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四千二百零六章 壓倒性的數據

  陸軍裝甲兵學院的教授推了推眼鏡,手指在桌面上比劃著:“重量呢?同等射速下,電磁炮的系統總重比加特林機炮輕多少?”

  “37,”吳浩調出三維剖視圖講道:“去掉了復雜的機械傳動和炮管冷卻系統,改用超導磁體和液冷模塊。

  我們在猛士突擊車上做過實裝測試,整車戰斗全重控制在8噸以內,還能保持60公里的越野時速。”

  周院士忽然開口道:“我更關心在強電磁干擾環境下的穩定性。傳統火炮靠機械擊發,抗干擾能力天然占優。”

  這個問題像一盆冷水,讓剛才有些燥熱的氣氛瞬間冷靜下來。

  吳浩卻早有準備,他點開一段視頻,畫面里電磁炮正在遭受強電磁脈沖干擾:“我們在炮控系統里植入了三重冗余機制,主控制系統被干擾后,0.01秒內就能切換到機械備份,再不行還有人工手動模式。

  在之前的測試中,我們用電磁脈沖彈模擬過核爆環境下的作戰,三次攔截全部成功。”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鄭重:“至于成本,初期研發投入確實高,但量產之后,我們測算過,電磁炮的身管壽命是傳統炮管的5倍,彈藥沒有發射藥,儲存和運輸成本降低60。

  按每年10萬發的使用量計算,三年就能收回設備差價。更重要的是,它能兼容現有彈藥體系,不需要全軍換彈,這就解決了通用性問題。”

  那位提問的專家忽然笑了,他摘下眼鏡擦了擦:“我剛才在想,要是在青藏高原的邊防哨所部署這種炮,后勤壓力能減輕多少。”

  “您說到點子上了,”吳浩的眼睛亮了起來說道:“我們已經計劃和邊防部隊合作,在海拔4800米的哨所做過寒區測試。

  零下35度環境下,電磁炮的啟動時間比傳統火炮快2分鐘,這2分鐘在遭遇突襲時,可能就是勝負手。”

  會議室里再次響起議論聲,這次卻帶著明顯的興奮。

  張副總看向汪良工問道:“你們科工系統的近防艦炮項目,是不是可以考慮換方案了?”

  汪良工聞言點了點頭道:“近防艦炮項目關系下一代艦艇研發進度,我讓近防武器系統的團隊立刻飛來西北來,實地考察一下,然后再進行相關的技術和實戰論證,根據最后的結果再進行決定。”

  聽到汪良工的話,張副總點了點頭隨即看向吳浩。

  吳浩會意,然后拿起激光筆,指向屏幕上的彈丸剖面圖,繼續講道:“最后說維修便利性。

  我們把整個炮體拆分成12個模塊化組件,任何一個部件出問題,戰士經過簡單培訓就能更換,平均維修時間不超過15分鐘。

  這比傳統火炮動輒需要專業技師團隊搶修,效率提升了8倍。”

  他走到會議室中央,目光沉靜而有力說道:“其實說到底,電磁速射炮的真正優勢,不在于參數上的超越,而在于它代表的技術方向。

  就像火槍取代弓箭,不是因為初期的火槍比弓箭精準,而是因為它打破了‘百步穿楊’對人力的極致依賴。”

  “我們的電磁炮,正在打破傳統武器對機械極限的依賴。”

  吳浩的聲音在安靜的會議室里回蕩道:“當射速不再受限于齒輪轉速,威力不再受限于發射藥裝量,防御不再受限于人力反應速度,我們就站在了新的武器時代門檻上。”

  周院士緩緩點頭,指尖在桌面上敲出三記重音:“三個月前,我在軍工集團看到他們的電磁炮原型機,卡彈率還高達3。

  你們能把它降到0.03,靠的不是運氣,是把每個細節都摳到了極致。”

  “這都是技術團隊里的老鉗工王師傅的功勞,”

  吳浩忽然笑了,“他說電磁炮的供彈軌道間隙要像鐘表齒輪一樣精密,帶著徒弟用手工研磨了整整四十天,才把誤差控制在3微米以內。”

  這個細節讓會議室里的氣氛變得格外溫暖。

  那位海軍領導這個時候沖著吳浩說道:“吳總,之后的實彈演示中,我希望能看到它對超音速靶彈的攔截測試。”

  “沒問題,”吳浩回以鄭重的點頭,“我們準備了三種不同軌跡的靶彈,足以代表絕大部分實戰場景。”

  這句話讓全場瞬間安靜,隨即爆發出抑制不住的驚嘆。看來,吳浩他們對于這款電磁速射炮的性能和實彈射擊表現非常自信啊。

  張副總看了一眼侃侃而談面露自信神色的吳浩,微微點了點頭笑道:“好,那我們就期待你們的精彩表現了。”

  說著,張副總看了一眼周院士和汪良工兩位帶隊領導以及其他人一圈,然后轉而看向吳浩笑著說道:“小吳啊,我們這些人好不容易來一趟,你小子該不會拿一兩門電磁炮就把我們打發了吧。

  我可是聽說你小子在這這里藏了不少好東西,怎么樣,拿出來讓我們大家瞧瞧,也讓我們長長見識嘛。”

  張副總話音剛落,會議室里像被投進了一把火,原本聚焦在電磁炮上的目光瞬間散開,化作無數道熱切的視線,齊刷刷落在吳浩身上。

  周院士放下手里的資料,指尖在桌面上輕輕點了點,老花鏡后的目光帶著幾分溫和的催促道:“小吳啊,張副總這話在理。

  你們這基地藏在戈壁里十年,肯定不止這電磁炮一樣拿得出手的東西。

  搞科研嘛,就得有‘亮家底’的底氣,也讓我們這些老家伙看看,年輕人到底折騰出了多少新花樣。”

  他頓了頓,嘴角彎起淺淡的弧度,說道:“別擔心我們挑刺,真有好東西,我們比誰都高興。”

  汪良工把煙盒往桌上一放,爽朗地笑起來:“就是這個理!上次跟你通電話,聽說你們的‘新項目有突破’,可我問得細了你就打哈哈,說要給我們留驚喜。

  現在我們人都站這兒了,總不能還讓驚喜藏著掖著吧?”

  他朝吳浩揚了揚下巴,語氣里帶著熟人間的熱絡,道:“咱們打交道不是一天兩天了,你這點小心思我還不知道?”

  海軍那位領導也跟著點頭,軍裝上的星星在燈光下閃了閃,沖著吳浩說道:“吳總,實不相瞞,來之前我們就在猜呢,你們能把電磁炮做到這份上,背后肯定還有一串技術撐著。

  就像蓋房子,看得見的是屋頂,看不見的是地基,那些‘地基’級的成果,說不定比炮本身更讓人振奮。

  透個底,讓我們也長長見識,回去也好給戰士們多些盼頭。”

  科學院的的一位專家也推了推眼鏡,語氣懇切說道:“是啊,我們這些搞教學研究的,最缺的就是一線的新成果做案例。

  你們在這兒扎根十年,肯定攢了不少‘實戰經驗’,哪怕是些還在打磨的想法,拿出來聊聊也是好的。

  年輕人思路活,說不定幾句話就能撞出火花,總比我們悶在書齋里琢磨強。”

哎呦文學網    軍工科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