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爭雄 第四百八十六章 突厥來襲
經過半個月的趕路,進入初秋時節,隋煬帝帶著大軍來到了雁門郡,這里處于群山環抱之中,地勢險峻,山巒起伏,群峰參差,道路蜿蜒,沒有一馬平川的筆直康莊大路。
雁門郡城高踞其間,依山傍險,城墻高厚,正墻上還有女墻,女墻上再砌磚垛,磚垛間的垛口是守城將士的了望孔與射擊口,城墻上還建有雄偉的城樓、角樓、望樓,相隔一段距離而立。
樓頂的建筑,是典型的古代重檐九脊歇山式,外有廊柱圍繞,下臨馬道,由于雁門郡處于邊戍重地,所以城池修建得格外雄壯。
這里算是一個郡的治所,郡守、通守、地方官員治理民政的主城。
楊廣所帶十六七萬的軍隊,分成前、后、左、中、右五路大軍,由楊暕帶領后軍,駐扎了崞縣,前軍由吐萬緒帶領,駐扎在雁門關,中軍三萬人進入汾陽城,左右兩軍各兩萬五千人,駐扎在城外,分別有來護兒、裴仁基統領。
古語說:天下九塞,雁門為首,得雁門而得天下,失雁門而失中原。
這雁門關在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就在山體背脊上,有連綿的長城,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乃軍事要塞相當重要。
雁門郡守呂謙和,雁門關屯衛將軍云定興,聽說陛下親臨北巡,驚訝萬分,帶著文謀武將,叩拜圣上駕臨,盡地主臣子之宜。
楊廣看到雄關大川,心中伐遼東的郁悶之氣,終于散開了不少,一時興起,還親自登上了雁門關。
雄關由關城、甕城和圍城三部分組成。關城城墻高十米,周長約二里,墻體以石座為底,內填夯土,外包磚身,墻垣上筑有垛口。雁門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云,氣度軒昂,門額分別雕嵌“天險地利”二匾。
站在雄關之上,舉目眺望,能夠看到關外的草原,碧藍的天空,那是突厥游牧的地盤。
當初東西兩突厥分裂,東部突厥啟民可汗歸附了隋朝,隋文帝特許將河套平原和馬邑外圍的草原,割給突厥人放馬、徙居,隨時受到朝廷庇護,免得被西突厥攻打。
但是十多年下來,東部突厥經過休養生息,繁衍人口,馬匹、鐵騎、甲胄、糧食等越來越充裕,大業五年啟民可汗死后,始畢可汗立,他對大隋沒有像他父親那樣恭敬友好,外交家裴矩曾經用計,打算離間始畢可汗與王弟叱吉設,卻沒有成功,使得始畢可汗懷恨在心,對大隋開始離心離德。
三年前,裴矩還使計誘殺了勢必何況得力寵臣史蜀悉,使得突厥對大隋臣服之心減弱,始畢可汗從此不再入中原拜見楊廣了。
此次楊廣要北巡,就是打算召集草原的突厥、鐵勒、回紇、薛延陀諸部的王汗或酋長,前來朝拜他的駕臨。
“陛下,真要出雁門關,進入草原嗎?”裴矩有些擔心,這幾年他把始畢可汗得罪很深,預感到對方不會像以前那樣溫順聽話了。
“不錯,先去馬邑,然后深入草原,我們有十多萬精銳大軍隨行,足以威懾各部落,不必擔心。”楊廣頗為自信,他決定的事,很難動搖。
兩日后,四路軍足有十一二萬人,出了雁門關,向西北行軍,三日抵達馬邑,郡守王仁恭、鷹擊郎將劉武周帶人出城迎接,楊廣帶上這些人,繼續向北,深入草原,要去附近的一些突厥部落巡視,帶兵著天子視察番邦民情一般。
這一日,楊廣與蕭皇后乘坐高車龍輦,行在草原之上,接受了幾個不部落子民的朝拜,心中有些高興,只等消息傳出,始畢可汗與諸多部落酋長聞訊趕過來相見,卻不料,真正來臨的是金戈鐵馬。
遠處地平線,草原與藍天仿佛接在一起,忽然間,好像有一道黑線突兀出現。
很快,鐵蹄的震動聲響起,大地顫抖,駿馬嘶騰,地面的塵土卷起來,煙塵滾滾。
無數匹突厥駿馬,就像疾奔的飛矢,穿梭過草葉發黃的荒原,無數的旌旗迎風招展,鋒利的刀鋒槍頭,閃著灼灼寒光。
“嗷嗷嗷”
馬背上的突厥騎士們在大喊著,如狼嚎尖叫,他們沒有鐵甲,大多身著祟皮戰衣,有的穿戴皮甲,頭戴祟毛氈帽,眼睛深陷,眼底帶著一抹藍色,尖挺的鼻梁,高高的顴骨,彰顯著突厥民族的性格一般,同樣桀驁不馴。
突厥騎兵來了,看樣子不似前來朝拜,因為殺氣騰騰。
漫天的煙塵,就如同天降烏云,他們的速度,沒有任何羈絆,放開了馬速,比想像中的還要快幾倍!
萬馬奔騰,近乎十萬大軍,如鋼鐵洪流,滾滾而來,馳騁在草原上的壯觀場景,不禁讓人心驚膽顫。
吐萬緒帶領四萬兵馬的前軍,率先跟突厥騎兵來了一次正面交鋒,戰馬人潮,以硬碰硬,猶如兩股巨浪撞擊,發出震耳欲聾的碰撞聲,隨后,人仰馬翻,血肉橫飛,嘩啦啦倒地一片。
太過殘酷了,一瞬間,到處是血水,殘肢掉落,首級翻滾,噗噗噗,馬刀砍落,攔腰劈開,不論是人還是戰馬,都成了絞肉機里的鮮肉,血花噴得到處都是。
“殺”突厥的騎士們,臉上露著猙獰笑意,他們早就對中原虎視眈眈,覺得中原人弱小可欺,卻占據著好土壤,應該讓給他們草原人,從此入關,踏破九州,血洗中原山河,掠奪無數的財富和女人。
楊廣、蕭皇后,以及文武大臣們,遠遠看到這等場景,嚇得臉色大變,突厥人這是要脫離大隋的控制,兵戎相見,襲擊王乘來了。
江山爭雄 第四百八十六章 突厥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