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19章 臨別之言
張玉對狄青道:“太尉,黨項殘軍北上,降了賈逵。不如,命賈逵把降兵送來,我們——”
狄青沉聲道:“賈逵是韓琦的屬下,如何肯聽我的軍令?此戰已經結束,準備向朝廷報功吧。”
張玉道:“這伙逆賊,從銀州逃出來,引得我們大軍十萬北上,豈能如此輕松饒過?這次不殺一儆百,只怕黨項以后不服!左右最后一戰,不如殺個人頭滾滾!”
狄青搖了搖頭:“兩軍作戰,怎么樣都行。既然黨項人降了,那自然按降兵來。不要多說了,等楊遂到來,隨我一起北去見賈逵。他現在做到了方面之將,算是朝適重臣了。”
張玉見狄青態度堅決,不敢再說,勒馬一旁,等候楊遂。
狄青看著北邊的茫茫大漠,心中空落落的,有難以言說的滋味。從二十年前調到延州做指使,一路拼搏,四十多歲做到樞密使,狄青是宋軍中的傳奇。從小卒到太尉,狄青當然不是惟一的一個,但在宋朝立國六七十年,統治穩固的時候做到這一點,卻是罕見的。
做下級軍官時,狄青作戰勇猛,在當時連戰連敗的宋軍中,屢立戰功,也得到了越級升擢。做到中高級軍官,能夠團結屬下,得到將領的愛戴,更是難得。
有今天的地位,狄青當然不是一個只知道帶兵打仗的人。在西北為將帥時,一邊得到屬下擁護,一邊與上司搞好關系,是狄青升入中樞的關鍵。最后南征平儂智高,一戰功成,登上巔峰。如果不是杜中宵異軍突起,他就是宋軍的象征,沒有人會質疑他的能力。
然而這一切都結束了。攻靈州時,狄青還覺得不服氣,覺得自己運氣不佳。進入橫山之后,多地出現屠城搶掠,狄青就知道自己的軍事生涯將要終結在這場戰事。徹底滅掉最后的黨項殘軍,是讓自己的軍事生涯有個結局,其實并沒有太大用處。此戰回京,依然可以高官厚祿,但很難再次掌軍作戰了。
二十年間,一直手握重兵。雖然除了平儂智高,并無大勝,但也甚少敗績。最后落到這個結局,心中難免失落。黨項滅亡,一個新的時候代開始了。
此戰是狄青給自己的軍事生涯劃個句號,并不是為了發泄,張玉說的殺個人頭滾滾,在狄青心中并無必要。他們降了賈逵,算是運氣,留下了性命在。
看著茫茫大漠,狄青突然想起,自己前幾年不做樞密使,會不會不同。做過了樞密使,很多事情都變了,就連面對新局勢,重新改變自己風格都做不到。如果自己現在只是一路主帥,便不會有這么多的牽絆,可以完全放棄以前的一切,重新來過。五十歲的年紀,自己其實還有機會。
想到這里,狄青只能苦笑。為什么是自己來帶這幾十萬大軍?因為這支軍隊,是宋朝舊禁軍整訓而來的,帶著舊軍隊的特點。換一個主帥來,連自己的表現都很難做到,能不能這么順利都很難講。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這支軍隊本來帶著皇帝的想法,狄青本人已經被綁在了這輛戰車上,哪里有那么多選擇。
作戰過程不如人意,這種舊瓶裝新酒的思路就被拋棄了,狄青不過是陪綁而已。
等到楊遂到來,狄青與一眾舊將,帶了親兵,縱馬北去見賈逵。
賈逵本是狄青在拱圣軍為騎卒時的舊人,后來狄青升遷更快,賈逵便成了他的屬下。兩人相識二十多年,關系深厚,不是別人可比。而且賈逵心思縝密,也跟其他的屬下不一樣,事事都有自己的主意。
行出幾十里,傍晚時到了一處小湖泊旁,賈逵已帶人迎在這里。
各自行禮,幾個人圍著一堆篝火坐了下來。士卒取了酒,幾個人圍著火飲酒。
狄青道:“黨項殘軍已降,此戰就已經結束了。依照朝廷旨意,我帶軍回京師去。邕州一別,至今數年,這幾年甚是想念。臨行之前,來見一見,敘敘離別之情。”
賈逵叉手:“太尉教誨,我一直記在心中。賈逵能有今日,全賴太尉提拔。”
狄青擺了擺手:“今天不說那些,說些閑話。明天我們就動身回京城去,又是數年不見。”
其余幾位將領都是賈逵的熟人,一起上前說話。
賈逵吩咐士卒取了一只羊在火上烤了,各自倒了酒,舉杯道:“黨項巨寇,擾亂中國數十年,全賴太尉與眾位將領統數十萬大軍,一朝掃平!此大功,且共飲一杯酒為賀!”
飲了酒,張玉道:“可最后的一萬余黨項逆賊,卻敗在了你的手里。這一萬多逆賊,不知要怎么處置?他們久在黨項邊陲,正臨中國,不知做了多少亂子,不可輕饒了。”
賈逵道:“黨項已滅,以前的事情不必提起。按照朝廷早就定下來的,將領押回京城,士卒便就放返歸家。不過現在河曲路正是用人之際,我需稟過韓太尉,看到底如何。”
張玉笑道:“還是你心善,保全這些人的性命。最近戰事,我們便就沒有戰俘。”
賈逵笑了笑,沒說什么。白遇子投降的時候就說得清楚,狄青所部是要把他們全殺光的,想投降也沒有地方。所以與賈逵作戰,沖了一次,便就請求投降。
說了一會閑話,火上的羊肉烤得熟了,幾個人一邊喝酒吃肉,一邊說著未來去向。
狄青道:“契丹即將重歸一統,朝廷必有作為。賈逵現在麟府路為帥,必然會參與其中,未來不可限量。此是難得機會,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多立功勛才好。”
賈逵拱手:“借太尉吉言。此事朝廷已有定策,我自帶兵聽命。”
狄青點了點頭,喝了一口酒,看著天上的月亮,悠悠地道:“自數年前杜太尉帶兵救唐龍鎮,連戰連勝,拓地萬里,仗便就不像以前那樣打了。戰后整訓禁軍,說是依河曲路軍制,禁軍將士,哪里能夠做到?杜太尉在隨州練兵時,是從二十萬中選出三萬人,其余人營田。禁軍如此,裁汰下來的將士又能夠到哪里去?到了最后,只得其形,未得其神。”
張玉道:“太尉何必自謙。此次攻黨項,破靈州,掃蕩橫山,盡滅黨項,大軍戰功不少。”
狄青淡淡地道:“二十多萬大軍,自去年九月出鎮戎軍,用了半年多,才滅了黨項,這戰功也就那么回事吧。不要忘了,韓太尉所部趙滋三萬兵馬,從星星峽到興慶府,三千余里,執諒祚滅國,才用了多少時間?我們雖然勝了,但這一仗,打得著實不漂亮。朝廷官員看在眼里,會怎么想?寶臣,滅黨項之后要打契丹了,這樣的戰績,是不行的。”
張玉道:“如何不行?披堅執銳,奮勇殺敵,我們又弱于哪個?”
狄青拍了拍張玉的肩膀:“可是現在,披堅執銳不那么重要了。軍中有槍有炮,更要的是將領要能組織槍炮,而不是奮勇沖陣。我們軍中,能夠好好組織槍炮的將領,實在太少了。此次回京城,我估計軍中的將領要重回軍校,再學一遍。真地學不會,就要別尋出路了。”
說到這里,狄青不由嘆了口氣:“出鎮戎軍的時候,我覺得屬下將領已經足夠精銳,不信其他軍隊能強過我們。一直到攻破靈州,還滿心不服氣,覺得只是運氣不好罷了。等到攻入橫山,各軍分兵,才知道真正差在哪里。一分兵,便就感覺控制不住屬下。分兵之后,各部怎么打仗,怎么占領地方,覺得處處不如意。可偏偏沒有辦法去管。這時才想起來,河曲路中為什么那樣布置,有什么道理。”
張玉道:“太尉過于自責了。橫山道路崎嶇,換哪支軍隊來,也只能如此。”
狄青搖了搖頭:“寶臣說得差了。河曲路的軍制,一軍分出去,有管理庶務的將領,有直接對上級指揮官的副職,有作戰的指揮官,哪里會管不了?自入河曲路,杜太尉拓地萬里,何時聽說過有降兵作亂被屠的事情?可我們呢?治下發生多少次?到了最后,這些殘兵只能投賈逵。”
張玉張了張嘴,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打到最后,所謂的降兵作亂,上面的將領都知道不對,可沒有有效的管控手段,只能默認。最后一戰狄青干脆不要俘虜了,也是為屬下掩飾。
狄青是典型的舊將領,扶搖直上靠的就是自己能打,而且得將士心。黨項一戰,這兩樣依靠都沒有了。初時覺得驚慌,拼命想證明自己。最終發現不行,慢慢接受,到現在已經沒有心思了。
今夜來見賈逵,便是狄青最終明白,自己已經不適合現在的軍事體制,以后可能無緣帶兵了。賈逵是自己所部,地位最高的將領,現在看來前途也最好,不由發一番感慨。
張玉是猛將,又沒有真正進軍校學過,對這些感受不深。狄青卻知道,此次回京城,張玉如果不能迅速轉思想,只所會跟自己一樣,會現實給淘汰。
風雨大宋 第119章 臨別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