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三國之巔峰召喚

第2501章:李牧VS高昂,楊廣未戰先慫

更新時間:2024-07-07  作者:流香千古
三國之巔峰召喚 第2501章:李牧VS高昂,楊廣未戰先慫
第2501章:李牧VS高昂,楊廣未戰先慫

平心而論,劉裕雖想要漢中三郡,但還是更想要李唐這個盟友,至于原因自然是大秦的實力太強了。

劉裕自驅逐以陳平為首的蜀系,軍政大權在握之后,也同樣在大力發展內政,以最快的速度提升國力。

蜀國自古就有天府之國之稱,且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土地肥沃,堪稱是種田流穿越者最為新意的龍起之地。

蜀國自身條件基礎雄厚,在劉裕的大力治理之下,國力自然是進步飛快,可是受限于財富值有限,發展速度自然是要遜色于氣大才粗的大秦。

不差錢的大秦又是怎么發展的呢?

對內發展挖掘自身、大力吞田、大搞工程,士農工商共同發展……

對外開啟海航,打通了南洋各國的商路,并且靠不斷的東瀛吸血盈利。

內外兼修之下,大秦國力進步速度之快,簡直堪稱神速,哪怕是各國加起來都略有不如,就更別說是蜀國了。

劉裕對大秦的了解并不詳細,因為哪怕是派出最精銳的探子,所探的的情報也依舊有限,但僅僅是這些有限的情報,已經讓他大致知道了蜀國和大秦之間的差距。

也正是因為知道差距,劉裕才更加的感到恐懼,他也深知僅靠自身發展,不但不可能追上大秦,反而差距還會越來越大,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合其他勢力,共同抗秦。

李唐在眾諸侯中反秦最為積極,所以在劉裕的心中,李唐這個盟友的重要性,其實還要高過漢中三郡的。

當前,盟唐的前提是李唐的統治者必須是李世民才行。

在劉裕的心中,李世民一個的重要性,要高過如今李唐的所有人。

李唐只有在李世民統治下,才能夠對大秦造成威脅,并對蜀國形成幫助,那才有資格成為蜀國盟友。

可現在唐國又是個什么情況?

不但國君李世民死了,連李元霸也下落不明,楊戩更是已經投降了大秦,只剩下了一些殘兵敗將。

現在的唐國在劉裕眼中,不但幫不上忙,反而還可能會拖累蜀國。

而漢中的位置又太重要了,一旦被大秦攻占的話,益州就失去了北大門,劉裕又并不喜歡冒險。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自己取了漢中的好,也省的唐國的這些敗軍之將們添亂。

所以,對于現在的劉裕來說,取漢中三郡并非擴張,而是為了自保。

蜀國內部,跟劉裕又相同看法的人很多,劉耳、張任、刑天、關羽等將也都這么認為。

不過對于吞并漢中一事,蘇秦這位蜀國丞相兼軍師,貌似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看法。

見劉裕取漢中之心如此堅定,蘇秦沉默了許久后,開口道:“主公您真的下定決心要取漢中三郡嗎?”

劉裕想也不想,果斷道:“那是當然的想了,漢中乃益州門戶,唯有漢中在手,本王才能睡的踏實。

況且如今李世民已死,李唐傷亡慘重,注定難以保不住這塊寶地,不如由我蜀國接手,總好過落入秦賊之手。”

“可要是李唐不識大體,不愿交出漢中三郡呢?”

“哼,這可由不得他們了。”

劉裕冷哼一聲后,冷笑道:“李唐若是識相的話,本王就還認這個盟友,留隴西三郡和羌地三郡給他們。

若是不識相的話,可別怪本王翻臉無情了,連這六郡之地也一并吞了。

況且如今我大軍已進入漢中地界,李唐就算不愿也無力阻止。”

“那若是屬下勸主公放棄吞并漢中呢?”

“什么?”

劉裕一怔,眼中盡是意外之色,不敢相信蘇秦會勸自己放棄這么好的機會。

若是其他人的話,劉裕肯定是拂袖而走,連聽都不會聽后面的話。

但勸他放棄的人乃是蘇秦,是輔佐他洗刷恥辱的智囊。

他的諫言,劉裕就算在怎么不喜,也必定要聽到最后,因為他知道蘇秦肯定是為他好,也肯定考慮的比更多更全面。

“軍師,現在漢中三郡就是嘴邊的肥肉,幾乎唾手可得,如此良機,你竟勸本王放棄?”劉裕一臉的難以置信。

“主公,取漢中三郡雖易,可取了之后對我軍的幫助,卻并沒有在李唐手中大。”蘇秦不緊不慢道。

“軍師此言又是何意呀?

漢中、上庸、新城三郡,共有人口有六七十萬。

我蜀國若能得到的話,既能完善北部防線,又能增加人口兵丁,乃是兩全其美。

軍師為何說好處沒有不取大呢?”

劉裕再次露出不解之色,蘇秦卻解釋道:“主公,漢中是李世民的起家之地,李唐在漢中根基深厚。

故,取漢中易,消化卻不易。

況且,就算得到漢中三郡,我國的實力雖會增強,但能強的過大秦嗎?

反之,不但會徹底失去李唐這個盟友,還會直接面對大秦的兵鋒,遭到大秦無休止的針對打擊。

主公,李唐就是前車之鑒吶。

昔日的李唐何其強盛,連誅楊堅、滅西羌、敗劉季、退南蠻。

可在被大秦盯上之后呢?

短短數年時間,不但三十萬精銳折損殆盡,并且還徹底丟了關中之地。

如今的蜀國雖強,卻也并不比巔峰時期的唐國強太多,此時直面秦軍頗為不智呀。

不如讓李唐繼續保留漢中,讓李唐成為蜀秦之前的屏障。

李世民戰死關中,秦唐之間的仇恨,已然無法化解,注定為敵。

不取漢中,讓李唐頂在前線,和大秦死磕,以消耗雙方,我蜀國在后方潛心發展,壯大國力,豈不更好?”

聽到此言,劉裕沉默了,他并不是沒想到過這點,只是他一點都不看好李唐,也不認為李唐能保住漢中,所以才更想直接占領漢中。

“軍師之意,本王已經知曉,可軍師想過沒有,若是李唐守不住漢中呢?

一旦漢中被大秦所得,對我蜀國而言,可就是滅頂之災了。”劉裕嚴肅道。

蘇秦則道:“這也是不取漢中最大的風險所在,因為咱們并不知道,沒了李世民和李元霸的唐國,還敢不敢戰。

不過在下認為,高中易守難攻,李唐損失雖大,但有我軍支持的話,收住漢中應當是不成問題的。

取漢中雖穩妥,但以蜀國一國之力在漢中抗秦,絕對不如蜀唐兩國合力抗秦輕松。

其中利弊,還請主公思量。”

蘇秦這話算是把劉裕給問住了,他之前雖也都想到了這些,但卻沒想到這么細,如今看來確實是他想見到了。

對于現在蜀國而言,取漢中勝在穩妥,蜀國的實力也能快速上升,卻不利于抗秦大業。

不取漢中,雖有一定的風險,但對于抗秦而言,顯然是更加有利的。

其中利弊,劉裕一時也無法拿捏,必須要好好的思考一番。

這個問題劉裕整整想了一夜,一宿都沒睡,也依舊南下決斷,于是招來徐庶、王累、田光等人商議。

這些人的謀略雖都不如蘇秦,但也能給劉裕提一提意見。

結果除了徐庶支持蘇秦外,王累和田光都勸劉裕,不要將希望寄托于他人,還是直接吞并漢中最為穩妥。

就在劉裕為吞并漢中猶豫不決之時,作為先鋒進入涼州的李牧,也和隋軍正式交手。

李牧率三千飛熊軍,經右扶風,過蕭關,明著萬北地郡而去,可實際卻是在迷惑隋軍,真正的目的地其實是安定郡。

李牧還未進入涼州,就通過飛哥傳書,聯系上了正在高平縣,和隋將高昂交戰的馬超所部。

高昂原先在北地郡戰場,卻被楊廣用計,突然調到了安定郡,馬超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折損了不少的兵馬,后龐德和馬岱率軍來援,三人聯手,這才才勉強擋住了高昂。

高昂并不知李牧來了,依舊認為對手只有馬超,想要以最快速度擊敗馬超,而后回軍北地郡,卻不想正當他和馬超殺的難解難分之時,李牧突然率軍趕到。

李牧三千鐵騎,聯合馬超六千步騎,一戰擊潰了高昂七千西涼鐵騎,斬殺高昂副將高湛。

至于高昂本人,也被馬超、龐德、馬岱、李茂貞和華雄五人聯傷,僅率千余殘軍逃回了武威郡。

李牧擊敗高昂后,繼續進軍,并偽裝城高昂殘部,不費一兵一卒就詐開了高平縣。

攻占高平縣后,李牧繼續率軍北上,威脅隋軍重地三水城。

正在和蒙恬交戰的楊廣,得知高平淪陷,三水危機的消息后,知己誒被嚇出了一聲冷漢。

三水城關乎隋軍糧道,一旦被奪,后果將不堪設想。

楊廣連忙給三水守將下令,命其死守,無論如何也不準出戰,并且處于謹慎考慮,還準備給三水城增添三千援軍。

可是援軍都還沒有派出去,楊廣就又收到李靖率十萬大軍,已經從關中趕過來的消息,頓時大為驚恐。

大秦在涼州本就有六萬大軍,一番交戰后,雖折損了近萬士卒,但依舊還有五萬大軍。

而這次李靖直接帶來了十萬,那秦軍在涼州總兵力可就達到十五萬了,并且領軍的還是未嘗一百的李靖,公孫軒轅賈復、孫靈明等猛將。

隋國西征西域之后,所實施的也是精兵簡政,舉國之兵不過十六萬。

面對十五萬裝備精良,士氣高亢的虎狼秦軍,以及全明星般的將領陣容,楊廣實在是提不起多少底氣來,于是連忙召集高颎、祖珽、成公英等智囊商議對策。

隋國眾軍師都知道,打肯定打不過的,畢竟秦國的實力太強了,只靠隋國不可能是對手。

看看李唐的下場就知道了。

他李世民足夠勇吧,敢和秦國單挑,結果關中淪陷,精兵猛將損失殆盡,甚至連自己都戰死了。

隋國所占的涼州,本就貧瘠之地,和擁兵百萬的秦國單挑,那幾乎是在找死。

隋國想和大秦對抗,就必須要找盟友來分擔壓力才行,可他們鐵桿盟友唐國已經被徹底打趴下了,在涼州已經沒有勢力能夠支援隋國了。

得知長安失陷,李世民戰死的消息后,楊廣在心中將李世民給罵了遍。

哪有這么坑隊友的,也太坑了吧。

楊廣之所以敢出兵關中,是認為李世民能堅持到援軍抵達,卻怎么也沒想到唐軍連一個月都沒堅持不到,就把整個關中都給丟了。

里李世民死了也就算了,卻還留下這么一大堆爛攤子,秦國現在直奔涼州來了,換成隋國直接面對秦國的壓力了。

這又該如何解決?

只有真正面對秦軍的壓力時,楊廣才能體會道李世民所面臨的壓力有多大。

楊廣可不想落得和李世民一樣的下場,而現在最好的結局,就是只付出一點代價,秦隋雙方罷兵休戰。

在一番商議后,楊廣果斷決定退兵,同時派遣成公英為使者,向大秦求和。

當然,楊廣也沒有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和談上面,他的大軍雖退回了安定郡,卻將后方的兵力都調來了武威郡,做好一旦談判失敗,就發動舉國之兵抵御秦軍入侵的準備。

(本章完)

三國之巔峰召喚 第2501章:李牧VS高昂,楊廣未戰先慫

上一章  |  三國之巔峰召喚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