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風雨大宋

第123章 軍令軍政

更新時間:2021-04-14  作者:安化軍
風雨大宋 第123章 軍令軍政
二月底,狄青率大軍陸續回京,分駐開封府周圍。沿著鐵路線,分布在兩三百里范圍內。

滅了黨項,是滔天大功,一時間京城里熱鬧非常,百姓都擁到御街,看狄青等人回朝。文彥博帶領文武百官,迎出城外。皇帝在宣德門設宴,款待立功歸來的將士。

一連三日,都是各種慶祝活動,正常朝會都停了。此時省試過了的舉子,還有省試落第準備參加軍校考試的讀書人都在京中,看了這熱鬧景象,各自聚會歡飲,寫了些詩文,贊嘆此次蓋世武功。

三日之后,杜中宵下了早朝,剛剛到樞密院坐下,就有小黃門來,下旨立即入宮議事。

到了崇政殿,行禮如儀,杜中宵落座。看看四周坐著的,除了幾位樞密使副,還有宰相文彥博和韓琦,參政王堯臣和張方平,翰林學士歐陽修、胡宿和王珪。樞密院下首,坐著新回京的狄青。

賜了茶湯,趙禎道:“黨項新滅,興靈、河西、橫山再入版圖,實是朝廷之福。近日河東路經略龐籍來報,言契丹耶律洪基已近大同府,耶洪重元等人驚恐莫名,急尋去路。建議朝廷出兵,乘契丹內亂之時占些土地,以為未來計。”

韓琦捧笏:“臣離開河曲路時,已命楊文廣用意于大同府以北德州,趙滋、劉幾和賈逵等人用意于南邊朔州,只等朝廷一聲令下,就可盡取兩地。取了朔州,就可以收留耶律重元等人,為后來計。”

趙禎點了點頭,道:“兩府諸公,認為什么時候取德州、朔州合適啊?”

杜中宵捧笏:“此事可以聯系重元之下重臣蕭革,如果勸得他來降,更加有利。若有準信,或者耶律洪基開始進攻大同府時,出兵最合適。同時命河東路龐籍,聚重兵于代州,準備契丹大舉進兵時抵御。”

趙禎點了點頭,對文彥博道:“宰相以為如何?”

文彥博道:“杜太尉所言即是。若戰朔州,便于利刃出鞘,契丹必須應對。不在大同府駐重兵,則不敢有意于其他地方。于朝廷來說,此即有利。”

趙禎道:“若契丹興舉國之兵來攻朔州,又該如何?”

杜中宵道:“黨項已滅,趙滋、劉幾和賈逵兵馬,可以全部投入朔州防守。十五萬人,守御代州一城足夠。契丹兩帝并立相爭五年,洪基擊敗重元,正是要休養生息的時候,又能堅持幾時?再者,南邊還有河東路支援,洪基縱然帶所部兵馬全部南下,也難威脅朔州分毫。”

韓琦道:“河曲路二十萬兵,經歷多次大戰,非是其他兵馬可比。只取朔州和德州,對契丹并無大的威脅,不致引起國戰,想來能守得住。”

此事韓琦回京之前已經安排好,并沒了大的爭議。議了幾句,便就不再說,讓樞密院回去之后擬個計劃出來。怎么出兵,怎么防守,河東路怎么配合,諸如此類。

說過了契丹事務,趙禎看著眾人道:“自五年前杜太尉北上救唐龍鎮,拓地數千里而有河曲路,又恢復西域,實在是前所未有之事。去年興兵三十余萬,滅黨項,西與西域聯成一體,再現漢唐之勢。這幾次戰事,河曲路兵馬所向無敵,甚合朝廷心意。這些年,朝廷一直想按照河曲路兵馬兵制,重訓禁軍,奈何結果有些不如人意。今杜中宵為樞密使,朕有意重整禁軍,眾卿以為如何?”

大家不說話,一起看著杜中宵。

杜中宵捧笏道:“陛下責臣以此事,臣必肝腦涂地!此是國家大事,必須眾大臣配合,內外都沒有阻隔之論,才可以寄望功成。期以三年,當有所成。”

杜中宵說完,趙禎轉頭,看著文彥博。

文彥博道:“此是國家大事,中書自該支持。但有事務,樞密院行文中書即可。”

趙禎點了點頭:“自立國以來,平定北漢,本朝與北虜作戰,多無勝績。直至河曲路兵馬先敗契丹再敗黨項,才別開局面。自今日起,樞密院擬定方略,改革軍制,期以三年,望到時得以功成。”

說到這里,趙禎對杜中宵道:“今日大臣都在崇政殿,怎么改軍制,太尉可以約略說上一說,眾臣心中有數。后面改時,才會少些阻礙。”

杜中宵略想了想,道:“天下軍兵,分為兩種,一是禁軍,二是廂軍。其余鄉兵、弓箭手之類,以后只做差役,歸于地方主官管轄,不再入三衙和樞密院。廂兵用于維持地方治安,除非常時期,不再用于對外作戰。廂兵該如何,當樞密院與中書商議,以后再詳議。今日說的,全是關于禁軍。”

說到這里,杜中宵悄悄看了看面前的笏板。笏板用來記事,雖不常用,面君時的重要事項,還是會在上面提綱挈領寫幾句。兵制改革的關鍵,杜中宵也把關鍵點記在了笏板上,生怕遺忘。

“暫不管以前的軍制,此次要改,當要大改。軍中事務,竊以為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軍令、軍政、動員、后勤、情報、軍法、賞功,軍中事務,大約不出此七項。禁軍事務,分在樞密院和三衙,便依此七項,各司其職。互有職守,不得逾越。”

這是第一次杜中宵真正闡述自己對軍事的理解,幾位大臣仔細思索,都沒有說話。

趙禎道:“既然分為七項,分屬樞密和三衙,不知怎么劃分?”

杜中宵道:“軍令歸于樞密院和在外帥臣,軍政歸于三衙。與此相對應,與軍令相關的事務,比如后勤、情報、賞功,歸于樞密院。與軍政相當的事務,如動員、軍法,屬于三衙。”

樞密院下面分房分案,雖然不像杜中宵這樣明確的事務分幾個系統,大的方向都是有的。只是各房各案用的是吏人,而不是官員。三衙則不同,除了版籍和發俸祿,其余事情全廢。按照這個方向改革,樞密顧然大變,三衙則變化更加大。

歐陽修道:“我等不知軍旅情事。太尉所言軍令、軍政,甚至后勤、情報、軍法,大約能想象。只是不知道動員和賞功兩項,到底是指什么事情?”

杜中宵道:“回內翰,動員就是兵力的招集,還有戰時民間資源轉向配合戰爭。現在禁軍招人,是由使者持兵樣,到各地選汰廂軍。或者民間有愿意為兵的人,直接招入禁軍。以后不是如此,而是由三衙依軍中所缺的員額,分配地方,派招兵使前去招兵。招兵有具體要求,不再只是簡單兵樣。招了兵來,先訓練三個月,再分入各軍。到了戰時,軍中需要的物資,若是來自于民間的,一樣由他們去談。至于所謂賞功,是不再似以前,只按戰時的首級軍功發賞,而是要議軍功。軍功如何優待,如何吸引將士,就是主管者的事務了。這兩樣,動員是要讓民間力量轉化為戰力,賞功則讓立功者在民間受到優待。”

眾人點了點頭,似懂非懂。聽杜中宵說了,好似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到底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卻說不清楚。這一點很正常,這兩項以前的朝代都曾有過,只是沒有這么詳細而已。

說到底,杜中宵提出這兩項,就是讓戰爭不再是軍隊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事情,初步有了總體戰的概念。平時補充兵員,其實還好說,動員其實主要是針對戰爭的時候。不只是緊急補充兵員,還有民間力量轉為戰爭力量,從經濟到商業,為戰爭服務。

宋朝國力天下首屈一指,卻不能有效地轉化為軍事力量,是一大憾事。歷史上屢次戰敗,民間的戰爭實力沒有發揮出來,便就因為戰敗,虛耗一空。動員體系,就是要把民間力量利用起來。

賞功的用意,重點不在于戰時軍功直接發錢消耗太多錢財,而是要用賞功,讓戰時取得的軍功深入到民間。從而提高軍隊的地位,將士的地位。

這兩項,是軍隊向地方的滲透,都是以前所不注意,但卻對軍事實力影響深遠的。

聽杜中宵講完,幾位大臣紛紛點頭。雖然不知道杜中宵到底講的是什么,卻覺得好厲害。

杜中宵道:“其中最要緊的,是樞密院管軍令,三衙管軍政,兩者的分工。不能徒具形式,而是要真正分下去,把軍隊管起來。如此做,樞密院和三衙都要大改,補入大量將領官員,不再似從前了。”

趙禎對張方平道:“補入將領官員,必然要多花錢,朝廷可否支撐?”

張方平道:“依現在看來,若是補入的不多,還是能支撐的。”

趙禎道:“照著河曲路軍改,不只是樞密院和三衙要補入許多官員,軍隊中的將領也要增加。如此一來,每年多發的錢糧不在少數,中書要早做估計。”

杜中宵道:“以后可以由樞密院和三衙分別向中書提出每年花費,中書撥來就是。若有不足,或者臨時事務,別尋撥款,少許多事端。”

風雨大宋 第123章 軍令軍政

上一章  |  風雨大宋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