的文官,自然是主持會議。
權知河北西路。
東路并設,所以馮拯也就順便給河北東路的官開個會。
興農會議。
張齊賢也有活,作為禮部尚書,給學政們開開會。
溫仲舒負責刑獄的事。
而劉安,今天的會議才是這次大會劉安所要作的大事。
一副巨大的河北兩路地圖就鋪在地上,與普通的地圖不同,這一副地圖沒有具體的鄉、鎮、村。卻有著非常詳細的道路標實,地名的標注只到縣級。重點標注的是碼頭與大量的道路休息區。
“路,有路才有錢。”
劉安用竹桿敲著地圖:“幽州城開關市,運河在沒有修復之前,陸運是重中之重,一千萬匹布,誰能算一算需要多少輛馬車。”
有武官舉手:“厚布一擔八匹,輕布一擔十三匹,幽州那邊冷應該不會有薄布。一輛馬車載重六石。”
“秦鳳路研究了一種新馬車,四輪雙馬,但對道路有要求。河北兩路的道路就是官道都不合適使用四輪雙馬的馬車,需要修路。錢從那里來?你們可知道本官抄了文官的家,抄了逃稅大地主的家,但沒有抄武官的家。”
劉安的話說到這里已經很明確。
這留下的就是修路的錢。
“要想富,先修路。”劉安又拿出一副地圖:“秦鳳路修了不少路,用石灰土打底、石炭渣修路,錢多一點就再鋪一層碎石,路寬五丈。這樣的路才方便四輪馬車。你們派人去秦鳳路,他們還有一種比你們用的好,卻已經開始大輛淘汰的的單馬雙輪車。”
有人接過劉安拿出的地圖。
上面畫的清楚,秦鳳路修的最長一條官道是從京兆一口氣修到靈州的。
這條路也是剛剛才修好。
劉安輕輕一敲桌子:“太祖允許軍中行商,我劉安不允許。”
一句話,驚的滿屋子鴉雀無聲。
“軍隊的職責是保證戰斗力,軍隊的錢靠什么得到。一,來自國庫的軍費。二,我給了你們不經商掙錢的路子。三,靠你的手中刀,跨下馬殺出來。”
“誰貪污,我劉安不殺人,貪一兩銀子割一兩肉,敢貪的最好把自己吃胖一點。”劉安說完臉上給了這些武官一個笑容。
所有人一都是一哆嗦。
喝了一口水后,劉安繼續講:
“軍中不許行商,這是鐵律。但軍中運輸、護衛的活可以掙不少錢,這活廂兵來作。真正的大錢是什么?是票號,大量的錢幣運輸不方便,商人們更怕被人搶,所以用票來結算,票額的百分之五就是利,這錢禁軍來掙。”
“而后,運河整修完工之時,本官會請官家下令,成立河務軍,水上的運輸也交由官辦。幽州城的關市,每年的交易額不會低于五千萬貫,這其中需要多少運輸的費用,需要多少護衛的費用,需要多少票費?”
不算稅。
只算運輸、護衛、票號的費用,保守估計也有二百萬貫的利。
大宋一年的軍費在前些年,最低也有兩千萬貫,最高一年達到了四千萬貫。這些錢卻是分到大宋全境的。
只說河北兩路,是北防的重鎮,千萬貫肯定是有了。
那么最低兩百萬貫的利,對于河北兩路的各營來說已經是一筆大錢。
劉安又說道:“秦鳳路、永興軍路。去年得利達到了七十萬貫,因為他們花錢修路了,花錢給軍士發賞了。就這樣,最終還落下了七十萬貫的積存,這筆錢少嗎?”
河北兩路的武官們何止是心動,而是心在燃燒。
有人當下就問了:“從汴梁走陸路到幽州,還要經過京西北路。從金陵一路北上,是運河。但卻要經過京東東路與京東西路。”
劉安回答:“我管不到他們,他們有樣學樣,不想干也無所謂,相信看到你們掙錢了,他們會有所反應。”
在汴梁北。除了邊境的河北兩路之外,還有京東兩路、京西兩路、淮南兩路。但這些地方幾乎沒有禁軍駐扎,廂軍的數量加起來都比不起河北兩路的一半,因為這六路不是戰區,只有少數的廂軍。
真正讓他們發展運輸業,征兵是必要的。
但這話不能讓劉安提出來,而應該由他們自己去提,再有朝堂上審批。
金陵、杭州的票號,劉安靠的是水師運輸的,水師裝上錢走海上到登州,因為此時后世的天津一帶還沒有建良港。
所以眼下,劉安關注的只是汴梁、西京往北運輸的貨物。
劉安要作的事情就是讓士兵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然后還有更多的錢可以發展軍備。
有人又問了:“要剿匪嗎?”
劉安笑著反問:“你說呢?”
被反問的人尷尬的笑了。
劉安突然變的很嚴肅:“我有句話要說到前頭,誰松懈的軍備,莫怪軍法無情。咱們與遼人的仗這才剛剛開始,遼人主力未損。不怕你們笑話,耶律隆慶若是在戰場上死了,也就那會事了,可他只是被俘,我沒膽子殺他。”
“別說是沒膽量殺,還要好吃好喝的招待著。為什么?”
眾將都把頭低下了。
遼國確實強于宋,能打贏這一仗已經很不容易了。
“遼人消滅女真,平息內亂之時,就是宋遼再次開戰之日。這一點誰不明白,回家種田去,種田的人不用考慮這些。”
“是!”眾將站了起來,整齊的一抱拳。
劉安輕輕的拍了拍手,鐵頭入內,身后四個家丁抬著兩只箱子。
放下箱子,四個家丁退了出去。
劉安打開箱子拿出一只圓筒狀的東西放在桌上:“這東西叫石墨銅軸承,可以說是當下咱們能夠制作的最好的軸承。”
然后是另一樣。
“這個叫四輪轉向軸……”
“這個叫……
劉安一樣一樣的介紹著,最后說道:“這些東西一樣都不能流到遼國去,車就算壞了這些東西也要拿回來。每輛車登記到人,誰少了車上的這些零件軍法處置。車隊不得單行,至少十輛結隊。”
宋朝探花郎 第二七零節 要想富,先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