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瞬間站起身,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工裝:“小蘇,關好飯館,立刻到指揮中心集合!”他快步沖出飯館,走廊里的應急指示燈已經亮起,淡紅色的光芒照亮了匆忙奔跑的人影。
指揮中心里,林峰正盯著全息投影上的震源分布圖,眉頭緊鎖。開采區的三維模型上,三號轉化艙附近出現了一道紅色的裂縫,代表氦3的藍色數據流明顯減弱。“月震導致開采區地面沉降,三號轉化艙傾斜,輸送管道出現滲漏,氦3濃度檢測顯示有微量泄漏!”技術人員快速匯報,聲音帶著緊張。
“陳玥,立刻組織生物團隊,對泄漏區域進行微生物活性監測,防止‘氦3轉化菌’外泄!”林峰果斷下令,“李銳,帶領維修隊攜帶應急設備趕赴開采區,先關閉三號艙的氦3輸出閥,評估管道破損情況!”
“收到!”李銳和陳玥同時回應,轉身沖向裝備庫。
開采區的景象比模型上更觸目驚心。原本平整的月面出現了多條不規則裂縫,最長的一條延伸到三號轉化艙底部,艙體微微傾斜,側壁的生物膜防護層有多處破損,淡藍色的氦3氣體夾雜著月塵,從管道接口處緩緩溢出,在月面形成一層薄薄的霧靄。
“所有人穿戴好防毒面罩和防護服,注意保持安全距離!”李銳大聲提醒,率先爬上轉化艙頂部,檢查閥門狀態。閥門已經部分失靈,無法完全關閉,氦3的泄漏速度在緩慢加快。
蘇曉宇跟在維修隊后面,手里抱著便攜式傳感器檢測儀。這是他第一次參與應急搶修,手心全是汗,但想起李銳之前教過的設備維護知識,他深吸一口氣,快步走到泄漏點附近:“李隊,管道破損處位于離地1.2米處,破損面積約5平方厘米,周圍月塵中檢測到‘氦3轉化菌’的熒光信號,活性正常,未出現變異!”
陳玥帶著生物團隊趕到,立刻在泄漏區域設置隔離帶,噴灑特制的固化劑:“固化劑能暫時封堵泄漏,同時保護微生物不被月塵污染。但要徹底修復,還需要更換管道接口,并用改良后的生物膜進行密封。”
“管道接口的備用件在基地倉庫,往返需要40分鐘,但氦3泄漏不能等那么久!”維修隊隊長急聲道,“而且轉化艙傾斜,更換接口難度很大。”
李銳趴在艙體上,仔細觀察破損處的結構:“用應急封堵氣囊先堵住泄漏口,再用月壤3D打印機現場打印適配的接口配件。蘇曉宇,你負責監測轉化艙的傾斜角度,每一分鐘匯報一次數據!”
蘇曉宇立刻架設好角度檢測儀,終端屏幕上跳動著實時數據:“當前傾斜角度3.2度,仍在緩慢增加!”他緊盯著屏幕,手指快速記錄,突然想起之前維修傳感器時的經驗,“李隊,轉化艙底部的固定螺栓可能松動了,月震導致螺栓移位,才會持續傾斜!”
李銳眼前一亮,立刻讓技術人員檢查底部螺栓:“果然是這樣!有三顆螺栓松動,其中一顆已經脫落。快,用液壓千斤頂固定艙體,更換備用螺栓!”
現場一片忙碌,液壓千斤頂緩緩升起,轉化艙的傾斜角度逐漸減小。蘇曉宇跪在月塵中,協助技術人員擰緊螺栓,防護服上沾滿了灰色的月壤,卻絲毫不敢分心。他想起第一次跟著李銳維修轉化艙時的緊張,想起月塵暴中林峰的沉著,此刻所有的膽怯都變成了堅定——他不再是那個需要被照顧的新人,而是能為基地出力的工程師。
與此同時,陳玥的團隊在實驗室里緊急調配改良生物膜。她盯著顯微鏡下的“氦3轉化菌”,這些微生物在月震的影響下,活性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因為環境中的微量元素增多而變得更加活躍。“加入雙倍的月塵抗氧化酶提取物,再混合硅基耐受菌的代謝產物,這樣生物膜的粘附力和韌性能提升一倍!”她快速下達指令,助手們默契地配合著,燒杯碰撞的聲音在實驗室里格外清晰。
40分鐘后,應急封堵氣囊開始出現壓力下降的跡象,而3D打印機剛好完成接口配件的打印。李銳親自操作,將配件精準安裝到管道破損處,陳玥帶著生物膜趕到:“快,趁配件還沒完全冷卻,涂上生物膜!”
乳白色的生物膜涂抹在接口處,瞬間與金屬表面融合,形成一層光滑的防護層。蘇曉宇監測著數據,興奮地喊道:“泄漏完全停止!氦3濃度恢復正常,轉化艙傾斜角度穩定在0.5度,符合安全標準!”
眾人松了口氣,摘下防毒面罩,臉上都帶著疲憊卻欣慰的笑容。李銳看著蘇曉宇滿是月塵的臉,拍了拍他的肩膀:“干得好,這次你立了大功。”
蘇曉宇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指尖觸到防護服上的國旗標識,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自豪感。他想起媽媽信里的話:“你在月球上做的事,是讓我們驕傲的大事。”此刻他終于明白,這份驕傲,來自于自己能為基地、為人類的探索事業貢獻力量。
回到基地時,天已經黑了。月球的夜幕中,地球依舊是那顆最亮的藍色寶石,基地的燈光如同繁星,在灰色的月壤上勾勒出溫暖的輪廓。指揮中心里,大家正在復盤月震應急處理的過程,林峰看著屏幕上的修復數據,語氣欣慰:“這次月震是一次考驗,我們不僅成功化解了危機,還發現了‘氦3轉化菌’在極端環境下的新特性。陳玥,后續重點研究月球表層與深層微生物的演化關聯,或許能為我們開發月壤深層資源提供新方向。”
陳玥點頭,終端里彈出月球深層微生物的分析報告:“‘月探四號’傳回的數據顯示,月球深層的微生物和表層的硅基耐受菌有80的基因相似度,這說明月球內部可能存在穩定的微生態環境,生命活動或許從未停止過。如果能證實這一點,將徹底改寫人類對月球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