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爭雄 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龍消志
楊廣摔倒在地,扭到了腳踝,疼痛難當,但是箭矢無情,仍然鋪天蓋地落下來,幾次險些射中他,嚇得他連滾帶爬,頭上的束冠也丟掉了,頭發披散下來,極為狼狽。
這時候,忽然有小孩子的哭聲傳來,楊廣抬頭一看,正是早晨隨他來到城門的小兒子楊杲,剛才在城門下,跟隨一部分臣子等待,萬箭齊發之下,太過突然,大臣和侍衛們都沒有心理準備,危險中往往第一考慮是自己躲避,楊杲年紀太小,連跑帶爬,嚇得大哭起來。
楊廣情急之下,父親的慈愛涌現出來,踉蹌著身子跑過去,抱住了小兒子,然后蜷縮在石梯下面,躲避流矢。
他聽到懷內的孩子哭聲,自己也感到一陣心酸和悲涼,十年大業,最后就輪到這種下場,要困死在這雁門郡城,隨時突厥大軍都能夠城坡,到時城內的人會遭到屠戮,誰也無法活命了。
前些日子,楊廣還信心滿滿,意氣奮發,感覺自己完成了宏圖大業,將要千古留名,四海之內,再也沒有敢對大隋敵對、叫囂的邦國,全部臣服他的英武統治之下,就在這種幻想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一下子粉碎了他的夢。
眼下連他自己都懷疑自己了,意志一下子頹敗下來,感覺到生死無常,自己忙碌了十年,都沒有好好享受一下,整日為社稷操勞,想要干一些大事,殫精竭慮,耗費神思,經常批閱奏折到很晚,楊廣此時覺得,那些日夜忙碌的狂拼有些不值得,人生苦短,當盡情揮霍才是瀟灑無憂。
頃刻,有大內侍衛、千牛備身們找到了楊廣的藏身位置,手持盾牌圍攏上來,呼啦啦的甲葉響動,把楊廣和趙王楊杲保護在其中,算是暫時躲過了眼前一劫。
雁門郡崞縣城,是雁門郡最南端的一個城邑,再往南就是太原郡了。
整個雁門郡都處于山脈夾縫之中,崞縣更是如此,像是一個葫蘆口,東西兩面是山,兩山之間夾平川,一條滹沱河由北向南流經此狹長平原地帶,故而古人說此地“千萬桑田總戰場,百二河山盡赤土”,歷來為兵家所必爭,故又有“三晉之鎖鑰”之稱。
楊暕統領著三萬人馬,曾是五路軍的后軍,目前堅守崞城,心思復雜,他身邊跟著元武達、許弘仁兩位將軍,望著北面的雁門關,各懷心事。
“也不是父皇如何了,能否堅持下去?”楊暕在感慨,但是無人知道,他是希望自己父皇堅持下去,還是堅持不下去。
元武達話里有話道:“殿下,自從皇太子歸天后,陛下遲遲沒有設立儲君,按理說,嫡長子已故,二皇子完全可以繼承皇位的,但陛下卻猶豫未決,眼看皇長孫都成長起來,殿下處境有些不妙。”
“哼,何止不妙,這幾年都快將我囚禁了,不讓本王參與任何軍機大事,以前那些向我示好的大臣們,估計早就把我遺忘了。”
當初楊昭死后,文武大臣皆以為楊廣會立楊暕為太子,所以全都主動示好,登門拜訪,表示會效忠未來的諸君,這也無可非議,畢竟楊廣子嗣少,楊昭一死,二皇子楊暕理應順接大統的資格。
可猜忌日重的楊廣,擔心自己活著的時候,權威下降,而且對二兒子的囂張跋扈、不懂謙遜的性格感到失望,幾次頂撞他后,楊廣就沒有心思再立楊暕為太子了,所以這件事,一直懸而未決。
朝中大臣摸不著頭腦,私下在揣思圣意,有些人分析,覺得楊廣有意要等皇長孫成長起來,傳位皇孫,這樣自己還能繼續多在位,而下一個繼承者年紀輕,又不著急繼承大統,所以兩者之間,矛盾就會少很多,不必擔心等不及要篡位的問題。
許弘仁壓低聲音道:“殿下,援軍已經有幾支隊伍趕來,即將抵達太原郡與雁門郡交界地忻口,在那里整軍,突厥大軍要從雁門郡進攻太原郡,忻口處的雄關是最后一道屏障,若是我軍從崞城撤退到忻口,立足把握更大,而且,掌控那幾路大軍,兵力達到十萬,一旦前方雁門郡全部淪陷,我們便在太原擁立殿下,到時候,利用各路大軍阻抗突厥進入中原,殿下功勞聲望就會水漲船高,駕馭群臣了。”
楊暕眼神一動,不過很快搖頭道:“現在去往忻口的路都被突厥大軍截斷,我們要撤軍,就得突圍而出,生死難料,等后方援軍從忻口出關,抵達咱們崞城,再做定計吧。”
他猶豫不決,一是擔心突圍中存在巨大風險,二是多年處于楊廣的威壓之下,這次要篡權,心中沒底,擔心其父在前面若不死,挺過來,自己的處境會更加不妙。三是楊侗、楊侑在東都、西京都開始留守輔政,自己若掌控兵權后,能否消滅這兩個侄子仍是未知數,太多變數,讓他一時不敢當機立斷。
元武達、許弘仁相互看了一眼,暗叫可惜,二人都是禁衛軍中的將軍,私下也聽說各地叛軍四起,很不太平了,要是楊廣在這樣折騰下去,他們也沒有好日子過,都會跟著送命,看不到前途,希望慫恿楊暕一搏,他們有從龍之功,升官發財不說,也能早些讓朝廷知曉叛亂之事,不至于朝廷滅亡,他們這些衛士和武將都跟著遭殃。
江山爭雄 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龍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