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30章 普遍貧窮
杜中宵和歐陽修正在衙門閑坐,蘇頌從外面進來,喜滋滋地道:“這幾日試了,改過幾次,用馬拉著機關鐮,確實可行。今日割麥,再無漏割之弊,而且擺入極是整齊。等選好人手,便可動身了。”
杜中宵道:“既然如此,那就抓緊時間改好機器。選了人,要仔細教過,不只是會用,而且要求他們會修。分組分隊,各有職責,回來后明賞罰。”
蘇頌稱是。在一邊坐下,吏人上了茶來。
說了幾句閑話,歐陽修又提起剛才的事情,道:“運判多奇思妙想,遇事敢行,這幾年委實做出了許多功績。不過,對治下教書育人教師,管得過于疏闊,不敢茍同!”
說完,把剛才遇到的事情跟蘇頌講了一遍,道:“雖然錢糧不多,教的都是孩童,但似那人舉止無行,豈不教壞了鐵監子弟?你們這里,子弟啟蒙,入各種學校,學成了入鐵監做事。若不是從小教起,進了鐵監如何做得好事?知監,你說是與不是?”
蘇頌稱是。想了一想又道:“龍圖,其實鐵監對學校教師都有規制。他們教書的時候,必須穿戴整齊,衣寇整潔。每日里教什么,一切都有章程。教書之外,似也不好管太多。”
歐陽修道:“言傳身教,身教猶重于言傳!想我自小清苦,若無家母時時教導,哪里有此日!世人為了衣食,多終日奔波,無暇管束孩童。鐵監既立學校,廣教治下之民,是一大德政!既是德政,便就不當疏忽,免得誤人子弟!教書的人,必德才兼備,德在才先!不如此,如何教出棟梁之材!”
杜中宵道:“龍圖,鐵監的學校只教三年而已,只教書,不育人。孩童是他們自家的孩童,想育成什么人才,各家自己去管。真正選人,是以后的事,不然何必讓人人都有書讀?會寫會算,是朝廷有余力為百姓做的事而已,便如人有眼能看,有腳能走。至于怎么做人,那是以后的事。父母把嬰兒養大,學校再教他們讀寫,如此而已。終于一天,學校遍布天下,不能讀不能寫的,便如瞎子聾子一般,就是個殘疾人,這才是廣設學校的意義。道德教化,不在此列。”
歐陽修愣了好一會,思想轉不過這個彎來。
普及教育,義務教育,只是簡單教知識的地方。因為方便,在上學的時候普及其他知識,那是另一回事。比如教法律知識,是為了普法,教軍事知識,是為了國防知識普及,都是附帶的。這種簡單的識字教育就跟防病防疫一樣,只是為了人民健康,跟教書育人完不沾邊。
杜中宵解釋了好一會,歐陽修才大致明白意思,問道:“那要育人成才,又該怎么辦?”
杜中宵道:“那自然有各種學校。想進鐵監做事,有教做事的學校。想學經史,有縣學州學。各依自己性情,去學去考就是。甚至以后還可以有教種地的學校,有教從軍打仗的學樣,世事皆學問。”
歐陽修道:“運判,如此做,有什么好處?”
杜中宵道:“沒什么好處,能夠沒有壞處就足夠了。教這種知識的學校,內容極為簡單,無非是讓人不在知識上成為殘疾。能會寫會算,知道世間有無數知識就足夠了。能夠從此時起育人,那么朝廷用人要不要從此時起?學得或好或壞,便跟教師有了關系。甚至教者或有偏心,成績就大不同。時間久了,必然就有哪里的學校好,哪里的學校差。人有貧有富,富者自然就會想方設法占好學校,貧者必然就會被排擠出去。這些學校是朝廷出錢,世間只有富者周濟窮人的道理,哪有占窮人便宜的道理!”
歐陽修道:“不然,這里是鐵監。依我這些日子所見,鐵監里雖有階級,然相差不大。縱然是管事的吏人,拿的錢糧也并不比做事的人多,貧富從何談起?”
杜中宵笑道:“龍圖,拿一樣的錢同樣也有貧富啊。若不如此,唐初天下均田,怎么不過百年就無法支持?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無法挽回。”
蘇頌道:“現在鐵監發的錢糧,總是略多于一家之用。節儉一些,總能存些錢下來,不似種地的農夫。積攢幾代,只要能在鐵監做事,總不至于家貧。”
杜中宵搖了搖頭:“子容,這些日子我也在思考此事,想了很久,不是這個道理。為什么要去想這些呢?因為鐵監里做事,特別是跟機器有關的,要杰出人才。怎么把人才吸引到這里?當然是讓他們覺得在鐵監里做事有好處,比外面過得好。但是不是多發錢糧就可以呢?不是。那是個無底洞。所謂多,多少是多?萬貫家財不一定多,比做其他事的人多才是多。”
歐陽修一愣:“運判這樣講,是什么意思?不多發錢糧,又該如何做?”
杜中宵道:“這樣講吧,以龍圖所見,可有小農種田發財富貴的?若說勤勞,哪個不勤勞;若說節儉,哪個不節儉。然而升斗小民,不要說大富大貴,就連衣食豐足,也難保幾代。鐵監的工人也是一樣的道理。概因這些人,是無法攢下余財的。”
“農民種地,朝廷收稅賦,若是自己田地,無非如此。縱然水旱無常,一般農民都有積蓄,不是災荒是能渡過去的。但是,天下兼并之事常有,人人豐足的日子卻難見。”
“是不是朝廷的稅重了呢?減了稅,他們就能過好日子了,顯然不是。這樣說吧,不管是均分田土也好,還是似鐵監工人,大家錢糧差不多也好,只要人人如此,就必然無積蓄。手中沒有積蓄,一有意外便就無法支撐。每家都有差不多的地,收差不多的糧,除非你不買東西,不然糧價必低,你買的東西必然很貴。差多少呢?剛好活下去而已。工人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拿到的錢差不多,再是豐厚,平均起來也是無余財的。錢哪里去了?像前些日子肉菜漲價,錢那里去了。將來有了子女,鐵監的房屋不夠居住,到外面去買房,價錢必高,到那里去了。如果外面的貨物價錢漲不上去,做生意的都有大把利息,那么店鋪的租金必定會漲上去,價錢不得不高起來,錢到那里去了。自己有店鋪做生意?別逗了,一月做生意賺十貫錢,租出去能收一百貫,哪個有店鋪的會做生意?”
“一句話,只要是只能靠自己的力氣和才氣賺錢的,最多只是過得好過得壞而已,不會有什么積蓄的。只有用錢生錢,用地生錢,甚至朝廷管不到的地方,用權力生錢,才能富貴。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話雖然粗,講的道理卻是不錯。如果百姓普遍手中有錢了,不管是朝廷,還是勢力人家,總有辦法一下把你的錢收走。要想讓治下百姓過得好,發錢糧是一,還要有辦法讓這些錢糧不貶值才行。”
“這就是學校如此的道理。教書育人是其他的事,那些學校,只是要讓百姓不殘疾,能夠有賺錢的本事。他們自己賺到賺不到,衙門就管不了。只要留下門路,就已足夠。”
地址:
風雨大宋 第130章 普遍貧窮