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九十二章 陳子美的決定

  這也是趙桓不停的削減內帑的終極目的。

  皇家的買賣很容易和大宋百姓的買賣起了沖突,這起沖突的時候,自然以皇家利益為先。

  趙桓總是擔心自己某一天活的老糊涂了,變得昏聵了,就是禍國殃民。

  當然,李清照那句以金國為鏡,也能看出他的決定的正確。

  金國現在變家為國走的多么艱難?

  不管是宇文虛中還是韓昉,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是能怎么辦?還是被勛貴這些既得利益集團阻擊。

  而自己養出來的大宋內帑,也會成為自己討厭的模樣。

  歷史總是在螺旋上升的,是一句有待考量的話,但是有一件事絕對是上升了。

  那就是家國變成國家。

  這前后順序的改變,代表著一種根本利益的改變。

  “臣和陳家溝通過了,回稟的人說,陳家支支吾吾語焉不詳,不知為何和內帑的生意起了沖突。”趙英回答著。

  趙桓覺得有必要召集陳子美過來一趟,讓他當面解釋一下了,為何和內帑的生意出現了矛盾。

  內帑,雖然名為是私庫,但是趙桓一直把內帑,定義為大宋的候補國帑在用,事實上也是如此。

  國帑有錢沒錢,內帑都在補貼著各種國政。

  他拗不過大臣們的反復勸諫,讓內帑開始擴大,但是他也在有意識的將國帑內帑的概念模糊化。

  這也是趙桓一直阻攔趙英去國帑討債的原因。

  “陳子美在殿外候著呢。”趙英看著官家的臉色有些陰沉,趕忙說道。

  他當然不會憑白的提起此事,然后讓陳子美從淮南過來。

  讓官家的煩心事過夜,是他這個內侍省都知的失職。

  趙英看著官家疑惑的模樣,趕忙說道:“臣派出的人去詢問之后,陳子美就開始動身來到了山海關,這早上才到了沈州,一路車馬勞頓,未曾休息。”

  “原來如此,我還以為他長著翅膀,說曹操,曹操就到呢。”趙桓點頭說道:“讓他進來吧。”

  陳子美戰戰兢兢的來到了沈州行轅,這里就是個臨時的行轅,自然沒有多么富麗堂皇。

  但是陳子美一點都不敢因為寒酸,而對御座上的皇帝,有任何的輕視。那是大宋朝自宋太祖以來,最英明的皇帝。

  “罪民陳子美,拜見陛下。”陳子美一點都沒有上次在津口見到皇帝時候的輕松寫意,反而謹小慎微的行了個全禮。

  趙桓示意趙英給陳子美上個坐,笑著說道:“高麗之事,朕也聽趙英說了,這案子,自古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朕想聽聽你對這件事的說辭。”

  “愛卿自朕登基以來,就一直鼎力支持我朝社稷之政,這次是為何如此?”

  若是普通的商賈和內帑爭利,趙英自己就把事情給辦了,根本不用請示趙桓。

  只不過陳子美,畢竟在官家心里掛了號,自然要征詢官家的旨意。

  陳子美聽聞,也是無奈的說道:“草民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前段時間官家在津口鼓勵商貿,草民家里略有薄財,總覺得跟著官家走,是對的。”

  “就也在兩浙路的塘口弄了個船舶,結果這造大船太貴了,草民家資不足以支撐,各地掌柜的為了謀利,手段激烈了一些。”

  趙桓對陳子美在塘口辦船廠的事略有耳聞。

  趙桓這津口船舶起的容易,主要是軍器監當年的工匠,并沒有散去,津口市舶司也有底子在那里。

  陳家要能夠撐得住,趙桓的皇帝病就得犯了,富可敵國在皇帝耳中,可不是什么好詞。

  陳子美說道:“草民這次面圣,是這塘口市舶司船塢終于算是造好了。草民實在是不愿意操這個心了,就尋思著把這船塢交給官家。”

  交給朕?!

  趙桓接過了陳子美的札子,塘口的船塢規模遜于津口船塢,但是其依然有五個工坊,可以同時建五艘三千料的海舟。

  這個船塢掏空了他們陳家所有的積蓄。

  “當初草民的兒子進京做官時候,我就尋思這事了,為商畢竟是賤業,陳沖呢,也爭氣,現在在官家手底下做官,順風順水的,草民散盡家財,也省的耽誤了陳沖的前程。”陳子美看著官家疑惑的神情,解釋著。

  他打算散盡家財支持自己的兒子做官,最開始的打算是賄賂朝中重臣照拂。

  而后經過自己的弟弟陳敷,因為農學上頗有建樹,走通了官家的路子,自然賄賂官家最合適。

  但是這捐家財,也是需要時機的,官家也不缺錢,四處撒錢的官家,也看不上他們陳家那點幾代人的積蓄。

  趙桓終于理清楚了這個邏輯。

  陳子美還是那個陳子美,陳家還是那個義商陳家。

  只是為了不耽誤陳沖的前途,陳家準備把家財全部捐了。

  “有必要嗎?”趙桓覺得自己手里的札子都沉重了幾分,為了兒子的前途,何必如此呢?

  陳子美滿臉的欣慰,他早年做官就做的不成功,沒幾年就回家繼承家業了,本以為不開竅的兒子也會在官場不如意,灰溜溜的回家繼承家業。

  結果呢?陳沖的運氣比自己好太多了。

  朝中大臣青睞,耳提面授了幾個月,也有官家在朝中看著,順風順水的度過了蒙昧的過程。

  這以后的路,就不是陳家能夠干涉了,索性散盡家財最后在官家心中留下一個好名聲。

  “多虛不如少實,廣種不如狹收,這是弟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草民為商這數十年也是如此行事。”陳子美笑意盎然的說道。

  孩子做官,父親經商,就有問題,父親做官,兒子做商就沒問題,這奇怪的大宋官場的邏輯,卻折射出了大宋的價值觀。

  士農工商,商最次,是為賤業。

  “這船塢你且收著,這眼看著才看到回頭錢,你心里能舍得?”趙桓拒絕了陳子美的提議,將陳子美的札子打了回去,他有自己的打算。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

  所有的船塢之事都依靠津口市舶司,肯定會出問題。

  同樣,他也需要陳子美作為一個表率,只有他掙錢了,其他人才能跟著投入海貿。

  這和放牧一個道理,把領頭羊吃了,誰帶著羊群跑?

哎呦文學網    北宋振興攻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