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巔峰召喚 第2629章宋明隋的應對,漢中太守班超
魏國從內到外,從上到下,都被大秦算計死死。
秦對魏的優勢太大,魏受秦的桎梏太深,所以曹操才會如此的悲觀。
相比于曹操而言,明王朱棣和宋王趙匡的壓力沒那么大,自然也就樂觀的多了。
朱天蓬失蹤之后,朱棣親入臨淄,靠著自己的誠意,以及讓權和讓利,這才得到了齊系諸將的一致認同。
對于朱棣這位新主公,齊系諸將其實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他們也都知道,朱元璋死后,朱棣接手的其實只是個爛攤子。
當時的明國,內有薛舉反叛,外有魏宋夾擊,可謂是已經走到了亡國的邊緣。
可就算如此,朱棣也依舊頑強的挺了過來,內逐薛舉,外抵魏宋,并且三次中原大戰還都沒輸,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由此也足可見,朱棣確實是明主,朱天蓬并沒有選錯人。
明系諸將一開始并不反感朱棣,只是在明齊合并后,朱棣的改革有些積極,集權目的太過于明顯,損害到了不少將領們的利益,這才引起了大部分齊系將領們的不滿。
現在朱棣既然已經認識到了錯誤,不但及時的進行了糾正,而且補償他們更多的權利,那齊系將領們自然也就沒有什么可不滿的了,又紛紛都投入到朱棣的麾下。
齊系諸將都沒有意識到,他們對于朱棣的威逼,已然觸犯了君王的忌諱。
若不是朱棣顧全大局,再加上秦軍南下在即的話,他們這些人恐怕都會遭到清算。
之后明國跟著極限擴軍,全國總兵力也膨脹到了40萬眾,其中齊系將領所掌控的兵力18萬,而明系則達到了22萬,而這也是朱棣對齊系的最大讓利。
朱棣靠著妥協和退讓,雖沒徹底解決明國內部的派系問題,但也暫時化解了分裂危機,將明國的給擰成了一股繩,
現在的明國起碼表面上極為團結,短期內也不會在進行內訌了,而且在外部大秦的壓力之下,明齊兩系也能夠做到一致對外,可以將全部的力量都用在抗秦方面。
宋國那邊,趙匡的坑兄弟弟趙光義,雖和孫權一樣,不斷的搞一些騷操作,來給哥哥趙匡拖后腿,但趙匡并沒有都采納,否則宋國還不至于搞成什么樣呢。
不過趙匡此舉,也讓趙光義覺得,兄長這是在有意打壓他,兄弟二人之間的矛盾也愈發尖銳起來。
趙匡見趙光義權欲熏心,為人處世越來越過分,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這個弟弟,可丞相趙普卻勸他要吸取孫家的教訓。
趙匡頓時被趙普的一番話驚醒,畢竟孫策實在是太慘了,勝敗乃兵家常事,可他只是打了一場敗仗而已,不但丟了吳王之位,還被迫流落在外,落得個有家不能回國的凄涼下場。
趙匡雖不信弟弟會想孫權那樣冷酷無情,但卻怕自己會落得和孫策一樣的下場,于是終于下定決心打壓起趙光義來。
趙匡的一套組合拳打下來,直接把趙光義給打蒙了,顯然沒想到大哥會打壓自己,而他的第一反應也是有人進讒言。
多番打聽之后,發現是趙普,趙光義心中那叫一個恨哪,從此也徹底恨上了趙普。
以前趙光義仗著兄長的寵幸,大肆安插親信肆意妄為時,只覺得一切都是自己應該得的。
可當哥哥的大棒打下來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的一切都來源于兄長,而且兄長雖時都可以收回去時,他的心中更多卻是的惶恐和不甘。
趙光義也不傻,繼續和哥哥對著干這種事,他自然不敢干,現在的他只能立正挨打,老老實實的認錯,爭取寬大處理。
見弟弟認錯態度這么好,趙匡也及時的收手了,沒有進一步打壓,不過卻也剝奪了他大部分的軍權。
宋國正在極限擴軍,各大將領手下的兵力都在增加,唯有趙光義手中的兵權反而丟了大半,他心中那叫一個氣,但卻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安分守己的老實認罰,不過他們兄弟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了。
沒了趙光義搞事情,宋國軍政兩界一片晴明,再也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事了,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趙匡一人身上。
宋國完成極限擴軍之后,總兵力達到了三十五萬,可是趙匡卻依舊不滿意,畢竟擴軍后的秦軍總兵力肯定在一百二十萬以上,最少也會動用八十萬大軍攻打中原。
秦軍的戰斗力本就強,裝備還好,中原軍隊在這兩方面很難比的上,只能在數量方面都下下功夫。
趙匡有意在征兵五萬,畢竟宋國的財政還算寬裕,可錢財方面雖然夠用,但糧草儲備卻不夠支撐四十萬大軍的消耗,于是趙匡就打起了花錢買糧的想法。
趙匡派出使者四處打探,可無論是魏明,還是吳楚,都不愿賣糧草給宋國,畢竟在這種關鍵時刻糧草比錢財重要多了,而大秦就更不可能資敵了。
購糧計劃失敗,趙匡也只能放棄繼續擴軍,不過申公豹的提議,讓他又打起了瀛州的注意。
瀛州被秦魏宋吳明五國占領之后,魏宋明三國卻并沒有秦吳兩國一樣,在瀛州設置郡縣,化夷為漢,而是竭澤而漁,不斷的壓榨瀛州來獲取財富和資源。
如今魏宋明三國的戰略儲備,很大一部分就是從瀛州壓榨來的。
宋國在瀛州獲得到了太多的好處,所以申公豹提議和秦軍徹底撕破臉后,想聯合魏明兩國把秦國勢力徹底驅逐出瀛州,畢竟有瀛州作為后盾的話,中原三國的戰爭潛力也會更大。
趙匡覺得申公豹此計很好,于是命其暗中聯絡魏明兩國,商議瀛州之戰究竟打不打?而打的話又該如何打?
就在中原三國都將目標瞄向瀛州時,漢中之戰已經分出了勝負,秦軍大勝,蜀軍打敗,丟了漢中后退守劍閣,而李嗣源也率本部兵馬逃入了海州。
隋王楊廣得知李嗣源來了海州,自然是非常的高興,他以為李嗣源是來投靠自己的,李嗣源手中的兵力雖不多,但戰斗力卻并不弱,等到秦軍來犯也能提供助力。
可當李嗣源打出蜀漢隴西王的旗號,以此來尋求隋國的庇護之時,楊廣就再也笑不出來了,原來搞了半天原來是他自作多情。
秦國占領漢中后,就再無后顧之憂,隨時都能起兵伐隋,而蜀漢是除了吐蕃之外,唯二能直接給隋國提供支援的勢力了。
李嗣源畢竟蜀漢名義上隴西王,楊廣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得罪蜀漢,所以不但沒有難為李嗣源,反而還為其提供糧草和駐地。
見楊廣并沒有動吞并自己軍隊的想法,李嗣源心中也暗暗松了口氣,他降蜀時為何以王爵作為條件?就是因為王爵的身份地位足夠高,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蜀漢,從而震懾住楊廣。
他要只是伯爵,或是子爵的話,楊廣恐怕會毫不猶豫的吞并他,因為地位太低,但隴西王可就不一樣了。
李嗣源進入海州后,卻并沒有直接前往西域,因為他知道楊廣不可能放他走。
楊廣之所以收留李嗣源,是想李嗣源幫他一起抵抗秦軍,可他和劉裕都不知道的是,李嗣源的目的卻是借道前往西域。
楊廣要是知道的話,自然是不會收留李嗣源,而劉裕也肯定會宣布李嗣源是叛徒。
所以,現在并不是李嗣源離開時機,必須要等到秦隋開戰之后,到時隋軍自顧尚且不暇,自然也就無法阻止李嗣源離去了。
不過在此之前,李嗣源也不準備浪費時間,他提前派人去收集西域的情報,以及從楊廣那里盡可能的多薅一點羊毛。
李嗣源之前手中共有三萬大軍,和秦軍一戰傷亡兩千,而隨行工匠以及將屬也有一萬兩千人,也就是總共四萬人。
李嗣源跟楊廣交談時,答應幫助楊廣和秦軍作戰,但前提是隋國要給他提供四萬大軍的糧草。
楊廣不知道李嗣源的十萬大軍中,有一萬兩千人都是工匠和軍屬,也就答應了給李嗣源提供四萬人的軍糧,而普通人對于糧草的消耗也比士兵小。
所以,除掉消耗掉的那部分糧草,李嗣源還能省下不少,儲存下來之后以備他用。
最讓李嗣源感到遺憾的還是沒能留下李元霸。
李嗣源撤人海州之后,李元霸就和他告別了,李嗣源雖有心挽留,但也知道李元霸看不上他,就算真的留下來他也指揮不動。
李嗣源來到海州之后,和蜀漢之間的聯系也沒斷,得知李元霸和他分離后,雖進入了一會走,卻并沒有去投靠蜀漢,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魏宋明隋四國都忙于應對秦軍接下來的攻勢,而大秦雖順利奪取了漢中這塊要地,卻也只是得到了一個爛攤子,想要消化漢中還要解決不少的麻煩。
叮咚,第二次漢中之戰結束,盤點開始……
‘第二次漢中之戰’共計歷時一個月十八天,從秦國出兵陽平關開始,蜀軍退入劍閣,其中包括:
火燒南鄭糧倉:殺敵兩千,自損一千五百
陽平關攻防戰:殺敵一萬,自損一萬五千,俘虜一萬;
安陽大戰:殺敵兩千,自損一千,俘虜兩千;
西城大戰:殺敵兩千五百,自損三百,俘虜一千五百;
南鄭攻防戰:殺敵四萬五千,自損兩萬五千,俘虜一萬五千(注:被俘壯丁都被釋放,故不被計算在內);
定軍山之戰:殺敵一萬一千,自損一千五百;
經統計,‘第二次漢中之戰’共計殲敵92000,俘虜28500,自損45500,扣除傷亡,共計獎勵650召喚點。
當前宿主目前累計共有10615召喚點。
叮咚,經檢測,秦蜀第二次漢中之戰,涉及總兵力達到二十七萬,已超過二十萬人數的戰役標準,此戰共計殲敵九萬兩千,俘虜兩萬八千五百,自損四萬五千五百;
此戰戰損比為2.6:1,評分:B,獎勵:青銅隨機召喚卡一張。
當前宿主擁有:黃金召喚卡1張、白銀召喚卡一張、白銀隨機召喚卡1張,青銅隨機召喚卡1張,大宗師召喚卡2張、十萬人口召喚卡5張;
洛陽,大秦皇宮。
收到李靖順利攻占漢中的消息后,嬴昊心中自然也感到十分的開心。
可當看到系統提示之中,戰死了四萬五千士兵時,哪怕嬴昊知道這已經是最低代價了,卻也還是感到無比的心疼,畢竟這相當于第二次出塞中戰死士兵的兩倍了。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嗎,第二次出塞基本上都是野戰,而第二次漢中之戰卻全都是攻城戰。
李靖的統帥雖高,可在攻城戰中,也依舊并沒有多少發揮的余地。
而且秦軍單兵戰力強的優勢,以及裝備方面優勢,也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這也是為何歷史上那么多的名將,明明在野戰中戰無不勝,可面對堅城時,卻依舊撞了個頭破血流的主要原因。
并不是他們的能力差,也不是他們不擅長攻城,而是守城方的優勢太大了。
三國之巔峰召喚 第2629章宋明隋的應對,漢中太守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