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奪唐 第二十八章 求和
祿東贊身為吐蕃軍主帥,他會在戰前在陣上約見李恪,這倒是叫李恪有些意外。
不過李恪和祿東贊多少有些舊交,還是祿東贊之子欽陵的師父,和祿東贊一見倒也合理,李恪沒有害怕或者回絕的理由,于是就在得到這個消息后,李恪當場就應下了。
后日午后,李恪行抵白畢澤的次日,也正是祿東贊和李恪約見的日子。
“吐蕃祿東贊,請見大唐天可汗。”白畢澤外,兩軍陣前,祿東贊當先出列,來到中間的位置,對唐軍陣前的李恪高聲道。
“眼下吐蕃已經半入絕境,未免吐蕃人兵行險招,陛下千萬小心。”李恪的身旁,王玄策看著對面嚴陣以待的吐蕃人,對李恪提醒道。
現在吐蕃已經被唐軍逼到了最后一步,祿東贊麾下的二十萬大軍就是吐蕃最后的底牌,吐蕃和祿東贊都輸不起,所以為了求勝,做一些極端的事情也是有可能的,身為宰相,對李恪提示此事也在情理當中。
李恪聞言,笑了笑,看了眼身旁的席君買,對王玄策道:“朕有君買在,吐蕃上下可有人能傷朕分毫?”
月前,席君買在閣川驛外一戰中一個照面就生擒了以勇武著稱的吐蕃將領雄骨,在吐蕃軍中打出來了極高的威望。
席君買之勇武冠絕天下,于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亦非難事,只要有席君買在,吐蕃軍如果敢對李恪有什么念想,不等吐蕃軍到李恪跟前,祿東贊就已經被席君買擒殺了,吐蕃軍為了祿東贊的安危,絕不敢輕舉妄動。
“祿東贊,朕在此!”李恪帶著席君買緩緩上前,走到了祿東贊的面前,在祿東贊身前一丈左右停下。
祿東贊看著李恪,當即翻身下馬,行君臣之禮,拜道:“外臣祿東贊,拜見大唐天可汗陛下。”
縱是兩軍陣前,祿東贊也不失禮數,這倒是叫李恪都不好發難了,李恪抬了抬手,示意祿東贊起身,道:“朕當年與大相在長安一別,沒想到再見竟會在此,以這樣的形式。”
祿東贊起身,看著李恪,眼前三十才出頭的李恪和祿東贊當年記憶中的模樣變化不大,只不過因為久居帝位,更多了幾分威嚴,頜下也恰到好處地留了半寸的短須,顯地更加穩重。
祿東贊感嘆道:“數載不見,陛下神采依舊,好一副橫掃天下的帝王氣象。”
李恪聽著祿東贊的話夸贊,臉上不見喜怒,反倒看著比前些年明顯衰老許多的祿東贊,道:“朕變化不大,但大相看起來卻蒼老了許多,看來這些年,大相過得并不省心啊。”
祿東贊聞言,苦笑了一聲道:“有陛下盯著吐蕃,外臣就算想省心,也不成啊。”
這些年來,祿東贊過得并不好,且不說贊普新舊交替,朝中紛爭四起,連他自己都被逐出了朝堂,就說他這些年在象雄所經歷的,就足矣叫他心力交瘁了。
祿東贊之言入耳,李恪突然笑著對祿東贊道:“如果大相在吐蕃覺著累了,何不倒戈來我大唐,國公爵位,宰輔高官,只要你來,當年朕對你的承諾就還有效。”
李恪從來惜才,所以也舍得下本錢,國公、宰輔,李恪許諾給祿東贊的無一不是位極人臣的榮耀,是多少人窮極一生都不敢奢望的。
不過李恪雖然給的多,但祿東贊也絕不會有絲毫的動搖,祿東贊擺了擺手,笑道:“外臣若是想降,就不會在今日約見陛下了。”
正如祿東贊所言,如果祿東贊真的有心降于李恪,那他絕不會如此大張旗鼓地見李恪,而是應當私下會以書信,偷偷地把這二十萬吐蕃軍賣于李恪,作為最好的晉身之階。
李恪問道:“你既無意降唐,又為何要見朕?”
祿東贊回道:“外臣是想勸陛下退兵,和陛下議和的。”
“哈哈哈...”
李恪聞言,不禁笑了出來,李恪對祿東贊問道:“與朕議和,你可知你在說些什么。莫說是你了,就算是貢日貢贊今日跪在朕的跟前,他也沒有資格和朕談‘議和’兩個字。”
正如李恪所言,議和是要有資本的,現在唐軍入藏,已經占盡了優勢,只從大局來看,唐軍平定吐蕃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吐蕃能夠倚仗的,就只有祿東贊這二十萬大軍了,祿東贊又拿什么來和李恪議和呢?
祿東贊問道:“陛下御駕親征,揮師西進,外臣若是據白畢澤之利固守,陛下可有必勝的把握?”
李恪想了想,如實回道:“我大唐兵力雖盛,強于吐蕃,但吐蕃也是高原強蕃,勝兵三十萬,朕雖御駕親征,雖有求勝之念,但也難言必勝。”
大唐強盛無匹,但吐蕃也不是小邦,而且吐蕃還在本國為戰,據有高原地利,李恪面對人數與己方相等的吐蕃軍,如果吐蕃軍仗著對白畢澤的熟悉龜縮不出,李恪確實難言必勝。
祿東贊道:“既然如此,陛下何不擇一穩妥之道,只要陛下答應退兵,臣可以代贊普答應陛下,陛下可據閣川驛之險,擁達木城之利,得藏北之地,而我吐蕃贊普也愿除去贊普之名,此后以大唐郡王自居,永世向大唐稱臣上供,為大唐西垂臣邦,絕無二心。”
就祿東贊這句話而言,李恪這一仗已經勝了,而且是大勝,祿東贊答應吐蕃向大唐稱臣納貢,還承認唐軍對閣川驛和達木城的主權,把這把隨時可以斬向吐蕃命脈的利劍交給了李恪,這意味著吐蕃從此放棄了在西域與大唐爭雄的野心,安安份份地成為大唐邦國了。
祿東贊的話還是很有誘惑力的,畢竟這一戰大唐已經得到的夠多了,不止全據藏北,掌握了藏南的鎖鑰,還除去了吐蕃的贊普之名,縱說是大唐在名義上滅了吐蕃也不為過。
這一戰已經有如此功績,又何必再冒大險,使得前功盡棄。
如果李恪是好大喜功的主,或是所謂的仁德教條之君,說不定就會答應了祿東贊,就此大捷退兵了。
祿東贊的話確實叫人心動,但李恪卻根本不為所動,李恪要的從來不止是什么藏北,也不是為了除去吐蕃的贊普之名,李恪知道吐蕃的威脅,他要為后世子孫去此大患,從根子上去除。
李恪是知兵之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他是知道的,這一次是他最有可能滅掉吐蕃的機會,如果錯過這次機會,給吐蕃緩過氣來,再想滅吐蕃就多了太多的變數了。
李恪盯著祿東贊道:“朕御駕親征來此,你以為朕是為了什么?只要朕還在,這一戰就絕無馬虎可言。若是你能勝朕,就是殺地朕埋骨高原也是你的本事,別的就不必再提了。”
庶子奪唐 第二十八章 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