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一十一章 出征前,怎么能不立遺囑?

  趙桓處理完了自己需要處理的扎子,在尚書省恢復秩序之后,他需要的扎子大為減少。沒一會兒就處理完了。

  李綱早就走了。

  至于孫博所言,何栗對那些勤王軍,太過苛刻的事,起初趙桓還準備訓斥何栗一頓。

  在李綱的說服下,他決定給工賑監多撥點糧食過去。安撫流民的情緒。

  之所以不訓斥何栗,完全是因為這些勤王軍,來源成分太雜了。

  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的勤王軍,都是流寇,欺壓百姓成性。

  而且到了工賑監,還是癖性不改。

  就需要何栗這樣的人,狠狠的治治他們身上的匪氣。

  至于民變,工賑監只要干好活,就是好吃好喝,還有錢賺。

  現在黃青不接的時候,自己又沒有地,誰會把自己的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干?

  更何況那個被懲治的家伙,也是罪有應得。

  那個地痞無賴瘋掉了,只能說是意外。

  而且李綱提出的調撥半數汴京城的錢糧進入大名府,讓趙桓有些猶疑。

  當皇帝,就是把錢糧放到必須要用的地方。

  現在讓黃河不決堤,才是關鍵,他也批了這條札子。

  只是李綱眼神中的擔憂,讓趙桓心里有些奇怪,一切進展順利,他的神情為何會如此奇怪?

  “官家,李大家的事,辦妥了。”趙英回宮復命,將過程說了個遍。

  趙桓看著趙英的眼神都變了,自己這個大太監好像有點東西。

  這蘿卜加大棒,威逼利誘的手段,當個狗腿子絕對是合格的!

  趙英給趙桓的茶杯里續上了水,自己不在宮里,這群蠢貨,連口水都不給官家倒。

  他一邊倒水一邊說:“官家,給趙明誠的那一千貫的銅板,都是平日里,那些大臣們為了從臣這里得到準信,硬塞到老臣手里…”

  “你貪那點錢,暫時不說。先說說李大家這事!”趙桓極為氣憤的說道。

  自己是那個意思嗎?自己給李清照做主和離的意圖,也不是垂涎李清照美色,他現在手頭的工作太多太忙,哪里有功夫關心這些事?

  他只是欣賞李清照的詩詞。

  他只是敬重李清照,未曾有過半點其他的想法。

  而且,李清照這件事,他更多的是在敲打元祐黨人和元豐黨人。

  朕不在時!你們特么的也得給朕老實點!

  畢竟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啊!這幫貨,必須時刻敲打。

  “朕什么時候說過時機已到這種鬼話?!你這個大太監!這就替朕做了主了?啊?”趙桓有些氣憤的說道,這歷史留名,自己這愛人妻的名頭,怕是要背定了!

  不是這個意思?趙英愣了。

  自己誤會了?

  趙英冷汗直流的說道:“剛才路上碰到了延福宮的宮女,說皇后娘娘請官家過去一趟。說李大家的事,辦妥了。”

  趙桓一聽,心中就是咯噔一下,皇后這是心懷不滿嗎?

  不過他很快想到這是大宋,就放下了心里的石頭。

  再說自己心里又沒鬼,趙桓看了趙英一眼,氣急的說道:“你想想高力士,再想想你辦的這些事,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這么大呢!”

  “去一趟延福宮吧。”趙桓氣結的說道。

  趙英抹了一把冷汗,自己要沒有轉移話題的能力,今天怕是要遭啊,不過趙英隨即搖了搖頭,官家一向仁慈,應該不會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才對。

  “別以為你沒事了!去大慶殿外的廣場,繞著宮墻十圈去!”

  趙桓卻是知道自己如果史書留下愛人妻之名,那也是自己管了李清照這檔子事,而不是趙英說什么做什么,他還沒那么大的能量。

  他處罰趙英,是因為這人說什么時機已到的鬼話!沒事亂揣摩個什么?就不能學學人童貫帶兵打仗,鎮守永定軍路?不能學學人高力士?

  不對,朕是皇帝!朕怎么會有錯?是開封少尹李若水辦事不利,大太監趙英推波助瀾!

  都是臣子的錯!

  對!就是這樣,朕沒錯!

  事實上,這件事在趙英心里的嚴重性,比趙桓想象的還要嚴重一些。

  趙英一邊跑圈一邊冷汗直流,腿不停的抖動。

  這不是累的,這宮墻繞著跑十圈,跑二十圈也沒事,他是嚇的。

  太監的立根之本,是官家,自己這次辦差辦差了,官家沒罰多嚴重,要是自己一直辦錯下去,后果?

  他一邊跑,一邊思考應該如何自處。

  “官家,這清照姑娘的和離辦妥帖了。不過臣妾覺得這清照姑娘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就想讓清照姑娘多多進宮來,教教臣妾棋藝,不知官家以為如何?”

  朱璉和趙桓說著正事。趙明誠這個膽怯而又懦弱的人,李清照跟著趙明誠真的是耽誤了。

  而涉及到元豐黨人,和元祐黨人,牽扯不清的事,也只有官家,能沒有任何后遺癥的把這事的責任給擔下來。

  誰都挑不出刺,誰都說不出來理來。

  “可以。”趙桓也沒想那么多,只是以為朱璉在這宮中有些苦悶,找人作伴而已。

  而且朱璉好像真的沒有生氣的樣子,也讓趙桓產生了些許的疑惑,這大宋的女子,不愛吃醋的嗎?

  還是自己不懂其中的宮斗手段?

  趙桓想了想,就放棄了。自己不擅長的事,想個十天十夜也想不明白。

  他心里卻記掛著別的事,他敲著椅子說道:“明日朕就要御駕親征了,這太子尚且年幼,一切都依仗你了。”

  “如果遇到猶豫不決的事,就問問李綱該怎么辦。如果遇到李綱都猶豫的事,就差程褚去問問李邦彥。”

  “那是個經年老賊,絕對能把事情,處理的圓全了。如果是頭等大事,無人可以決斷,就送到河東路去。”

  趙桓知道很多事,都需要皇帝去背負責任,絕對不是太子或者宰相可以承擔的!

  比如這正統之位的爭奪,比如太上皇趙佶在南方的復政,就不是朱璉和九歲的太子可以處理的了。

  朱璉點了點頭,成為皇后母儀天下,是她嫁給趙桓的之后,就未曾想過的事,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

  官家前線征戰,自己在后方一定要維持好穩定,不讓官家分心。

  趙桓還在思索,自己御駕親征還有什么事沒辦沒有。

  太子之位確立,太子的品行考察了下,還算合適。

  皇后朱璉也是個很明事理的人,看起來不會給自己個大驚喜。

  還有李綱、孫博、何栗等人的輔佐。

  自己臨走前還鏟除了為禍已久的鄧圭這個大奸細。

  最后臨走的時候,還敲打了一下元豐黨人和元祐黨人,讓文臣時刻記得,他們頭上還有一個皇帝,不要再起黨爭的念頭。

  朋黨之爭危害甚大,但是只要不是皇帝或者太后這樣的人,在其中惡意的推波助瀾,其實也爭不到什么。

  他們爭的是官位,只要上層這里不故意用黨爭來鉗制文官,這文官也斗不起來。

  斗蛐蛐還需要草葉撩撥,斗雞也需要食物撩撥,這文臣們斗來斗去,沒什么利益,自然就消停了。

  趙桓皺著眉思考著,自己還有什么事,沒有處理?

  御駕親征這事,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他想了半天,看著趙諶認真寫字的背影,想到了自己未盡的事。

  “如果朕在前線,有什么不測。皇后,你垂簾聽政,朕任命李綱為顧命之臣,共同輔佐趙諶登基,把這大宋打理好。”

  “把這大宋給朕看好了,不能讓他給朕亡了。”

  “官家!此言不吉!呸呸呸!”朱璉臉色大變!趕忙說道。

  “趙英,通知中書舍人擬旨。留中不發。如有不幸,可以頒布。”趙桓對趙英說道。

  趙佶和趙構那一對父子一個比一個不是東西,讓他們當政,不知道會把這大宋霍霍成什么樣。

哎呦文學網    北宋振興攻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