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四千零四十七章 努力構建出一個堅不可摧的智能化國防體系

  說到這里,吳浩頓了頓,然后緩和語氣說道:“當然,智能互聯的核心是安全可靠的通信網絡。量子通信技術的突破,讓我們擁有了無法被竊聽、無法被破解的‘信息高速公路’。

  但敵人也不會坐以待斃,未來的網絡戰對抗將比現在激烈百倍。

  我們正在研究的‘量子免疫’系統,就像給信息加上了生物免疫系統,一旦發現異常數據,能自動切斷感染路徑,同時啟動備用鏈路。

  這就好比人體的白細胞,在病毒擴散前將其消滅。”

  說著,吳浩掃視臺下眾人,然后語氣堅定道:“無人化、智能化裝備的普及,將徹底改變戰爭的形態。

  過去需要士兵冒著槍林彈雨沖鋒的場景,未來可能由一群納米機器人完成偵查。

  曾經需要航母編隊執行的任務,或許幾架攜帶高超音速導彈的無人機就能達成。

  但請記住,技術是雙刃劍。當戰爭門檻降低,沖突的風險也在增加。

  所以我們發展智能互聯技術,不僅是為了贏得戰爭,更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和平。”

  說完這些吳浩頓了頓,然后聲音變的激昂起來:“這十年,將是國防科技的黃金十年,也是充滿挑戰的十年。

  我們要在量子計算、腦機接口、定向能武器等前沿領域持續突破;要讓每一件裝備都‘能思考、會溝通、自進化’;要構建起一個堅不可摧的智能化國防體系!

  而這一切的實現,需要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

  演講接近尾聲,吳浩的聲音充滿深情道:“最后,我想感謝每一位在幕后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

  是你們的堅守與創新,讓我們的國防長城堅不可摧;是你們的熱血與智慧,照亮了科技強國的道路。

  讓我們攜手同行,在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書寫屬于中國科技的輝煌篇章!”

  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張院士激動地站起來鼓掌,帶頭叫好:“說得好!這才是中國科研工作者的擔當!”

  李衛國和羅凱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那位提問的年輕軍官挺直腰板,向吳浩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而宴會廳的角落里,幾位參會的外國專家和觀察員交頭接耳,眼神中既有贊嘆,也有隱隱的緊迫感。

  這一刻,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中國國防科技蓬勃向前的磅礴力量。

  當吳浩走下舞臺時,蘇荷遞來一杯溫水,輕聲說:“吳總,您的演講在網上已經刷屏了。”

  吳浩接過溫水輕抿一口,喉間灼燒的干澀感稍緩。宴會廳穹頂的水晶吊燈折射出細碎光芒,混著此起彼伏的掌聲在空氣中流淌。

  他抬眼望向臺下,李衛國正朝他比出“點贊”的手勢,羅凱則拿著平板電腦快速記錄,屏幕藍光映得他神情格外專注。

  不遠處,幾位外國專家握著錄音筆低聲交談,其中一位金發教授目光灼灼,似在思索著什么。

  “吳總!留步!”海軍裝備部陳司長穿過人群,身旁跟著幾位身著軍裝的將領,勛章在燈光下泛著冷冽的光,“剛才關于‘戰爭大腦’系統的設想,能不能展開講講?我們正在籌備下一代指揮中樞升級項目,正需要這樣的新思路。”

  話音未落,中航集團的高管也快步上前,手中握著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要點:“吳總提到的模塊化隱身套件民用化方向,我們非常感興趣。特別是您說的多頻譜隱身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前景...”

  吳浩還未來得及回應,閃光燈驟然亮起,不知何時,宴會廳入口處聚集了不少記者。

  他們舉著話筒和攝像機,鏡頭的紅光在人群中此起彼伏。吳浩下意識抬手遮擋,卻在瞥見前排張院士認真記錄的側影,與后排年輕軍官專注的神情,共同構成一幅生動的科研群像。

  手機在口袋里震動不停,林薇連續發來幾條消息,附帶的截圖里是網友們熱烈的討論。

  其中一條高贊評論寫道:“原來我們的國防科技已經這么強了!突然覺得安全感爆棚!”

  他嘴角微揚,正要回復,卻見一條陌生號碼的短信彈出:“吳先生,我是《自然》雜志編輯,希望能預約專訪,探討您提出的智能互聯國防體系...”

  此時,宴會廳的音樂聲漸弱,主持人再次上臺宣布晚宴進入自由交流環節。

  吳浩被人群簇擁著走向休息區,見吳浩過來,幾個教授和專家紛紛起身與吳浩熱情的打起招呼來。

  客套了一番,眾人落座,劉教授便將筆記本推到他面前,上面畫滿了關于“量子免疫”系統的推導公式,說道:“小吳,你說的這個信息自防御機制,我在想能不能結合生物神經網絡的反饋原理...”

  討論聲中,羅凱端著兩杯威士忌擠進來,遞給他一杯:“得虧你剛才頂住了,那幫記者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刁鉆。”

  吳浩接過威士忌,琥珀色的液體在水晶杯中輕輕搖晃,倒映出周圍此起彼伏的交談光影。

  劉教授的筆記本上,復雜的公式與批注層層疊疊,筆尖還在空白處沙沙游走。

  “你看,若將神經突觸的可塑性原理,與量子密鑰分發的隨機性結合…”

  他突然頓住,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鏡,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像是想到了什么,隨即興奮道:“或許能構建出動態自適應的加密體系!”

  這番話頓時吸引了在場眾人的注意。來自中科院的王研究員探身過來,手中平板電腦已經調出相關數據模型:“但這樣的算法復雜度極高,現有的量子計算機算力怕是難以支撐。”

  話音未落,一直沉默的電子科大李教授突然開口說道:“或許可以借鑒區塊鏈的分布式計算模式?把加密任務分解到每個通信節點。”

  激烈的討論聲中,吳浩的思緒卻短暫抽離。

  曾幾何時,他還只是一個剛出校園的毛頭小子,雖然有的成績,但也就那樣。而現在呢,他卻是可以和國內頂尖的專家討論技術問題,和領導們談笑風生,這不得不讓人感慨人生的奇妙啊。

  天才一秒:m.lingdianksw8.cc

哎呦文學網    軍工科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