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逐鹿傳 第八百零七章 富平會戰(下)
因為這次會戰是張浚率先挑起來的,宋軍準備的其實比中軍推備的要快一些。
而中軍當時已經深入到了陜北的延安府、保安軍等地——這些地區其實不利于中軍會戰。
當時,宋軍諸將都向張浚建議,利用渭水沿岸的有利地形,立即向中軍發起進攻。
但張浚當時卻故作持重,否定了這項正確的建議——他準備跟中軍進行一場堂堂正正的大會戰。
在這一點上,即便說張浚是蠢豬式的宋襄公也并不過分。
按照張浚的部署,宋軍集結于富平,擺出了一付打堂皇之陣的架式。
富平座落在北山山麓,位于關中平原中段的北部邊緣地帶,地勢平坦,易攻難守。
但只要從富平向北或向西后退幾十里,宋軍便可以依山而陣了。
唐重在看過了地形之后,反對宋軍在富平布陣,說:“兵以利動。如今地勢不利。憑甚么作戰?應該遷往高處布陣,以扼制敵騎的沖鋒。”
但是,多數宋將不同意唐重的意見,他們認為宋軍陣前有一片長著秋葦的沼澤,足可以限制中騎的沖擊力量。
于是,唐重的建議被張浚給否決了。
先是張浚犯了錯誤,現在是多數宋將犯了錯誤。
這一連串的錯誤,也注定了宋軍失敗的命運。
會戰之日。
吳玠站在高臺之上,拄著戰刀指揮戰斗。
戰斗一打響,在吳玠的命令下,中軍率先發起進攻。
吳玠以楊從義為先鋒,楊從義親率三千精騎,一面沖鋒,一面投下柴草和土袋,填平了宋軍陣前的那片沼澤。
與此同時,吳玠又命令郭進,率領騎兵繞開宋軍營壘,向“鄉民小寨”發起進攻。
所謂“鄉民小寨”,就是運糧民夫居住的營寨。
這些營寨多傍近宋軍營壘,用大車臨時拼湊成屏障,防御力量極為脆弱。
宋軍其實并沒有指望“鄉民小寨”抵御中軍進攻,但小寨被中軍攻破了之后,驚惶失措的民夫卻逃向宋軍營壘,結果沖亂了宋軍的陣腳。
這是宋軍始料未及的。
中軍隨后尾隨逃跑的民夫,成功地穿過了宋軍弓弩的射擊區,直撲宋軍營前。
于是,中宋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擊的激戰。
涇原軍的戰斗力很強,唐重雖然是文官,但他卻報了必死之心,因此,使終帶領親軍沖殺在第一線。
由于唐重和涇原軍的悍勇,宋軍慢慢穩住了陣腳,勇猛殺敵,使得郭進無法前進一步。
慢慢的,郭進和唐重這里出現了僵局,雙方膠著到了一起。
吳玠見狀,令楊政率領一萬精騎攻擊宋軍的另一路,也就是趙哲所率領的環慶軍。
趙哲原為兩浙路提點刑獄,曾與張浚一起在東南討平葉濃。
張浚很欣賞趙哲的才干,因此,在組建川陜宣撫司的班子時,特意將趙哲選了進來。
到了陜西以后,張浚又派趙哲接替王似出任環慶路經略安撫使。
這趙哲,談起兵事來,一套一套的,如果聽他自己所說,他可能比韓信還要厲害。
可真交上手了以后,這趙哲一見中軍的奔雷車殺過來,就被嚇得魂飛魄散,等到沒良心炮、飛天神雷、床弩等重武器鋪天蓋地的襲來,趙哲立即就不管不顧的擅自離隊,不在軍前督戰。
結果,環慶軍的戰斗力本就是宋西軍中比較弱的,加上趙哲離隊,因此環慶軍被中軍一下子就沖垮了。
環慶軍一垮,士卒立即大潰逃,結果影響了整個戰局,其它各軍紛紛潰敗下來。
吳玠看準時機,令張憲和王彥親率大軍乘勝追擊。
中軍將士一邊沖鋒、一邊大喊:“南宋已亡,宋康王如今已成吾皇之階下囚,爾等何必再戰?”、“大家都是漢人,何必自相殘殺,只要汝等伏地而降,吾皇和吳大帥全都既往不咎!”、“我大中又不是蠻夷胡狄政權,且即將就要完成大一統,你等又何必求死抵抗,白白浪費寶貴性命!”……
南宋滅亡了一事,在開戰之前其實已經有風聲傳出去了,不過,張浚仍將其解釋為這是中軍的攻心之計,將其強壓了下去。
如今,兵敗,再加上這攻心之言,使得大片大片的宋軍將士跪地而降。
這個勢頭一起,立即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張憲和王彥率領的大軍,呈兩條巨龍之勢,向宋軍絞殺而去。
而另一方面,由干戰前張浚只想到了勝利而沒想到失敗,因此一旦戰敗,他便舉止無措,不知道怎樣收拾這個殘局才好,由此,導致了戰局的進一步惡化。
張憲和王彥一舉攻過了北山系,全面占領了陜西。
而這還不算完。
張憲心知,川陜線上最為難攻的并不是陜西這里,而是其后的川蜀之地。
所以,打過北山系之后,張憲不管沿路漫山遍野的潰軍,親率三萬精騎直奔大散關和和尚原殺去。
東西走向的秦嶺山脈,其主干西起嘉陵江,東到丹、灞河谷,號稱“天下之大阻”,將古代的關中與巴蜀很自然地隔離開來。
嘉陵江有一支上源發源于大散嶺——這一帶是周朝散國的封疆,大散嶺故而得名。
在這里,秦嶺山勢有所中斷,與自甘肅西來的隴山之間形成了一條隘道,古人利用這條隧道,開通了連結巴蜀與關中的陳倉道。
陳倉道地勢比較平緩、支道也多,因此古往今來這條道路的利用率最高。
建在大散嶺上的大散關則是陳倉道上的第一關。
明人陸深說:“寶雞南二十里為大散關,和尚原在焉。山自西來,即秦嶺一支,不獨為秦、蜀之界,亦為中國南北之界。”
宋人鄭興裔也記述說:“大散關隸鳳州梁泉縣,在鳳翔府寶雞縣之南,為秦、蜀往來要道。兩山關控斗絕,出可以攻,入可以守,實表里之形勢也。”
大散關確實是一座險關,但它還必須借助關前的和尚原才能真正構成一個有機的防御整體。
和尚原四周陡峭,頂上寬平,還有水泉,便于屯兵,易守難攻,地勢比大散關更為險要。
宋人彭杲稱:“其大散關之前,最緊要無如和尚原。”
在西軍中長大的吳玠,深知大散關和和尚原的重要性,所以才給張憲下了不顧一切拿下大散關和和尚原的命令。
雖然唐重也意識到了大散關和和尚原乃是進攻蜀地的必經之路,不容有失,并在第一時間就奔向大散關和和尚原。
可奈何,人的兩條腿又怎么可能跑得過馬的四條腿?
最終,張憲先唐重一步到達了大散關和和尚原,并以馬軍充當步軍不顧死傷的打下了大散關和和尚原。
自此,蜀地的大門便被中軍打開了……
水滸逐鹿傳 第八百零七章 富平會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