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崛起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支持者
弘治皇上愕然之后。
忍不住抬手輕輕拍了拍自己腦門。
恍然大悟的他,邊拍邊開口說道:
“糊涂啊!糊涂啊!朕一開始還把他當做國內,以為這種事情沒辦法隱瞞。
可是經你提醒,朕才恍然大悟,他們現在遠在高麗,邊界之處又有遼東都司兵馬看守,而且這高麗作為獨立的一國存在,其各種體系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所以朕只要將這高麗封閉一段時間,那些朝臣又能知道什么。”
躬身站在身后,正用手扇著嘴巴的蕭敬,見到皇上這般喜笑顏開的模樣,知曉皇上并沒有動怒的他,提著的心漸漸放下的同時,更是停下扇耳光的動作,躬身湊上前去,開口贊譽道:
“皇上圣命!”
弘治皇上沒有搭理蕭敬,此刻滿面喜色的他,之前的猶豫和惆悵,更是徹底煙消云散。
可是弘治皇上這般眉開眼笑的神情也未待維持太久,很快弘治皇上就想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那就是眼下該不該將此事昭告天下,畢竟若是沒了擔心太子的這件事情之后,好像也沒有什么值得弘治皇上擔憂的存在。
至于天下非議,群臣勸諫,那就由他去吧,難道弘治朝就不能有開疆辟土的時候了嗎?
還是說高麗犯下那般大錯,自己身為大明皇帝就該聽之任之,讓他們將大明朝廷的冊封當兒戲?
這般一來的話,大明天朝上國的威嚴何在!
想到這里的弘治皇上,神情漸漸變得堅定不說,更是冷聲對著身后的蕭敬說道:
“傳朕旨意,召見內閣兩位閣老進宮覲見!”
蕭敬聽到弘治皇上的旨意,在加上他的神情變化,心中已經有了猜測的他,更是不敢有絲毫遲疑,召喚過來一個小太監之后,立刻就將弘治皇上的旨意傳達了下去。
時間流逝。
弘治皇上在殿中走動了片刻之后,又坐回到了龍椅之上。
一盞茶還未待喝干凈,劉健和李東陽的身影,就出現在了大殿之下。
被急急召喚而來的劉健李東陽兩人,見到坐在龍椅之上的弘治皇上后,齊齊跪下行禮,口中更是高喝道:
“臣劉健,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李東陽,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弘治皇上看著跪在地上行禮的兩位閣老,伸手虛抬的同時,更是開口說道:
“兩位愛卿平身!”
“謝皇上!”
李東陽和劉健兩人謝恩之后,慢慢站起身形,不知皇上下旨召喚他們進宮是為何事的兩人,紛紛躬身站于原地,靜靜等候圣旨的到達。
弘治皇上的目光,在兩位閣老身上掃視了一番之后,微皺眉頭的他,正在進行著最后的考量,就當兩位閣老互相對視,準備開口問詢的時候,打定主意的弘治皇上,對著殿下的兩人開口說道:
“兩位閣老,高麗前段時間所發生的事情,兩位可還有印象?”
正躬身站立殿下,準備出言問詢皇上,今日到底是因為何事召喚他們前來的劉健李東陽兩人,聽聞到弘治皇上的話語之后,神情頓時就是一愣,面帶疑惑的兩人,稍稍思索之后,還是有些不能確定,皇上所言的到底是哪件事情。
所以內閣首輔劉健直接躬身拱手,對著弘治皇上出言問詢道:
“敢問皇上,您所言的高麗一事,可指的是他們前段時間的內斗?”
弘治皇上點了點頭,開口答道:
“當然,除了此事,難道兩位愛卿還知曉高麗的其他事情嗎?”
兩位閣老聞聽此言,下意識的搖了搖頭,接著就又點了點頭,紛紛開口答道:
“微臣對此事還有印象,記得當初還是太子殿下在朝堂之上提起!”
“微臣也記得此事,當時正是因為此事,朝廷方才放棄了借道的打算,改走海運!”
弘治皇上見到兩位閣老盡皆都沒有忘記此事,點了點頭之后,對著兩位閣老問詢道:
“高麗晉城大君,視我們大明朝廷的冊封詔書于無物,直接將大明冊封的國王謫廢驅逐,此等蔑視我大明的行徑,兩位閣老是何看法?”
弘治皇上話語說完之后,直接就朝著面前的兩位閣老望去,而聽聞到弘治皇上此番言語的劉健李東陽兩人,眉宇之間盡皆都有驚詫的神情浮現。
要是他們沒有記錯的話,這件事情都已經快過去一個多月了吧,之前在初聞的時候,皇上根本沒有提及此事,可是眼下過去了這么長時間,皇上不僅舊事重提不說,更是一再用到了‘視冊封詔書于無物’、‘蔑視’等詞語,這番點撥若是兩位閣老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話,那也就有點太過小瞧他們了。
不過讓他們疑惑的是,皇上為何無緣無故的傳召他們前來,并特意提起此事,難不成是最近的高麗又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惹來龍顏大怒了嗎?
想不清楚期間緣由的兩位閣老,看著還在等待他們答復的弘治皇上,干脆也暫且先放下思索,躬身上前答復道:
“稟告皇上,如此大逆不道的舉動,朝廷應下發訓斥詔書,命令高麗王朝做出道歉。”
“稟告皇上,微臣的意見,也與劉閣老相同,認為朝廷應譴使前去,斥責晉城大君,讓他為之前的不敬之舉做出解釋和道歉!”
弘治皇上之所以在兩位閣老到來之后,未直接言明高麗已被攻下的事實,而選擇用這么一件陳年舊事來開頭,無非就是打算先一點點向兩位閣老灌輸自己師出有名的理念,省的待會說出高麗已被攻下的話語后,這兩位閣老一時接受不了眼前的事實。
不過弘治皇上在聽到兩位閣老所言之后,忍不住露出了一抹失望的神情不說,更是停下了將要說出口的話語,出口問詢道:
“斥責就完了嗎?如此大逆不道蔑視大明,難道兩位閣老就不想給他點教訓嗎?否則天下諸處,若是全都這般陽奉陰違的話,我大明宗主國的名號,豈不是如同一個笑話兒戲一般?”
躬身站立在大殿之下的兩位閣老,聽聞到弘治皇上的厲嘯之后,神情一緊的同時,更是肯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測,高麗肯定是在這幾天中有人惹到了弘治皇上,否則弘治皇上絕對不會是這般冷硬的態度。
想到這里的劉健李東陽兩人,神情嚴峻的同時,對于高麗是因何惹到弘治皇上一事,也開始變得越發好奇起來。
劉健稍稍思慮了幾息,未想出高麗到底是做錯了何事的他,拱手對著弘治皇上奏報道:
“啟稟皇上,高麗此舉,確實是有蔑視我大明天威之嫌,若是下旨訓斥仍不能讓皇上消氣的話,那微臣諫言,不若直接下旨,讓那晉城大君來我大明負荊請罪就是,這般一來的話,應該也能起到警告天下諸處藩屬國的意思。”
劉健話語說完,躬身行了一禮之后,就準備抬頭朝著弘治皇上望去,好等待著他的決斷。
結果他方才話音剛落,耳旁就傳來了弘治皇上冷漠的話語聲。
“不夠!”
劉健聽到此言,眉頭緊皺的同時,也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這還不夠,那想怎么辦,難道非得讓其將王位交回到那燕山君的手中不成。
想到這里的劉健,抬起頭看向弘治皇上的同時,更是試探著問詢道:
“皇上,要不直接一紙詔書過去,然后大軍壓境,做出進攻態勢,命令那晉城大君趕緊俯首,將王位再返還給燕山君?”
劉健一臉試探的說出此話,但是在內心深處,劉健認為是沒有這般必要的,要知若是按著這個辦法進行的話,大明軍伍牽扯其中,幾乎已經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因為光靠詔書想讓晉城大君俯首,那是根本沒有可能的事情,就算晉城大君畏懼大明威嚴,心中生怯,然后愿意俯首。
可是那些跟他一同推翻燕山君王位的朝臣兵馬,也絕對不會讓這種可能實現,要知一旦燕山君重新登臺的話,少不了又將是一番血腥的屠戮,之前參與推翻燕山君一事的朝臣,全部要受到燕山君的雷霆報復。
所以那些朝臣和兵馬,就是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也絕對不會讓這種情形出現,肯定會誓死阻擋燕山君的重回王位。
而這般做的后果就是,本來就是為了維護上國威嚴的大明,勢必要出兵介入此事,強勢將晉城大君趕下王位。
但是光下旨斥責已經不能叫皇上消氣,眼下也就只剩下這個計策可出了。
就當劉健話語說完,一臉探尋朝著弘治皇上望去的時候。
坐于龍椅之上的弘治皇上,在聽到劉健這般建議之后,神情微微有些緩和的他,開口輕聲說道:
“燕山君已經死了!”
劉健聽到弘治皇上這番言語,瞪大眼睛的同時,心中也已經為難起來。
之前他還擔心,擔心弘治皇上認可他方才所提的建議,結果現在來看,這條建議也隨著燕山君的死去,而徹底變得無法實施起來。
想到這里的劉健,一時之間也有些犯難起來,轉頭將目光放到了一旁的李東陽身上,見到他也是緊皺眉頭之后,劉健的眉頭也開始皺的越發緊鎖起來。
就這般沉吟了片刻之后,摸不透弘治皇上心思的劉健,干脆直接躬身拱手,對著弘治皇上開口問詢道:
“微臣愚鈍,還請皇上賜教!”
龍椅之上,弘治皇上數次想要開口說話,可是到了嘴邊,還是忍了下來,此刻聽到劉健問詢的他,神情漸漸變得冷峻,直接開口說道:
“既然高麗藐視我大明天威,那朕就打算給他漲漲記性,讓他見識一下朕之大明的天威!朕打算,派兵討伐!”
“討伐?”
“討伐?”
聽到弘治皇上的話語后,站立于殿下的兩位閣老,面露驚駭的同時,更是驚呼出聲。
之前劉健提出大軍壓境的諫言,都感覺有些勉為其難,此刻聽到弘治皇上這番討伐的話語后,兩位閣老頓時瞪大眼睛,滿面震驚起來。
大殿之上。
伴隨著弘治皇上的這番話語,頓時開始變得安靜下來。
幾息之后。
兩位閣老在深吸一口氣后,方才陸續從震驚的神色當中回過神來,可縱使這般,兩位閣老還是一臉驚駭的看向弘治皇上,眉宇之間更是充滿了不可置信的神情。
“怎么?難道高麗這般作為,還不值得我大明朝廷如此作為嗎?”
“可……可那高麗即是我大明的藩屬國,又位列太祖當初所定的十五個不征之國的名單之中,現在朝廷若是因此就派兵攻打的話,是不是有些太過嚴重了?”
劉健站立堂下,聽到弘治皇上話語的他,開口上前問詢道。
在他話音剛落之后,一旁的李東陽也上前一步,繼續補充道:
“再說現在雖然是晉城大君擔當高麗國王,但是他也沒有明言表示不再繼續作為大明藩屬國存在,僅僅只是因為對方的朝廷內政,大明就率兵牽扯其中,此事一旦傳揚出去,微臣怕到時候,一眾藩屬國有別的念頭啊!”
“別的念頭?什么念頭?畏懼?害怕?這不本來就是他們對大明該有的態度嗎?大明雖是禮儀之邦,但是也是天朝上國,是讓一眾番邦蠻夷盡皆害怕招惹的存在,吾等這般作為,不就是為了維護我大明的威嚴嗎?
難不成為了一個不征之國的祖訓,對方如何懈怠你藐視你,你都要視若無睹聽之任之?”
李東陽和劉健兩人的話語才剛結束,弘治皇上的話語就尾隨而至。
而且隨著話語的繼續,弘治皇上的聲音也開始變得越發大了起來,到了最后,說是厲嘯也差不太多。
弘治皇上之所以將此事弄的這般麻煩,除了為了拉攏李東陽和劉健兩人贊同自己和太子的舉動外。
更為重要的一個緣由就是,朝廷之中,必須要有支持此事之朝臣。
而在這些朝臣之中,劉健李東陽兩人,無疑是最為合適的存在。
正德崛起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