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修改版 吳浩看著她指尖劃過的軌跡,忽然想起小時候在老家放風箏。爺爺總說,放風箏不是跟風較勁,是順著風的脾氣走。原來搞武器研發,和放風箏的道理是一樣的。
“很好。”他點了點頭,目光掃過在場的每個人,“但有個細節——你們用的是標準大氣壓下的空氣密度參數,沙漠地區海拔高,氣壓比海平面低15,這個差值必須算進去。讓氣象組把近五年的氣壓數據共享給你們,重新校準模型。”
王磊立刻在筆記本上記下,筆尖在紙頁上戳出個小坑:“我們馬上去辦!對了吳總,無人機團隊說他們有套紅外熱成像系統,能實時捕捉風場溫度變化,問能不能借咱們的彈道數據做訓練樣本。”
“讓他們派個人來靶場,”吳浩端起咖啡杯,熱氣模糊了鏡片,“正好明天沙塵暴,讓他們試試在惡劣天氣下追蹤高速目標,實戰價值比實驗室數據高多了。”
散會時,風沙已經敲得窗戶噼啪作響。吳浩剛走出會議室,就見張野抱著個禮盒站在走廊里,軍綠色的禮盒上還系著紅綢帶,看起來格外喜慶。
“吳總,您幫我看看這個成嗎?”他把禮盒往吳浩面前遞了遞,耳根又紅了,“文創那邊說這個書簽套裝里有敦煌飛天圖案的,還刻了句‘大漠孤煙直’,您覺得合適不?”
吳浩打開禮盒,鈦合金書簽在昏暗的光線下泛著柔和的光澤,飛天的飄帶曲線流暢,和電磁炮的彈道有種奇妙的呼應。他忍不住笑起來:“這個好,既有文化味又不失咱們的科技感。告訴那姑娘,這書簽用的是航天級材料,能傳三代。”
張野撓著頭嘿嘿直笑,轉身要走又被吳浩叫住:“對了,見面的時候別說你是搞武器的,就說在西北搞環保工程,負責防風固沙。”
走廊盡頭的窗戶被風吹得哐當響,吳浩望著張野跑遠的背影,忽然覺得這風沙彌漫的下午,也沒那么難熬了。
晚餐時,餐廳特意加了道“風沙雞”,用本地的土雞裹著沙礫烘烤,剝開焦脆的外皮,肉汁里還帶著淡淡的沙棗香。魏兵舉著酒杯站起來,黝黑的臉上泛著紅光:“我敬大家一杯!我兒子考上國防科大了,以后就是咱們的同行,還望各位前輩多指教!”
眾人紛紛舉杯,玻璃杯碰撞的聲音蓋過了窗外的風聲。張小蕾給吳浩夾了塊雞腿:“嘗嘗這個,用的是靶場旁邊散養的雞,天天吃沙蔥長大,肉質特別緊實。”
吳浩咬了一口,肉香里果然帶著股清冽的草木味。他看向坐在對面的蘇荷:“醫藥那邊的PD1抑制劑臨床試驗怎么樣了?上次聽你說有位晚期患者的腫瘤縮小了。”
提到專業,蘇荷的眼睛亮起來:“效果超出預期!那位患者已經能下床走路了,昨天還給我們寄了封感謝信,說想等康復了來西北看看,說這里的醫生和工程師都是‘造奇跡的人’。”
“那可得請他來靶場看看。”魏兵插嘴道,“讓他親眼看看咱們的電磁炮,告訴他這玩意兒不光能打靶,將來還能用來發射衛星,把抗癌藥物送上太空實驗室。”
吳浩望著窗外越來越濃的黃霧,忽然想起上午在湖邊看到的蘆葦。它們那么纖細,卻能在風沙里站成一片海。或許所謂的奇跡,不過是無數普通人,像蘆葦一樣扎根在各自的領域,默默把根須往深處扎了一寸又一寸。
晚餐結束時,沙塵暴已經裹住了整個基地。路燈的光暈變成了模糊的光球,辦公樓的輪廓在黃霧中若隱若現,像浮在海上的船。吳浩剛走出餐廳,就被一陣狂風卷著的沙粒打在臉上,生疼。
“吳總,戴這個。”張野從背包里掏出個防風鏡,鏡框上還留著訓練時的劃痕,“這是我們質子小隊的標配,防沙防紫外線,您試試。”
吳浩戴上防風鏡,世界瞬間變成了墨綠色。風帶著沙礫打在鏡片上,發出細密的噼啪聲,倒像是某種特別的背景音樂。他忽然想去靶場看看,轉身對魏兵說:“開車去靶場轉一圈。”
越野車在風沙里顛簸前行,車燈切開黃霧,照亮前方被吹得歪斜的駱駝刺。張野坐在副駕駛,忽然指著窗外:“吳總您看!”
車燈的光暈里,幾只沙狐正蜷縮在廢棄的靶板后面,皮毛被風吹得貼在身上,卻緊緊擠在一起取暖。吳浩讓司機把車停下,看著那些小小的身影在惡劣的環境里互相依偎,忽然覺得眼睛有些發熱。
“明天讓后勤在靶場周邊放些水和食物。”他輕聲說,防風鏡后的聲音有些發悶,“告訴巡邏隊,別打擾它們。”
回到酒店時,已是深夜。吳浩摘下防風鏡,鏡片上蒙著層細密的沙粒,像撒了把碎鉆。他走到窗邊,推開一條縫,風沙立刻灌了進來,帶著股干燥的土腥味。遠處的靶場燈火通明,工程師們還在為明天的測試做準備,燈光在黃霧中明明滅滅,像沙漠里的星群。
他忽然想起白天在湖邊看到的日出,想起那些在風沙里堅持的胡楊,想起實驗室里徹夜不熄的燈光。原來所謂的標桿,從來不是冰冷的參數,而是在無數個這樣的夜晚,有人愿意為了一個目標,把根深深扎進這片土地。
手機在這時震動了一下,是王磊發來的消息:“吳總,風場模型校準完了,精度達標。我們組的姑娘說,要跟您打賭,下次測試一定能把誤差壓到0.2米以內。”
吳浩笑著回復:“賭什么?”
很快收到回信:“她們說,要是贏了,想請您陪她們去看胡楊林的日落。”
他望向窗外,風沙不知何時小了些,月亮在黃霧中露出朦朧的輪廓。吳浩指尖在屏幕上敲下兩個字:“成交。”
放下手機,他走到吧臺前給自己倒了杯溫水。玻璃杯中,倒映著窗外的燈火,像把整個沙漠的星光都裝了進來。吳浩輕輕碰了碰杯壁,像是在和這片土地,和那些在風沙中前行的人們,做一個無聲的約定。
明天的沙塵暴會如期而至,測試中或許還會遇到新的難題,超導線圈的溫度可能還會波動,冷卻系統或許還需要改進。但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已經學會了在風沙中站穩腳跟,學會了在看似矛盾的“高性能”與“小型化”之間,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就像那些在沙漠里生長的胡楊,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他們所追求的,從來不是讓對手十年追不上的武器,而是像胡楊一樣,在這片土地上留下屬于自己的印記,用每一步踏實的腳印,回應這片土地的饋贈。
天才一秒: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