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四千三百零七章 蓉城霧語

  當飛行器穿透青城山的晨霧時,吳浩的護目鏡上凝著細密的水珠。舷窗外,竹林在薄霧中若隱若現,像一幅被水墨暈染的畫卷,而機艙內的濕度傳感器正發出輕微的蜂鳴——這是林薇根據竹節通風原理改良的“竹髓呼吸系統”,能將艙內水汽凝結成可飲用水。

  “吳總,”李工的聲音從對講機里傳來,帶著川渝地區特有的軟糯腔調,“臥龍保護區的監測站說,有只大熊貓闖進了起降點附近的箭竹林,飛行器的紅外系統能不能區分熊貓和障礙物?”

  吳浩俯瞰著下方的綠色海洋,想起三天前在CD市政府的協調會,林業廳的王處長敲著熊貓分布圖:“蓉城的寶貝疙瘩可不止火鍋,大熊貓的棲息地比黃金還金貴。”此刻,平板電腦上的熱成像圖里,一個黑白相間的熱源正在箭竹林里緩慢移動,像塊會行走的奧利奧餅干。

  林薇突然調出一組三維模型,竹節狀的飛行器在虛擬場景中避開熊貓:“我們給避障算法加了‘熊貓識別模塊’,通過黑白毛色的熱反差和進食姿態判斷。”她的工裝上別著枚熊貓爪印的徽章,那是昨天在寬窄巷子買的,“測試時放了個熊貓玩偶,系統愣是繞著飛了三圈才通過。”

  深夜的青城山實驗室里,吳浩發現林薇趴在聲吶顯示器上睡著了,臉頰貼著張熊貓活動軌跡圖。圖上,飛行器的航線被標成綠色的竹枝,每個轉彎處都畫著小竹筍,旁邊用鉛筆寫著:“給熊貓谷織張竹網——航速控制在15米/秒,別驚了吃早餐的滾滾。”他想起白天在熊貓基地,有個戴紅領巾的小姑娘指著飛行器喊:“快看,熊貓翅膀!”

  最暖心的創新發生在都江堰。當吳浩和林薇帶著團隊為山區小學運送教材時,遇見了背著竹簍的采藥人李大爺。他的孫子在山外讀書,每年雨季都因山路塌方無法返校。“鐵鳥能不能幫我送孫子上學?”李大爺的煙桿在石階上敲出清脆的響。林薇蹲下身,輕輕撫摸竹簍上的青苔:“能,我們還會在機艙里放川劇變臉的動畫,讓孩子路上不無聊。”

  于是,世界上第一架“熊貓航線”誕生了。飛行器的機腹繪著憨態可掬的熊貓圖案,艙內循環播放著四川童謠。李大爺的孫子第一次乘坐時,手里緊緊攥著個竹制熊貓哨,對著舷窗外的云海吹響,聲音清脆如竹笛。林薇后來在代碼注釋里寫道:“當科技學會模仿熊貓啃竹子的溫柔,才算真正讀懂了蓉城的溫柔。”

  離開蓉城前,吳浩和林薇去了趟錦里。古街上,川劇變臉藝人圍著飛行器好奇地打量,林薇教他們用臉譜圖案設計航燈顏色。一個老藝人突然摘下臉譜,露出溝壑縱橫的臉:“這鐵鳥要是能變川劇的五彩臉,就算是真本事。”林薇笑著點頭,當晚就在飛行器上調試出能隨川劇鑼鼓點變換顏色的航燈,紅、藍、綠三色在夜空中閃爍,像流動的臉譜。

  飛行器起飛時,吳浩從舷窗望見李大爺正在山路上揮手,他的孫子舉著個紙飛機,上面畫著熊貓和飛行器的螺旋槳。林薇的手機里跳出條新消息,是福利院小姑娘發來的視頻:“吳叔叔,林薇姐姐,我們用熊貓玩偶做了飛行器模型,還給它裝了竹蜻蜓翅膀!”視頻里,小姑娘的模型旁,放著張畫滿竹林和飛行器的紙,上面寫著:“希望蓉城的霧也能被星星燈照亮。”

  當飛行器掠過西湖的雷峰塔時,吳浩的腕表突然震動起來。海拔儀顯示高度200米,而機艙外的荷花瓣正被螺旋槳氣流卷成粉色的漩渦——這是林薇根據西湖游船的平衡原理改良的“水波穩壓器”,能將飛行器的顛簸幅度控制在0.5度以內。

  “吳總,”李工的對講機里混著游船的畫舫琴聲,“斷橋邊的茶農投訴說,飛行器的噪音驚飛了授粉的蜜蜂,龍井茶園的產量要受影響。”吳浩望向湖畔的茶園,晨霧中,采茶女的斗笠像浮動的荷葉,而飛行器的影子正掠過茶樹梢頭,像只巨大的黑鳥。

  林薇突然停在白堤上,指著湖面上的游船:“看那些搖櫓的節奏,和《茉莉花》的節拍一模一樣。”她掏出手機打開頻譜分析軟件,指尖在屏幕上劃出流暢的曲線:“把飛行器的噪音頻率調成江南絲竹的韻律,主頻降到440Hz,像古箏的泛音。”吳浩注意到,她的工裝上別著枚用龍井茶梗做的徽章,刻著“靜音飛行”四個字。

  深夜的龍井村實驗室里,吳浩發現林薇趴在風洞測試儀上睡著了,臉頰貼著張聲波圖。圖上,飛行器的噪音波形被標成綠色的茶芽,旁邊用熒光筆寫著:“給西湖織張音符網——讓噪音變成《平湖秋月》的前奏。”他想起白天在茶園,有個老茶農指著飛行器說:“這鐵家伙要是會唱越劇,我就請它喝頭茬龍井。”

  最詩意的改造發生在靈隱寺。當吳浩和林薇帶著團隊為寺院運送香火時,遇見了敲著木魚的慧明師父。他指著寺前的飛來峰:“施主,這山后有處觀音洞,歷代高僧都從山側小徑攀爬,鐵鳥能否避開佛光?”林薇合十行禮,調出飛行器的三維航線圖:“我們讓飛行器在山側畫‘之’字形,像僧人攀爬的足跡,航燈也調成佛光的暖黃色。”

  于是,世界上第一架“禪意飛行器”誕生了。機身上繪著靈隱寺的飛天壁畫,艙內播放著經過降噪處理的誦經聲。慧明師父第一次乘坐時,木魚敲出的節奏竟與飛行器的引擎聲完美契合,他指著舷窗外的云海笑:“阿彌陀佛,鐵鳥也懂禪機。”林薇后來在代碼里藏了段注釋:“當科技學會像僧人繞塔般虔誠,才算真正讀懂了武林的風雅。”

  離開武林前,吳浩和林薇去了趟河坊街。古街上,油紙傘藝人圍著飛行器好奇地打量,林薇教他們用傘面圖案設計航燈投影。

  天才一秒:m.lingdianksw8.cc

哎呦文學網    軍工科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